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時報》美國版351期-今日話題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昂山素姬:緬甸的曼德拉


圖為昂山素姬檔案照。

5月6日全球最知名的“政治犯”昂山素姬獲釋。昂山素姬多年來推動緬甸民主的勇氣與毅力,早已為她贏得諾貝爾和平獎,而她忍受總計長達八年軟禁的韌性與決心,更為她贏得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人士的心。与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一樣,昂山素姬已成為國際上以和平手段對抗壓迫的代表人物。

許多緬甸人敬仰昂山素姬的另一個原因是,她是緬甸獨立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儿。昂山將軍在1947年緬甸獨立前只有6個月的時候遇刺身亡。而當時,昂山素姬只有兩歲。

1964年后,昂山素姬到英國的牛津大學就讀,主修哲學、政治和經濟。在這里,他相識了后來的丈夫阿里斯。

*非暴力抗爭

到1988年,昂山素姬單獨回到緬甸首都仰光,本來是為了看望體弱多病的母親,但卻正好遇到緬甸政治動蕩的場面。數以千計的學生、白領職員和僧侶已經連續數月上街游行,要求民主改革。

昂山素姬很快就投入到領導反對當時的緬甸獨裁者奈溫將軍的運動中。受到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印度國父甘地的影響,昂山素姬奔走全國各地組織集會,號召進行和平民主改革和自由選舉。

但是,在1998年9月18日政變上台的軍政府殘酷鎮壓了示威行動。而稱為國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的軍政府在1990年5月舉行大選。雖然昂山素姬仍被軟禁,但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選舉中大獲全胜。軍政府對這項結果感到震驚,不但拒絕交出政權,還反過來幽禁她,昂山素姬也因此成為緬甸飽受壓迫的民主運動與非暴力抗爭的象徵。

1999年3月,昂山素姬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對她的個人打擊很大。雖然緬甸軍政府同意讓昂山素姬前往英國奔喪,但她拒絕這樣做,擔心軍政府會因此不讓他重返緬甸。而在此之前,昂山素姬已經3年沒有見過丈夫了。

*禁閉生涯

自從昂山素姬15年前從海外返回緬甸以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首都仰光的寓所內受到軍政府的軟禁。

在被軟禁的日子里,昂山素姬也不忘學習和鍛煉,提高她的法語和日語能力,同時經常用鋼琴彈奏巴赫的樂曲作為消遣。

昂山素姬經常說,禁閉的經歷使她更堅定了要為普通緬甸百姓獻出余生的決心。

不過,昂山素姬絕不是一位普通人。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伊斯梅爾曾私下表示,這位緬甸反對党領袖是他見過的人當中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當局尋求解除制裁

對于緬甸人民來說,昂山素姬代表著終有一天將結束軍事統治的最大甚至唯一的希望。緬甸軍政府釋放昂山素姬,是為了營造政治和解與改革氛圍,以突破國際孤立,尋求西方國家解除十三年來對該國的制裁,挽救該國低迷的經濟。

經濟問題嚴重的緬甸必須做出重大表態,才能換取國際社會同意解除制裁。緬甸軍政府已執政四十年,人權紀錄向來欠佳,加上全國民主聯盟一九八九年贏得全國大選,軍政府不但拒絕交出政權,還軟禁昂山素姬,引發國際不滿,美國和歐洲聯盟因此對仰光實施有限度的制裁,迄今已十三年。
————————————–
不是笑話:文革批斗會在香港市政廳再現

作者:青笛

香港“230個組織”在市政廳以“中國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為題召開一次有1500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對法輪功進行批斗大會。在號稱“一國兩制”的香港召開如此大規模的文革式批斗大會,一方面讓人看到法輪功歷經三年的暴風雨依然屹立,另一方面也讓人看清所謂的“一國兩制”已經墮落到了何种程度。

江澤民集團自99年7月開始鎮壓法輪功以來,大陸的喉舌媒體一直開足馬力對法輪功大加批判,其風格頗似文革時的“叛徒”、“內奸”、“工賊”大字報。在去年聯合國人權會議期間,更是派遣五百“紅衛兵”帶著百万簽名沖到日內瓦,同時讓一些宗教界和文化界的党外“布什維克冒”充非政府組織對法輪功進行謾罵。這次在香港召開的批斗會基本也延襲了以前的做法,沒有什么新意。

