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左派挫敗 反映歐洲向右轉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3日訊】 據自由時報編譯報道﹐歐洲各國政府、主要政黨與媒體二十二日對法國極右派候選人勒班意外得以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的結果,皆表震驚與不安。

  歐洲報紙都在頭版大幅報導法國大選結果的消息。英國銷售量相當高的太陽報以「法國國恥日」為標題,報導勒班得票率超越現任總理喬斯平,成為首位晉級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的極右派總統候選人的大選結果,「令人反感……歐洲今天備感難堪與羞辱」。瑞典的「晚報」也以「對民主的羞辱」來形容。

  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勒班是全歐洲目前在選舉中表現最好的排外、反移民極右派人士;法國現在只能在右派(指尋求連任的總統席哈克)與極右派間抉擇,選民應該檢討,為何一向以文明的多元文化與民主體制自豪的法國會出現如此選舉結果。

  德國公共電視台ZDF則以「全歐洲的警訊」,評論勒班的勝出令法國「左派滿懷震驚退出比賽」,因為就在兩年前,法國人還對奧地利極右派取得政權深表憤怒。奧地利自由黨獲知勒班進入法國下輪大選投票的消息後,表示這無疑是對當初推動歐洲聯盟制裁奧地利的人打了一耳光,選民給假道學的政客上了一課。奧地利極右派的自由黨領袖海德在二○○○年加入該國執政聯盟,由於他曾讚揚希特勒,也反對外來移民,歐洲聯盟因而對奧地利實施制裁,法國當時還是最主要的推動者。

  比利時外長米謝表示,很遺憾法國大選沒有民主派人士進入第二輪投票,但他相信席哈克會在五月五日的決勝投票中獲勝,這會對法國有益。不過米謝補充,從奧地利、義大利,以及有人權發源地之稱的法國局勢來看,不應小覷極右派的勢力。德國綠黨將勒班勝出的結果,視為法國左派的慘敗,呼籲「所有民主人士」挺身反對極右派的主張。瑞典總理皮爾森也希望,所有民主勢力應該團結一致,對抗極右派政客與排外人士。

  歐洲各國原是中間偏左勢力當道,不過海德三年前崛起奧地利政壇後,歐洲的右派或中間偏右勢力開始抬頭。加上世界經濟成長開始趨緩,失業率不斷攀升,美國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後情況更為惡化,歐洲人開始不願和外來者分享富裕生活,反移民、反全球化、反對歐洲整合的思想逐漸席捲歐洲,而且不只吹向貧窮階級,連向來被視為是平靜與富庶地區的民眾也開始轉向。執政的各國中間偏左政府為挽救經濟,越來越偏向中間路線,原有的主要支持者反而逐漸流失。

  義大利、丹麥、挪威與葡萄牙等國從去年迄今的大選結果,都反映此一趨勢。這股風潮也可能吹向即將分別在五月與九月舉行大選的荷蘭和德國。德國總理施若德率領的社會民主黨二十一日在德東地方選舉的得票率下降十六%,中間偏右的基民黨獲得的支持則幾乎增加了相等的幅度。另外,荷蘭的最新民調顯示,反移民的右派份子佛圖恩很可能會在下月十五日的大選中獲勝。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極右派領袖勒班意外出線 法政界串聯滅火 (4/23/2002)    
  • 破壞力不亞于911? 歐洲最大恐怖案內幕 (4/23/2002)    
  • 法國總統選舉意外舉國震驚 (4/22/2002)    
  • 法國爆發萬人示威反右派 (4/22/2002)    
  • 馬喬莉拍落史妮德家庭生活杯女網賽封后 (4/22/2002)    
  • 費瑞羅蒙地卡羅網賽封王目標瞄準法國公開賽 (4/22/2002)    
  • 法社會黨領袖喬斯班承認敗選決定退出政壇 (4/22/2002)    
  • 哪些人易患乳腺癌 (4/22/2002)    
  • 各國婚俗趣談 (4/22/2002)    
  • 勒龐:大起大落的法國極右翼領導人 (4/22/2002)    
  • 4.25將近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采訪法輪功發言人 (4/22/2002)    
  • 法國總統大選暴冷門 極右翼勒龐進入第二輪投票 (4/22/2002)    
  • 法國總統大選暴冷門極右領袖勒龐進入第二輪 (4/22/2002)    
  • 蒙地卡羅網賽費瑞羅擊敗葛洛尚晉級決賽 (4/21/2002)    
  • 蒙地卡羅網球名人賽莫亞將與費瑞羅爭冠亞軍 (4/21/2002)    
  • 兵工廠隊畢雷斯獲英國足球記者選為最佳球員 (4/21/2002)    
  • 滑雪者在法國布朗可山遇雪崩下落不明 (4/21/2002)    
  • 世界杯預測:弗格森推荐意大利 霍利爾只認法國 (4/21/2002)    
  • 白朗峰雪崩四名登山客失蹤及一名獲救 (4/21/2002)
  • 相關新聞
    白朗峰雪崩四名登山客失蹤及一名獲救
    世界杯預測:弗格森推荐意大利 霍利爾只認法國
    滑雪者在法國布朗可山遇雪崩下落不明
    兵工廠隊畢雷斯獲英國足球記者選為最佳球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