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恐慌引搶購 多倫多華裔呼籲理智囤貨

隨著疫情蔓延,加拿大部分本來心理恐慌的民眾又開始搶購、囤積食品。圖為3月1日下午,多倫多某超市。(伊鈴/大紀元)

人氣: 60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去年12月中國武漢爆發的中共肺炎(俗稱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在加拿大已確診27例,並已出現了人傳人的案例。過去幾週,由於受武漢疫情影響,加拿大華人群體經過一波一波搶口罩、搶洗手液的浪潮;現在,部分本來心理恐慌的民眾又開始搶購、囤積食品。

加拿大首席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共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加拿大將無法控制中共病毒感染。也警告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為疫情大爆發做好動員準備。衛生官埃切斯呼籲民眾,最好現在就開始提前購買所需的處方藥,和一週所需的食物,以防親友感染疫情需要在家隔離。

部分貨架銷售一空

家住多倫多北邊新市的黃女士說,上週六去COSTCO 買菜,發現平時5、6個品種的雞蛋架只剩下一種,其餘的品種銷售一空;不少民眾買大量的紙巾、水等日用品;有的人用推車裝7、8袋大米。

3月1日,在超市購物的民眾。(伊鈴/大紀元)

「我來加拿大20年,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黃女士說。

家住士嘉堡的張小姐上週六去一家華人超市購物,看到好多華人在搶購大米、麵粉和油;有一位華人裝了整整一推車的大米。還有一位華人女士買了8袋大米。

3月1日,在超市購物的民眾。(伊鈴/大紀元)

家住萬錦市北邊的游先生說,他家附近的華人、西人超市、COSTCO 都出現瘋狂搶購現象,大米、麵粉及肉類一度被搶購一空。

週日下午,在一家華人超市肉食部,售價$3.99的特價牛肉貨架已空。該部店員說:「這幾天肉量銷售比平時多四、五倍,特價肉都早早賣空,沒貨了。」

3月1日下午,一些超市的特價食品貨架賣空。(伊鈴/大紀元)

士嘉堡一家華人超市的店員告訴記者:「這2天出售的大米、麵粉起碼一、二千包,大平板貨車補貨補了四、五次。」

這家超市一位正在添貨的店員說,這幾天,店裡的肉、罐頭食品出現從來沒有的旺銷現象,特價肉櫃更是賣到斷貨。據說,有的人買了上千元的貨品。

3月1日下午,一些超市的特價食品貨架賣空。(伊鈴/大紀元)
3月1日下午,一些超市的特價食品貨架賣空。(伊鈴/大紀元)

在多倫多西邊一位華人地產經紀家做保姆的楊女士說:「主人家買了很多大米、麵粉、油、餅、罐頭食品、乾菜。」

商家趁機調價促銷

由於出現民眾瘋買現象,有的商家趁機調價促銷。位於士嘉堡Kenny大道一家Food Basic, 大米每袋降價2元,並限購每人2袋;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購買。

另一家位於Warden 大道的西人超市,平時$8.99的白麵粉,降價2元,每包售價$6.99,貨架很快賣空。

Warden大道上一家著名的華人超市,一度出現民眾搶購大米,隨後該超市把大米每包提升2元。

不過,到了上週日,情況已經緩和。超市的情況已跟平時週末差不多,人流依然很旺,店員在忙著補充貨源,大米、麵粉、食用油、罐頭等貨架都堆得滿滿的,但沒有出現瘋狂搶購現象;只有一些打折的貨架被買空。

許多超市貨已補足。(伊鈴/大紀元)

信息公開最重要

在士嘉堡一家西人超市,華人女士琳達(化名)正在選購豆子。她說自己這幾天也買了1包大米、1包麵粉,跟平時差不太多,沒有特意囤積食品。因為父母都患糖尿病,豆子熬米粥是父母喜歡的食品。

琳達說,適當囤一點貨是可以的,不需要太多。因為加拿大畢竟不同於中國。有些華人恐慌是因為受大陸疫區信息的影響。因為那裡信息閉塞,已經出現人道災難。

琳達說,中國的疫情災難主要是隱瞞信息造成的:「先一天還在說『疫情可防可控』,第二天就突然宣布封城。民眾沒有任何準備,食物短缺,日用品也缺,普通病沒法就醫;造成人道災難。他們(中共)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

「信息公開是防疫的最重要因素。」琳達說,加拿大和中國的本質區別是疫情信息公開:今天增加了幾例,明天疫情到什麼程度了,是怎麼感染的,這些都是公開透明的,民眾可以根據這些情況自行決定該怎麼做。」

琳達來自北京,從小在靠近中南海的西城區長大。琳達說,北京人因為離中南海比較近,對中國政治的詭異都比較了解,不會輕易相信政府說的。北京疫情爆發以後,琳達通知家人趕快囤積食物和日常用品。「 因為家人都經歷過『六.四』,他們都相信我傳的信息」。

琳達認為,海外華人很多人只看微信,但微信上的信息很多都不真實,有些是謠言,如果聽信了上面的消息,就會恐慌。她建議華人要多看、多聽其它媒體,自己分析,做出正確判斷。

多數民眾心態淡定

在士嘉堡一家華人超市,記者看到有一購物車裡堆了不少方便麵,站在旁邊一位等待付款的李先生表示,該貨物不是他的,他不會囤貨。

李先生說,「加拿大地廣人稀,只有3,000多萬人口,即使有疫情,也不會像中國那種情形。」他指著貨架說:「你看超市物資這麼豐富,什麼都不缺,有必要囤貨嗎?況且這裡室內溫度高,而食物保質期有限,囤多了容易造成浪費。比如麵粉的保質期一般是半年,大米1年,其它食品保質期就更短;所以要適可而止。」

3月1日,在超市購物的民眾。(伊鈴/大紀元)

李先生認為,加拿大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充足,即使有危機,供應本國人沒問題。即使疫情爆發,也不會輕易封城、封路,供應不會出問題。

一位正補貨的店員說:「如果加拿大都要囤糧,那全世界都完蛋了。到那時囤糧都沒有意義,大家都完蛋。」這位店員還說,有些人很恐慌,是因為受大陸疫情影響,他們擔心加拿大也會像在中國那樣,強制不準出門,出現就醫難,食品短缺,價格瘋漲。

在士嘉堡一家華人超市購物的楊女士說:「大家只知道專家建議囤食物,卻忘了專家說只囤一週的食物就夠了,目的是以防有人感染需要在家隔離。加拿大物資充裕,沒有必要瘋狂搶購。」

積極防疫 理性囤貨

疫情當前,全球的風險趨勢正在不斷變化。作為個人,如何才能既積極防疫,又要理性囤貨?

有醫學背景的華人付女士表示,武漢疫情暴發後,加拿大衛生部已經出了多篇專業防疫知識的文章,相關鏈接網上都可以找到。包括勤洗手,勤用洗手液,少到人多的地方聚集,身體出現狀況及時就醫等措施。

至於到底囤多少食物,付女士表示,民眾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適當的囤積食品,但不要太多。囤貨太多的結果是最後吃不完,過期只能扔掉;而有的人需要食物卻買不到。即使加拿大爆發疫情,一般不會出現運輸阻斷的情況,供貨不會出現問題。

也有人在社交媒體傳,擔心部分人囤了COSTCO的貨太多,到時候吃不完再退貨。(網絡圖片)

也有華人在社交媒體提醒,部分人囤了COSTCO的食品和藥品太多,到時候用不完再去退貨,會讓COSTCO這樣的商家對華人產生不良印象,呼籲大家不要囤積太多然後又退貨,以維護華人形象。#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