批斗會的主辦組織“香港文化協會”(HKCA)的主任Chuang Shih-Ping首先發言,聲稱有1500人參加大會這個事實證明香港主流社會反對法輪功。這話實在不通,首先在香港糾集1500個親共人士并非什么難事,畢竟有很多港人需要和大陸做生意,這1500個親共人士,即使其中有一些所謂的名流,能代表主流社會嗎?而且即使代表了主流社會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嗎?文革時的“主流社會”不是整天批斗走資派劉少奇、鄧小平嗎?納粹時的“主流社會”不也支持對六百万猶太人的大屠殺嗎?在納粹德國,曾流行一本書叫“一百位學者反對相對論”,愛因斯坦說:假如他們有道理的話,一個人就夠了。

接著上台的是“中國佛教協會”的副主席Sheng Hui以佛教徒的身份對法輪功謾罵了一通。這位所謂的副主席應該知道中共把所有的宗教都當作毒害人民的鴉片,包括佛教,他也應該知道文革時和尚曾被迫打著“什么佛經,盡是XX”(后兩字恕筆者無法出口)的橫幅游街示眾,他還應該知道數以百計的無辜的法輪功學員被迫害致死。

其實人們都知道,這些佛教界的党外布什維克不過是中共實行宗教控制的工具,他們享受著局級、部級的待遇,早已把靈魂賣給了無神論的政党,他們和釋迦佛預言的末法時期出家亂法的魔有何區別?這個佛教官員的批斗言論多么象當年婆羅門教徒對釋迦佛的誹謗,多么象當年猶太的祭司長和長老對耶穌的誣陷?

———————————

中國留學生殺人判監十五年

有不少犯罪青少年說﹐長時間玩電腦游戲機﹐很多時候分不清現實和想象﹐不自覺地將現實模擬游戲中﹐按照游戲規則就是竭盡全力地殲滅對方﹐最後達到目的﹐殺了人﹐還認為在游戲中。甚至自己喪了命﹐思想中認為最壞的結果就是“game over”﹐下一盤還可重來………

多倫多法官鄧肯(Justice Bruce Duncan)5月6日判決兩名來自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因殺人罪名成立。鄧肯指責誤殺多倫多五湖學院東主顧庭梧的索志揚和王峰麻木不仁,他們將顧庭梧的尸體燒毀﹐更是令到顧的家人生活在惡夢中。他判決兩人誤殺罪名入獄十五年,但扣除拘留期間又遇上罷工的日子(一年算兩年),刑期實為十三年,而非法禁錮罪則為七年,但同期執行。

*殺人燒尸

据星島日報7日報道,法官鄧肯又下令兩人要為加拿大脫氧核醣核酸(DNA)資料庫提供血液樣本,并終身禁止擁有槍械。至于何時容許保釋則由保釋委員會決定。他強調考慮各因素后認為兩人犯下嚴重的誤殺罪。他們有計划去綁架,在做案前十日在電腦中寫下勒索字條,死者死亡后仍然進行勒索金錢計划,大意將肉票放在車尾箱內令其死亡,燒尸令到顧的家人一直生活在惡夢中,在被捕后仍虛构故事企圖開脫。

*案後取死者錢物

主控官拉佛提(John Raftery)在結案陳詞時表示,兩人并沒有在酒精和藥物影響下為錢作案,他們冷血地取去死者的錢,他的手表和他的人。甚至在被警方拘捕后仍虛构一個故事說將顧庭梧交給第三者。他們在一個月前已計划綁架,于做案前十日巳經在家中的電腦寫好勒索字條,搶了死者的金錢于二零零一年五月十七日存入銀行。顧庭梧死后被告仍然致電到他家中要錢。他們將顧庭梧身上的證明文件取走,帶到郊外用汽油燒尸。相信尸體永遠不會被人發現,繼續撥電去勒索。

拉佛提并列出三個案例支持他要求法官鄧肯重判兩名被告。他最后要求法官判索志揚入獄十八年,而王峰因為在本案只是擔任次要角色,所以刑期應為十六年。兩人要服刑過半數才准申請保釋。

