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与美國人約會談中美男人差异

人氣 32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5日訊】約會這玩意儿我顯然已經生疏了。在20多歲的時候我与大學時代的戀人結婚,我是典型的中國女人,一直維持著這場婚姻。直到15年后的一天,我的丈夫宣布他有了新歡,當然那是一個比我更年輕的女人。

  离婚后,我就發誓永遠都不會再瞧一眼另一個中國男人,因為尋找情婦的丈夫深深地傷害了我。而且,我的男性同胞似乎也不大喜歡我的哈佛博士學位。于是,我決定跟美國男人約會。
  和美國男人的約會并沒有多少獨特之處:和他們在一起,往往10分鐘、頂多20分鐘后就感到乏味了,分別后再也不想保持聯系。碰到一個令人心儀的人談何容易。
  文化背景的差异,還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盡管從表面上看,我的教育程度很高,又顯得十分西化,但骨子里我依舊是一個心地善良單純的中國女子,我習慣扮演傳統妻子的角色:做做飯,料理一下家務,給丈夫的工作幫幫忙,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支持和幫助。我就是受這樣的教育長大的。

  戀愛在我的想象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彼此愛慕,墮入情网,一段時間后,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就結婚,然后相守終生。

  但是,我發現美國男人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与我不盡相同。比如,美國男人都喜歡談論“浪漫”。有一次,我問一個跟我大談“浪漫”的先生,是否□有“燭光晚餐”之類的形式才意味著浪漫,他不置可否。

  就我的价值觀而言,最“浪漫”的愛情莫過于夫妻一同為正義而戰,一同被關入監獄,或者一起勇敢地面對酷刑和死亡。

  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浪漫愛情觀,常常与貧窮、壓迫、被迫分离以及其他肉體和心靈的磨難等緊密相連,以此价值觀渲染的愛情在我們的文學名著中比比皆是。艱辛檢驗真愛,并將性愛升華為心靈的交融。“燭光晚餐”這种短暫的、物欲的東西怎么能成就浪漫的愛情?

  隨著我對美國男人了解的深入,愈發明白中美兩國對于“浪漫”的愛情理解的顯著差异。

  美國人總是在戀愛中尋找快樂。他們期望娛樂、性欲的滿足和幸福。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愛,他們就一起娛樂,一起過性生活,然后,當雙方感到能夠給彼此帶來幸福時,他們就結婚了,并期待永久的幸福。當娛樂和性欲消退的時候,當幸福不再的時候,當生活盡顯單調乏味的時候,婚姻就出現了危机。

  中國人,至少是我這一代或老一代人,對愛情具有完全不同的考慮。我們在戀愛和結婚時就作好了過苦日子的准備。只有那些經歷了真正的艱辛的人才會知道,生活中有一個照顧你的人會有多么的不同。在中國,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愛之時,他們就有了共渡難關的心理准備。兩顆心在婚姻殿堂上的結合是充滿暴風雨的生活中唯一安全的避風港。

  和我約會的美國男人常常送我玫瑰花,帶我去環境幽雅的餐館,去听音樂會,去跳舞,去博物館。他(不管他是誰)給我講笑話,說悄悄話,但是,當我明顯疲倦或面色蒼白的時候,他從沒問過我是不是哪儿不舒服。當我真的病了,他會很禮貌地說,他很遺憾,然后就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忍受煎熬———跟我在一起已經不好玩儿了。

  當我和男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可能會不斷地問他是不是感到舒服,他是不是想要東西吃,想要衣服穿,或者想服藥。考慮到省錢,我可能會建議在家做飯,而不是到一個浪漫的餐館進餐。我可能會給他買吃的,而不是送玫瑰花,這是我的戀愛方式。但是,這可能會讓任何一個美國男人气惱。

  許多美國人的婚姻是在面臨困境的時候破裂的,而許多中國人的婚姻卻是在過好日子的時候結束的,比如一夜暴富或者飛黃騰達之際。中國的妻子仿佛注定要在丈夫處于困境的時候支持他,而對于怎樣享受生活卻毫無主張;走出困境的中國丈夫的虛榮心又往往過于膨脹,總是傾向追逐傳統的戰利品:一個更年輕或更漂亮的女人。

  不管何种文化背景,有些婚姻總會走向破裂。因為對婚姻的幻滅,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單身生活,他們認為好日子遲早都會結束。而中國人總是不斷地尋求婚姻,因為他們覺得苦日子遲早要來。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會不再排斥我的男同胞,因為至少在困難的時候他們會与我同在。

  (美國大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黑鷹計划》榮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 (3/25/2002)    
  • 美軍指揮官強調反恐聯盟絕對會贏得最後勝利 (3/25/2002)    
  • 快訊: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幕 (3/25/2002)    
  • 主持人Whoopi插滿金色火雞毛入場 (3/25/2002)    
  • 中國父母 美國兒女—–“華裔青少年座談會” (3/25/2002)    
  • 布什總統在中美洲推銷自由貿易 (3/25/2002)    
  • 英國影星Helen Mirren 到達頒獎禮現場 (3/25/2002)    
  • 最佳男主角提名羅素-克洛抵達現場 (3/25/2002)    
  • 第74屆奧斯卡大獎今晚見分曉 (3/25/2002)    
  • 英國女演員Kate Winslet到達頒獎禮現場 (3/25/2002)    
  • 李登輝取消五月訪問美國計划 (3/25/2002)    
  • 圖文:美國女明星Marisa Tomei抵達奧斯卡頒獎現場 (3/25/2002)    
  • 圖文:雷德利-斯科特攜妻子抵達奧斯卡頒獎現場 (3/25/2002)    
  • 美大使否認華府將派兵到印尼 (3/25/2002)    
  • 影星琥碧戈珀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彩排 (3/25/2002)    
  • 華航今年可望購買12至16架空中巴士客機 (3/25/2002)    
  • 坎達哈附近發現炭疽菌實驗室 (3/25/2002)    
  • 美以情報斷定 伊朗助巴抗暴 去年秘結盟約 (3/25/2002)    
  • 超級天后席琳-迪翁 暫別歌壇兩年后重新歸隊 (3/25/2002)
  • 相關新聞
    超級天后席琳-迪翁 暫別歌壇兩年后重新歸隊
    美以情報斷定 伊朗助巴抗暴 去年秘結盟約
    影星琥碧戈珀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彩排
    圖文:雷德利-斯科特攜妻子抵達奧斯卡頒獎現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