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式寫作:老年的風景(下)

情意模擬試題
作者: 葉思, 鄧名敦(台灣教師)

積極與良好的心態,是面對各種「負擔」的心靈解藥。(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4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接上文:思辨式寫作:老年的風景(上))

問題(二)寫作示範

* * *

存在的負擔(臺北市立大理高中 陳玟伃)

「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爛,每天堆在我跟前。我清一塊,就又有新的堆過來。」《大象席地而坐》裡曾有這麼一句台詞,這句話是如此扣擊人心,卻又如此無可奈何。在人的一生中,似乎注定得背負重擔,時光荏苒,人們對於生活的激情也在柴米油鹽中消磨殆盡。曾經無畏、天真又稚嫩的自己,也成了這滾滾世俗磨練的成人們,總是沙啞著、欣羨微笑說著:「年輕真好。」曾

幾何時,我們僅能在夜裡感嘆,感嘆自己不能如此浪漫勇敢?然後,漸漸的,再也無力感嘆。

高二那年,身為吉他社社長、身為即將面臨大考的考生,所有責任、考試成績、每個人的目光或期望,甚至是拮据的表演經費,無形之中,我像是被重擔深深的壓入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我掙扎、呼喊,但等著我的似乎僅有看不見的黑暗。我深刻的記得,那段日子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便是嘗試尋找我存在的意義,但總無果,只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負擔。看著一撮又一撮的黑髮

因壓力掉落,我僅能暗自地哭泣、悼念他們。

幸運的是,身邊的朋友及社團夥伴聽見我的求救,他們總放下手邊的事情,與我聊聊各種煩心事。於是我才看見,大家皆擁有重擔;察覺,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負重前行;意識,存活於世,負擔的必然。就如同有黑必有白、有正必有邪。雲層撥開可能是陽光灑落,彩虹前也可能是狂風暴雨。因為有了負擔,才讓人有種生活的實感,在每個人的宇宙,點綴幾場爆破,幾個黑洞,造

就我們的堅忍,造就我們的絢爛。

負擔的必須,就好似陽光面對時,身後那道漆黑的影子。我們擺脫不過,也不用擺脫。因為那影子的牽制,更讓人懂得自制,懂得責任,懂得即使被柴米油鹽把激情全盤消磨,也是為了我們的美好時光所鋪路。負擔,造就了刻骨銘心,因為苦的刻骨,所以深的銘心。想必時光更迭,春暖花開,在垂垂老矣之時,驀然回首,我們懷念的也是那些深情的負擔吧。(734 字)

* * *

賞析

本文以探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主軸展開。全文充分呈現了對負擔的探索過程,將困惑、自覺、發現的過程落筆成文,有意識地探索苦痛表象的成因,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文章起首即引用了電影台詞,呈現自己左支右絀、疲於奔命,最終無力應對的蒼涼感,給予讀者強烈的衝擊。

第二段藉由這樣的重量銜接自己的故事,相對於窮於應付生活的人生,作者仍能叩問自己「存在的意義」為何,顯示出作者對痛苦負擔的人生仍保有哲思。

以上的思考面向引出了第三段透過與同儕交流的過程,發現「負擔」並沒有獨特性,而是人人都有的壓力。理解至此,作者方轉念:負擔是人生必然的存在,接納這種必然,便不必耗費心力抗拒命運,而是透過這樣的負擔,發現「生活的真實感」。

末段呼應首段之餘,亦開展了新意,將負擔造就的刻骨銘心視為美好的過程。綜觀全文,語言流暢、體驗深刻,各段落的銜接與深化均能感染人心,誠為佳作。

問題(二)詳解

思考步驟一:立意構思

在立意構思書寫方向時,若僅將主題限於「考試的負擔」稍顯薄弱,我們可以利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不同層次的需求找到相對應的生命負擔,以此作為素材,輕鬆展開書寫。

之所以選擇從「需求層次理論」來著手,是因為「負擔」是個抽象的概念,而這種概念通常來自於某種「需求」無法被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如下圖:

(圖/野人出版提供)

a.以「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負擔為方向書寫

每個人都有生存的需求,物質匱乏或身體、心理的疾病均可能威脅生存與自身安危。無法保障基本生活,便成為生命中沉重的負擔。我們可將貧困、患病、遭受暴力、侵害等負擔,作為書寫的方向。

b.以「社交需求」的負擔為方向書寫

這類型的負擔,與「人際關係」有關,以此方向書寫,可以選擇與他人的衝突、遭受排擠、為了維持關係而委屈自己等主題。

c.以「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負擔為方向書寫

這類型的負擔,可能展現在追求真實自我、達成夢想的路途上,例如:必須面對他人的不認同、尚未擁有自我肯定的力量,這些都是成長的負擔。以此方向書寫,可以選擇自己被抹殺的興趣、遭受的歧視、他人對於不同性別認同的敵意等素材。

d.以「不願負擔」的負擔為方向書寫

除了以上出自「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負擔之外,我們亦可選擇「逃避人生責任」這種相對消極的層面來書寫。這個層面較難自我察覺,建議你以他人為例來書寫。寫作技巧在於必須將看似「無事一身輕」的表象呈現出來,再進一步書寫「逃避人生責任」將讓人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看似沒有負擔,其實逃避的後果將沉重無比。