—————————–

紀元專訪﹕梁定邦談中國股市


圖為梁定邦教授。

【大紀元記者林之昊波士頓報導】五月四日(星期六)﹐大紀元記者對哈佛法學院梁定邦教授做了專訪。梁定邦教授不僅是一位資深的律師﹐而且是“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的首席顧問﹐也曾經擔任香港證監會主席﹐是亞洲金融界風雲人物。

*只能抱着“希望”心態去做

梁教授談到中國股票市場是如何興建起來的。當時有很多企業急需要錢﹐怎麼辦呢﹐中國政府就想搞一個股市﹐把最需要錢的公司扔到股市中﹐圈一點兒錢回來﹐這樣就可以救急了。所以當時上市的公司不是市場決定的﹐而是國家選的。政府這種圈錢救急的初衷也不能說完全是錯的。但當公司進入市場後﹐就應該被市場帶動﹐慢慢改造﹐把經營做得更好。

有些公司是起來了﹐但有很多公司沒法起來﹐原因之一是管理人員的素質低。在發達國家﹐管理人員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培養﹐經歷了社會各種市場競爭才鍛煉出來的。而中國過去做經理的﹐都是按國家計劃經濟去做的﹐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做好﹐需要時間和環境的培養。原因之二是市場監控和公司治理各方面不強。這也是因為市場其他方面的配套條件不好﹐包括法律的不完善﹑法院本身對公司治理問題的認識不深。而且使得這些問題糾纏到“證監委”現在正在做的事了。梁教授戲稱“證監委”的工作是“希望工程”。因為工作是必須做的﹐不做的話就沒希望了﹐所以只能抱着“希望”的心態去做。

*只有33%股票流通

現在中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有1000多個﹐股市盤子已初具規模﹐但只有33%的股票在流通﹐而且股市波幅很大。原因何在﹖梁教授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供求關係問題。股票數量有限﹐想進去的錢很多﹐這就造成很多錢在追很少的股票。二是國家的很多政策不很穩定。中國經濟在不斷地改變﹐政策也在不斷地改變。有些優惠政策慢慢地淡下去﹐而股民看到政策波動時情緒就很不穩定﹐新政策出臺時股民甚至會有一種驚慌的感覺。這樣就造成一會兒都買﹐一會兒都賣的大波動。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不夠也加重了這種現象。當股民在不知道政策實施目標和實施期限的前提下﹐就會猜測﹐你說我也說﹐一窩蜂的反應。梁教授把它叫做“羊群效應”。

這種行為使得股票市場大起大落﹐因為市場對信息是很敏感的。在中國﹐政策上的信息導向對股市的影響很強。第三就是中國的投資者90%以上是散戶﹐他們對股市的分析能力還很不夠﹐看市的層次比較單一。不像美國的股票市場投資方主要是機構投資商﹐他們有專業人員對股市和上市的公司進行專業分析﹐而且看市的人層次不一﹐就不容易對市場產生衝動的反應。

*傳播理念是職責

據報導﹐梁教授在擔任“證監委”顧問以來﹐在中國各地演講、播種﹐像“傳道士”一樣到處教人做好人﹐推行證券市場“合規運作”的文化。梁教授說這是他應該做的。他說﹐對一個新興市場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基礎理念。不然的話﹐市場乃至社會就沒有了方向。

每個人都需要有理念﹐而且還要有思考﹐這樣﹐在具體情況下﹐才能自覺地去做好。他認為﹐傳播這種理念是他作為顧問的一大職責。一個社會﹐包括一個市場都要有多種人來形成﹐但他們都需要有一種共識﹐才能有效率﹐有默契。比如說要遵守原則、講誠信等﹐這樣市場就會慢慢地好起來。

*法制與道德的作用

作為一個法律教授﹐梁教授認為法律對經濟對社會起了保護和推動的作用。對人們勞動所得的報酬給予法律的保護是每一個社會所必需的。而這種保護不光是對財產的保護﹐也是對知識產權﹑名譽及個人言論自由的保護。例如﹐如果個人言論自由不受到保護﹐那麼明明是錯的東西卻沒法說的時候﹐那怎麼辦﹐社會不但沒被推動﹐反而要倒退了。

