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百年來10場大運動帶來的變化(上)

上世紀初反種族主義抗議 到六十年代反戰遊行 演變成社會主義運動

人氣 799

【大紀元2020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報導)美國明州非裔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警察拘捕行動中去世所引發的騷亂,迅速蔓延到至少20個州。在和平抗議變味為打砸搶燒後,紐約市實行了宵禁,警察在宵禁後抓捕了一批極端分子。但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對被捕者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面對極端示威者的打砸搶燒,華埠擺也街的雲尚米線將門面全用木板包起來,只剩下一個取餐洞口,餐館夥計只能從地下室進出。
面對極端示威者的打砸搶燒,華埠擺也街的雲尚米線將門面全用木板包起來,只剩下一個取餐洞口,餐館夥計只能從地下室進出。(于金山提供)
日前面對打砸搶燒的暴動,華埠商家只好關門。
日前面對打砸搶燒的暴動,華埠商家只好關門。(于金山提供)

地區檢察官萬斯(Cyrus Vance)在6月5日宣布,他不會對諸如非法集會和行為不檢等行為提起訴訟。這些在抗議期間違反警察命令的人,即使被警察拘捕交給他的辦公室,也不會面臨低級刑事指控。這意味警察這邊抓人,那邊就放人到大街上。

萬斯在聲明中說:「對被控犯有這些低級罪行的示威者進行起訴,破壞了執法部門與我們所服務社區之間的重要紐帶。黑人的生命很重要,警察的暴力行為是犯罪。」

而與此同時還出現了諸如警察保護商家反搶掠被刺傷、市主計長要撤警資、州眾院亞非拉小組推執法改革法案等事⋯⋯簡言之,「進步主義」者繼續限制執法,同時為嫌犯維權,令身陷「戰場」的紐約小商家紛紛釘木板或鋼板自衛,使曼哈頓成了木板城。

以極端組織和執法力量為主線的衝突,在很長的時期內一直沒有中斷過,背後都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近一百年來,歐美一些國家幾乎同時經歷了一系列政治和社會運動,在這些運動中,「左派」很快發展成為一支聲勢強大的力量。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捲入了這些社會運動浪潮中。

以下匯總了過去100年來,紐約市發生的一些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這些運動背後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帶來持久性的政治變革。

* 1917年「靜默遊行」

1)1917年7月28日的「紐約靜默遊行」(Silent Parade),有近一萬名非裔參加。源起:在密蘇里州東聖路易斯的種族騷亂之後,示威者抗議針對非裔美國人的暴力行為。

影響:NAACP(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組織了這場活動。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非洲和美國黑人研究副教授威廉姆斯(Chad Williams)在2017年《邁阿密先驅報》的一篇觀點文章中總結說,這是「非裔美國人的首次大規模示威活動,標誌著民權運動歷史上的分水嶺」,「它宣布了『新黑人』(New Negro)的到來並發起了黑人公共抗議傳統。」

NAACP在之後的一些年份也曾組織過遊行活動,其中包括2012年紐約市的第二次沉默遊行,抗議紐約市的「截停盤查」(Stop-and-frisk)執法行為。「截停盤查」指紐約市警察在「合理懷疑」的情況下,可以在街頭暫時扣押、問詢並搜查公民是否攜帶槍枝等違禁物品。白思豪上任市長之後即表明在任內將不再實施這項「侵犯人權」的預防性搜查政策,代之以「鄰里警員NCO」政策。

不過,從華人社區自身安全來看,許多華人普遍認為「截停盤查」的預防性搜查政策比「鄰里警員」更有效。

* 60年代反戰運動

1967年4月15日,「停止越戰動員大會」在舊金山和紐約同時舉行,在紐約的活動人數估計有20萬到40萬人。在此之前,被媒體稱為「新左派」的學生們占領了美國大部分的大學校園,反對美國捲入越戰。

1969年,反越戰組織學生爭取民主社會中的一支被稱作革命青年運動的派系成立了極左派組織「地下氣象員」,目標是以祕密暴力革命推翻美國政府,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主義政權。他們號召組建「白人戰斗力量」與「黑人解放運動」聯合,和其它激進運動一起達成摧毀美帝國主義的目標。

在反越戰運動中曾經很活躍的前馬克思主義者羅納德‧拉多什(Ronald Radosh)承認,反戰運動的「真實意圖從來就不是結束戰爭,而是利用反戰情緒在美國國內制造一個新的革命的社會主義運動」。

1973年尼克松總統宣布終止越戰後,反戰運動失去了直接的目標。但是,被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培養起來的激進學生並沒有放棄他們的「理想」。

(待續)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紐約警察單膝下跪 感化抗議者 化解暴力
程曉容:美國騷亂 黨媒叫好 中共迴避了什麼
【名家專欄】城市在燃燒 共產者在煽動
涉嫌煽動騷亂 美20歲無政府主義者自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