 

思考步驟二:組織文章結構

選定了「負擔」的主題後,我們寫作時可以依照以下的流程,搭建段落結構:

a.首先,書寫「需求」作為「負擔」的背景

文章開頭,必須交代自己原始的需求為何。可以進一步將需求延伸為「願望」、「渴求」,將自己渴望實現的需要真實而完整地呈現,便能為文章設下好的基礎。

b.接著,放大「衝突」

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許多挑戰,不論是難以與外在環境相容,或是他人不友善,都可能產生衝突;此外,由於自我懷疑、恐懼而自我設限,亦是可能的內在衝突。

不論是外在的阻礙還是內在的矛盾,將這樣的衝突放大書寫,便能成為推進敘述的重要過程。

c.最後,思考和解的觸發與轉念

文章末段必須開始轉折,轉為積極面對負擔的心態。心態的轉折往往需要事件的觸發,例如透過這段經歷終於認清現實並不如想像的美好,轉而接納現實;再比如接收到他人的一句話、影片的一段情節、書本的一節文字,都可以觸發轉念。

不管是哪一種設定,重點都在於,自己最終接納了負擔必然存在的事實,並從中更深地認識人生、學習到更為扎實的意義,為全文拓展新的意義與格局。

思考步驟三:深化論述

別忘了,題幹所舉米蘭.昆德拉的話語,其實是面對「負擔」本身最高層次的理解:負擔是更貼近生命本質的,倘若拒絕了負擔,便拒絕了生命的意義。

我們可以利用米蘭.昆德拉的話語來深化文章,賦予「負擔」意義,做法如下:

a.化負擔為承擔

我們可以嘗試在文末指出:如果帶著被動的心態,便難以開創新的意義與境界;相對地,我們應該完整接受「負擔」是人的存在中必然需要面對的困境。

透過以上論述,便能呈現出自己調整為積極的心態,將被動的「負擔」化為主動的「勇於承擔」,更易獲得高分。

結論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各種「負擔」,我們必須盡量選擇與眾不同的題材書寫,才更容易脫穎而出。首先,我們可以利用「需求理論」,將書寫思路拓展為5 種立意方向。其次,寫自己在追逐「需求」時發生的衝突。最後,文末記得結合題幹引文,將無奈的「負擔」化為「勇於承擔」,總結「負擔」的意義在於體驗更為真實的生命,拓展文章格局。

─ ─摘自:《思辨式寫作12招全破解》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有人向你問起學生時代最討厭什麼課時,多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作文」!課堂上,幾乎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大筆一揮,在黑板上寫下今天的作文題目,然後一言不發低頭看報紙去了。除了那些天縱英才、有文學細胞的,略一思索就振筆疾書之外,其餘的就只有愁眉苦臉、抓耳撓腮、哀聲嘆氣的下不去筆了,因此人人視「作文」為畏途。
  • 只要是熱鬧的十字路口,或是(人潮洶湧)的街道上,你一定會看到黃色的大M字和挺著大肚皮,穿著吊帶褲,一身紅條紋汗衫的小丑,熱情的向你招手,你就會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向他走去。<介紹標幟——視覺>

  • 晴天,陽光燦爛,到處都是白亮亮的,大地生氣蓬勃。尤其是冬天裡的大晴天,那才受歡迎呢!人們都從家裡出來曬曬太陽。
  • 我們是一群標兵,
    日日夜夜
    風風雨雨
    整齊的站在馬路兩旁。
  • 夏日的午后,品茶觀人,別有一番滋味;冬日的午后,綴飲咖啡想太陽,也是一番滋味。側過身,換個角度,人事俱景物皆不同,這就是生活趣味。
  •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的思緒沉澱,心靈昇華,如久旱逢甘霖。紅樓夢即是其中之一。
  • 現代社會自我意識高張,一般人較不懂得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希望藉本題讓學生自我省思,對周遭的人能心存感激、懂得惜福;若別人的行為不能盡如己意時,也懂得體諒,能減少衝突,讓社會更和諧。
  • 過去「中文寫作」測驗的內容,大多偏重書寫個人的主體經驗,文學性質濃 厚。國寫的推出,最大特色就是納入其他領域的概念,使測驗的面向更臻完備。
  • 我們將一起探討網路時代下的冷漠與犯罪,訓練判讀表格的能力,並學習打磨立意高度、理解深化論述的方法,藉此提高論述品質。
  • 「網路」是種工具媒介,以此作為平台、紐帶,連結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作為「使用者」的我們,有權決定「接收」和「發送」的參與比例。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被」網路影響的一方,也是參與、影響他人的關鍵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