梁教授最後說﹐中國現在還是人治﹐當中國達到法治﹐也就是說﹐當誰做總書記都不重要時﹐那時中國的經濟以至社會的一切機製才能真正強盛﹑興旺。當然﹐除了法律﹐道德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

——————————
蔣介石修心戒欲秘聞

作者﹕楊天石(中共党史學會常務理事)

蔣介石先生少年頑劣,時代的激流將他推進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學日本,歸國革命,追隨孫中山。從他的日記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漫長過程中,道學曾促使他勵志修身,克服了許多坏毛病。

*修身乃人生第一大事

儒家學派認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項事業的起點。蔣介石年輕時沒有受過良好教育,養成了許多坏毛病。為了克服這些坏毛病,蔣介石不僅認真讀道學書,而且也真的像道學家一樣進行修身。

1920年1月17日日記云:“中夜自檢過失,反复不能成寐。”
1922年10月25日日記云:“今日仍有几過,慎之!”
1925年9月8日日記云:“每日作事,自問有無疚心,朝夕以為相惕。”

可見,蔣介石是經常檢討自己的。

1920年1月1日,蔣介石決定自當日起,至第二年4月15日止,“除按日記事外,必提敘今日某某諸過未改,良知未致(或良知略現),靜敬澹一之功未呈也”。他所警惕的過失有暴戾、躁急、夸妄、頑劣、輕浮、侈夸、貪妒、吝嗇、淫荒、郁憤、仇恨、机詐、迷惑、客气、賣智、好闊等16种。如果一旦發現有上述過失,就在日記中登錄。因此,他的日記對自己的疵病,常有相當坦率甚至是赤裸的記載。

*勵志立業斬情絲

從蔣介石的日記里可以看出,他好色,但是,同時又努力戒色。為此,他和自己的欲念進行過長達數年的斗爭。

1919年3月5日,蔣介石從福建前線請假回滬,途經香港。8日日記云:“好色為自污自賤之端,戒之慎之!”這一天,他因“見色起意”,在日記中為自己“記過一次”。次日,又勉勵自己要經受花花世界的考驗,在日記中寫道:“日讀曾文正書,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閩不見可欲,故無邪心。今初抵香港,游思頓起。吾人砥礪德行,乃在繁華之境乎!”

到上海后,蔣介石与戀人介眉相會。4月23日,蔣介石返閩,介眉于清晨3時送蔣介石上船,蔣因“船位太臟,不愿其偕至廈門”,二人難舍難分,介眉留蔣在滬再住几天,蔣先是同意,繼而又后悔。日記云:“吾領其情,竟与之同歸香巢。事后思之,實無以對吾母与諸友也。”

此后的几天內,蔣介石一面沉湎欲海,一面又力圖自拔。日記云:“情思纏綿,苦難解脫,乃以觀書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轍耳,豈獨余一人哉!”在反复思想斗爭后,蔣介石終于決定与介眉斷絕關系。5月2日,介眉用“吳儂軟語”致函蔣介石,以終身相許,函云:

介石親阿哥呀:照儂(編按﹕你)說起來,我是只想銅鈿,弗講情義,當我禽獸一樣。儂個閑話說得脫過分哉!為仔正約弗寄撥儂,就要搭我斷絕往來。

我個終身早已告代撥儂哉。不過少一張正約。倘然我死,亦是蔣家門里個鬼,我活是蔣家個人。

從信中所述分析,介眉當屬青樓女子。蔣有過和介眉辦理正式婚娶手續的打算,但介眉不肯訂立“正約”(婚約)。蔣批評介眉“只想銅鈿(錢財),弗講情義”,而介眉則自誓,不論死活,都是蔣家人。

蔣介石收到此信后,不為所動,決心以個人志業為重,斬斷情絲。1919年5月25日日記云:“蝮蛇蜇手,則壯士斷腕,所以全生也;不忘介眉,何以勵志立業!”

