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抗議仇警環境 紐約警察警告治安混亂後果

立法者要求「輕柔執法」欲公開警察個人信息 遭工會抵制

6月9日紐約州各執法人員工會集會,抗議紐約州仇警氣氛,警告後果。(施萍/大紀元)
人氣: 107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美國紐約報導)在紐約州議會正在醞釀通過一系列制約警察的新法案同時,紐約市布碌崙昨日(6月9日)發生十分鐘內七起槍擊案件。與此同時,紐約州各執法人員工會與大批警察集會舉行新聞發布會,抗議紐約州從州長、市長到議會眾民選官員以及媒體營造出的仇警氛圍以及妖魔化警察的做法。警察們警告,如果這樣下去,社會治安將會繼續惡化。

限制警察執法的後果

紐約警察工會BPA(Police Benevolent Association)主席林奇說,目前紐約的治安狀況是2015年以來最差時期,殺人案和入室盜竊案都上升了近三倍。

「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在那麼多專業的並有愛心的執法警官站在街頭還會發生這些事情?」他說,答案很簡單:「我們被制約住了。」

BPA主席林奇要求州立法會與警察坐下來進行理性的討論。(施萍/大紀元)

林奇說,市政廳和州議會釋放出來一個信息,要求「輕柔執法」(soft touch),罪犯也知道這個信息。

「幾分鐘在不同的社區發生七起槍擊案,問問你們自己,為什麼他們不害怕?因為他們沒有後果,沒有警察,我們被制約住了……警察看上去很威武,卻只是個擺設。」

他說,「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抗議時,暴徒們敢於打破房門,爬進窗戶,拔出他們攜帶的武器。」但是,這些實施暴力、毀壞社區以及傷害警察的暴徒不但沒有受到譴責,「警察卻被當成了問題,被立法者們妖魔化,好像是我們打破了窗戶,是我們引起了暴力,這真是太不像話了!」

在5月25日明州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發生後,紐約市市民連續兩週上街遊行。一些民選官員提出限制鎖喉、公布警察受處分記錄,甚至欲廢除保護警察個人信息的法律等提案;各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紛紛發表對「輕罪」不起訴等聲明。

州長庫默昨日對媒體說,「我們要通過全國最激進的改革和記錄處分的透明性,禁止鎖喉以及給總檢察長特別檢察官的權力。」

紐約議會欲廢除第50-a法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紐約州為了防止嫌疑犯辯護律師利用不相關信息對警察不利,制定了一條法律,保護警察個人信息不向公眾公開,即50-a,這個法律也保護消防員以及獄警的隱私。現在紐約州議會正在討論這個法律,準備投票廢除50-a法。

獄警工會主席胡薩姆丁反對撤銷50-a法。(施萍/大紀元)

「紐約市獄警工會」(NYC Corrections Officers Benevolent Association)主席胡薩姆丁(Elisas Husamudeen)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就是這個法律不廢除,都不足以保護獄警們,廢除此法對警察就更不公平。

「監獄警察們天天在監獄中受到攻擊,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幫派成員天天和監獄外的成員有溝通,我曾經在參議會上發言說,50-a不足以保護獄警和警察或者其他執法人員,尤其是在今天社交媒體的時代。」

他說,「為什麼我們的個人信息要對外公布?這是危險的。這不僅威脅到像我一樣的獄警,還威脅到了我的家庭…… 我們應該受到保護,就像我們保護你們一樣;如果你們不保護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來保護你們!」

「紐約警察會議」主席威爾斯說,撤銷50-a讓警察無法執行任務。(施萍/大紀元)

「紐約警察會議」(Police Conference of New York)主席威爾斯(Richard Wells)說,如果警察的隱私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護,讓警察怎麼去執行任務呢?

「警察們不得不和公眾接觸,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想,這個人可能會在民事或者刑事法庭上起訴我。是他們強迫警察這麼想的,他們讓我們與社區為敵。」他說,50-a當初制定的時候,不是為保護壞警察的,而是為了避免辯護律師用不相關的信息來為罪犯辯護。

「比如一個強姦案子,辯護律師說,不對,你十年前對誰粗魯了,你被指控了,雖然沒有證據,但是材料在那裡,律師盤問警察,然後強姦犯走出法庭,受害者在那看著這一切。這是50-a法制定的原因。現在卻要取消這個法。」他說,其實警察是被層層審查的,「從警局內務部、到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到州總檢察長、到聯邦政府,層層審查。」

昨天警察們要求,立法者須和他們坐下來討論這些法律,讓利益相關者都參與進來。

「他們說要透明度,我們也希望這樣。」林奇說,「撤資?是撤銷警察局還是轉移資金別用?不只是撤資的問題,是限制警察的問題,我們抓人DA(地區檢察官)也不起訴……對社區有什麼影響?街角沒有警察對社區有什麼影響?我們建議坐下來進行理性的討論,如果我們可以讓步,我們就讓步。但是他們沒有給我們和別人一樣同等說話和詢問的權利。」◇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