動物用奈米包覆口服膠囊疫苗研發成功

人氣 32
標籤: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9日訊】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日前宣布利用奈米級的包覆技術,成功開發動物用口服疫苗腸溶性微膠囊的製造技術,將動物用抗原包覆其中,免疫效果比傳統針劑快且優,而且價格便宜,未來將影響台灣動物疫苗產業發展,動科所預估8年後台灣動物疫苗產值高達新台幣30億元。

台灣農業年產值達3637億元,其中畜牧產值高達1075億元,台灣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畜牧產值,主要是國人每人每年消耗41公斤的豬肉、31公斤的雞肉和335顆雞蛋所致。

動科所統計,每年僅是7種豬用重要針劑疫苗,國產和進口貨各達3500萬劑左右,雞用8種重要疫苗,國產貨2億6000萬劑,進口貨高達10億5900餘萬劑,使用量相當驚人。而全球一年動物用疫苗產值近26億美元。

若以台灣每年新生900萬頭豬來算,每隻豬需要兩劑免疫疫苗,1年就要1800萬劑,還不包括其餘家畜、家禽、水產類動物。動科所估計,去年台灣動物疫苗有7家廠商生產,產值10億元,待動科所將疫苗技術完成商品化後,預估8年後會有15家生產廠商,年產值達30億元,出口值將增長至15億元。

動科所所長翁仲男表示,動科所進行微膠囊劑型的製程開發及效力評估,預計94年底完成口服疫苗的開發及上市申請。希望早日完成價格便宜、免疫效果好的口服疫苗新產品,以嘉惠養豬產業。目前已成功開發的腸溶性微膠囊口服疫苗獲得台灣知名疫苗及製藥廠商–高生、全亞洲以及寶島製藥等3家公司青睞,數家國際大廠也正在洽談中。

翁仲男分析口服疫苗市場的變化,有鑒於病原性大腸桿菌、豬霍亂沙門氏桿菌、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以及豬巴斯德桿菌是台灣養豬業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一般的針劑疫苗一直無法達到有效防疫的效果,目前只能利用豬場管理以及藥物控制來達到防治目的,不過長久依賴抗生素只會造成病原菌的抗藥性,所以必需用疫苗來代替。

因此動科所從87年進行疫苗開發,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建立噴霧乾燥法產製動物用口服疫苗腸溶性微膠囊的關鍵技術,微膠囊不怕被胃酸和酵素的侵蝕,一直到腸道遭遇鹼性,膠囊中的疫苗才會散發出來,誘發免疫反應,有效預防經由腸道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在疫苗製程上有開發價值。

翁仲男說,傳統的針劑免疫疫苗使用不便,防疫效果也有限,而微膠囊口服疫苗為黏膜型免疫,4到5天即可產生免疫反應,2週內產生的IgA抗體價格較針劑疫苗至少多十倍以上。

動科所動物醫學組副研究員廖朝暐指出,口服疫苗微膠囊的生產成本相較國外低很多,而且是台灣自行研發,對面臨市場開放、競爭激烈的養豬產業而言,使用新疫苗可以降低生產和人事成本、減少疾病傳播、避免藥物殘留、降低過敏反應並保障肉品衛生等多重效益。

廖朝暐說,微膠囊包覆技術可廣泛使用於各種食品、藥物或疫苗製造,動科所目前正從事劑型改良,並進行適用於水產動物的不怕水的雙層包覆技術口服疫苗開發,對台灣水產養殖業將是一大福音。(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恆溫貨櫃24小時監控種大麻 台警破中部3場查扣780株
台內政部發布去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統計 逾85萬戶
陳天任教授獲甲殼類傑出研究獎 台灣第一人
台陸委會提高陸港澳旅遊警示 建議避免前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