*“天理”与“人欲”不斷交戰

10月15日日記云:“下午,出外冶游數次,甚矣,惡習之難改也。”同月30日,蔣介石赴日游歷,這次,他曾決心管住自己。關于這方面,有下列日記可證:

10月30日:“自游日本后,言動不苟,色欲能制,頗堪自喜。”
11月2日:“邇日能自窒欲,是亦一美德也。”

可見,蔣介石的自制最初是有成績的,然而,沒過几天,蔣介石就無法羈勒心猿意馬了。日記云:“色念時起,慮不能制,《書》所謂‘人心惟危’者此也。”當日蔣介石對自己稍有放縱,結果是,“討一場沒趣”,自責道:“介石!介石!汝何不知遷改,而又自取辱耶!”

蔣介石時而自制,時而不能自已,處于“天理”与“人欲”的不斷交戰中。在整個1921年都是如此。

*修心戒欲頗有成績

1922年,蔣介石繼續“狠斗色欲一閃念”。日記有關記述僅兩見。9月27日云:“遇艷心不正,記過一次。”10月14日,重到上海,日記云:“前曾默誓除惡人,遠女色,非達目的不回滬。今又入此試驗場矣,試一觀其成績!”次年,也只有兩次相關記載:3月1日云:“近日心放甚矣,盍戒懼來!”6日云:“出外閑游,心蕩不可遏。”兩年中,蔣介石僅在思想中偶有“邪念”閃現,并無越軌行為,看來他的修身确有成績。

*戒名利諸欲

道學家們既反對縱情聲色,也反對沉溺名利,要人們通過修養,從中滾脫出來。

蔣介石早年修身時,也很注意戒名利諸欲。蔣介石要求自己戒“貪”“寡欲”,保持廉洁。1923年7月,蔣日記有云:“戲言未成,貪念又萌,有何德業可言!”可見,像他努力戒色一樣,對“貪念”,也是力圖遏制的。

誠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蔣介石深受道學影響,“誠”也被蔣介石作為一种道德修養准則。

(本報刊載時有刪節,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文11000字,已收入作者文集《蔣氏秘檔与蔣介石真相》,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
美稱“恢復軍事交流”是誤導

新發行的紐約太陽報5月3日發表社論批評中共指出﹐中共副主席胡錦濤訪華府時拒收國會議員遞交有關抗議人權的信函﹐說明大陸目前的人權與民主狀況﹐根本不是胡錦濤在公開演講中所說的「正在穩定進步中」。

*朱利安尼曾兩度拒會中共領導人

社論指出﹐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黨鞭裴洛西試圖把多位國會議員簽署的﹑要求北京政府釋放政治犯的四封信轉交給胡錦濤時﹐胡錦濤拒絕接受。這四封請願函為被囚禁的異議人士徐文立﹑王有才﹑美籍華人方復明﹑楊建利和劉亞平等政治犯請命﹐這些人被捕﹑受審與下獄都未經過正當的程序。其中﹐新澤西州參議員托瑞切裡和科宅恩親筆簽名支援方復明﹐康州參議員陶德也親筆簽名聲援劉亞平。

太陽報前一周曾刊頭版頭題刊登紐約市長彭博接見胡錦濤所附的照片說明﹐以「迎接獨裁者」形容彭博接見「共產中國的國家副主席」﹐並在社論中批評彭博格調不如前任市長朱利安尼。朱利安尼曾兩度拒絕會見中共領導人和朱熔基﹐太陽報說﹐彭博背離朱利安尼的政策不是小事﹐顯示這位新市長沒有想通他具有紐約外交政策掌門人的份量。

*美否認同中國恢復軍事交流

另外﹐對胡訪問成果中美雙方解讀不一。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否認中國外交部有關兩國「已同意恢復軍事交流」的說法,稱雙方只是同意就軍事合作問題「舉行會談」。

胡錦濤於五月二日會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表示,中美雙方同意恢復軍事交流。事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人員的這種說法是誤導,胡錦濤和拉姆斯菲爾德只是同意就加強雙邊軍事的合作並舉行會談。

———————–
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

作者﹕邵曉東(日本) 曾任北京中醫大學醫學气功研究所特邀講師

西醫局限性是明顯的。內行人知道,最有效的治療是對因治療,即針對致病的原因進行治療。以內因性疾病為例:西醫對大多數內源性疾病稱之為原發性疾病,(如:原發性癌、原發性心、腦血管病等)說白了,就是原因不明之疾病。病因不清楚,顯然不能對因治療,只能對症處理,不能根治。從气功功能的角度來看,致病的原因不僅僅存在于表面物質空間,還与微觀空間的因素有關。現代醫學對真正微觀空間的研究,至今為止,几乎是空白,尚有待未來的開拓者們去探索。

*中醫涉及環境諸多因素

中醫(屬傳統醫學)治療的特點之一是辨證(病證)論治,對證用藥。中醫所講的辨證有八綱辨證(陰、陽、里、表、虛、實、寒、熱)、臟腑辨證、六經辨證、气血辯證等。中醫的證是指病變過程中的動態性病理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和病變趨勢等內涵。中醫辨證論治中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說,對症用藥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招數。如同為感冒,病證有風寒和風熱的不同,治法有辛溫解表与辛涼解表之分,代表方劑有麻黃湯和銀翹散之別。中醫的病因說涉及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內傷七情(喜、怒、懮、思、悲、恐、惊)。中醫的醫學模式涉及生物、心理、環境等諸多因素。中醫治病兼顧了有形病變實體与無形病理特征。

針灸治療的特點之一是辨經(病經)論治、辨穴施術(指穴位)。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古人重視辨經論治,強調“宁失其穴,勿失其經”。重視針灸通經脈、舒气血之功用。現代針灸師卻更重視辨穴施術,強調針刺對局部穴位內解剖位置的神經刺激調節作用,現代針灸是變异了的針術,其療效遠不如古代。經脈、穴位和經气運行實質存在于微觀空間。

*經脈發現与古代修煉有關

經脈的發現,与古代修煉人有關。中國古代名醫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的序言中講:“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此言必不謬也。此處所講的“內景隧道”,就是指修煉者達到一定境界層次后,用天目返觀內視所證悟的經气運行通道。如換一句現代詞匯,就是生物能量流在體內的運行軌跡,其實就是經脈。(此是作為修煉者的自身體悟)針灸在中國古代屬于中醫十三科之一,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

据古籍記載,古代的中醫是相當發達的,出現過不少有特异功能的名醫,醫術高超。而現在的中醫繼承的主要是中藥、方劑,療效遠不如古代。中醫方劑治療和針灸治療在思維方式上有相通之處,都兼顧了表面空間与微觀空間的因素。但中藥、針灸也有局限性。以中國古代名醫扁鵲為例:在中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司馬遷所著《史記》105卷《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當扁鵲用神奇的人體透視功能發現齊桓侯之病已由皮膚入血脈,再入腸胃,再入骨髓時,針藥皆不可治。扁鵲亦明言:“病有六不治”。

气功治療有淺層次和高層次之分。淺層次气功治療的特點之一是:辨气(病气)論治,發“外气”調治。气功師發出的“外气”可以用現代儀器證實其物質性,是客觀存在的。气与气之間有強弱之區別,但气与气之間沒有制約作用,屬同等層次。真正起作用的是功和意念支配下的功能。一般的祛病健身气功強調意念和呼吸的調節作用,有“文火”,”武火“之講究﹐多數為丹道气功,其中包含了一些修煉的內涵,但与真正的高層次气功修煉相差甚遠。

*超常的治療方法

“病就是一种“業”,治病就是幫助消“業”把生病的根本東西拿掉,而且在有病部位下個罩,不使病再侵蝕進去。煉到高功夫的人,他發出的不是气,而是高能量團,是表現為光的形式的高能量物質,顆粒很細,密度很大,這就是功,這時才能對常人起制約作用,才能給人看病。”(《中國法輪功》修訂本 第一章)這种真正高功能治病,是針對微觀空間致病性“靈體”下手。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所能知曉的最高層次的治病之法,屬于超常的層次。

气功治療,不吃藥,不打針,在表面物質空間不触及身體。不同層次的气功治療,在不同層次上有不同的療效。“自己用气功鍛煉祛病最為好”(《轉法輪》第七講)。
高層次气功修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法輪功是當今世上唯一公開傳出的高層次功法修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