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房東控紐約市府保護租客法違憲

指市府出台的「商業租客保護法案」雖緩解了租客壓力 卻將壓力轉嫁給了房東

人氣 202

【大紀元2020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報導)紐約兩名房東日前起訴紐約市府和市長白思豪,指其在疫情期間匆忙通過了保護零售租戶的「商業租客保護法案」,違反了房東收取欠租的憲法權利,兩房東的律師並在7月16日向法庭申請「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禁止市府實施或繼續該法案。

當你聽到「房東」一詞時,是否會浮現一個富裕的「老闆」形象?實際上,提吿的這兩名房東都是退休人員,都是第一代移民,她們靠租金收入生活,而不是靠納稅人負擔的退休金。由於疫情收不到租金,她們正努力償還抵押貸款。

租客不交租對房東意味著什麼

其中一名房東是63歲的楊玲(Ling Yang,音譯),於1957年出生於中國,也就是中國掀起大規模「反右派鬥爭」運動的那一年。

楊玲在起訴書中說,在中國期間,她看到文化大革命和政府行為如何令私人企業破產,政府經常沒收瓜分私人的財產,再「分配」給他人。因此,盡管她在中國成了一名成功的女商人,但仍然決定在1994年移居美國,以便實現她的經濟和個人自由。

和大多數新移民一樣,楊玲剛到美國時一句英文都不會,前8年時間她當過管家、保姆,進入餐館和服裝廠打工,還做過外賣。後來她用積蓄分別開了一家零售店、一家小運輸公司。2019年楊玲轉做櫥櫃業務、買下一棟樓,幾年後再賣掉所有大陸資產,在皇后區大學點買下另一棟樓。兩棟樓的一樓都是商戶。

楊玲在起訴書中陳述,她本打算用這兩棟樓供自己退休和全家生活。但這些物業投資還沒有付清貸款,這意味著她每個月的帳單很高,分期付款、地稅和水電費加起來每月達3.58萬美元。費用不斷堆積,卻收不到租金,肯定困難。

另一名房東是69歲的布碌崙居民梅倫德斯(Marcia Melendez),她是牙買加來美的第一代移民,夫婦兩人沒有退休金或401(k)退休帳戶,租金收入和社會保障福利是他們唯一可靠的收入來源。

討租變騷擾 房東為難

今年5月份,紐約市長白思豪簽署法案, 保護生意受疫情影響的商業租客免受房東騷擾。同時要求房東暫停履行將商業租客的個人資產作為抵押的合同條款,以免租客的個人資產因疫情的特殊情況而受損。

兩名房東指控市長白思豪的做法剝奪了業主的《第一修正案》權利,並違反了《憲法》的合同條款以及其他法律。市長匆忙出臺的提案雖然立即緩解了租客的壓力,但是卻將壓力轉嫁給了房東。

69歲的梅倫德斯在訴狀中說,在兩項騷擾法通過之前,她原本按照正常商業慣例和適用法律向拖欠房租的租戶發送未付租金通知,從未威脅過房客;但現在擔心被指控「騷擾」,她連滯納金通知都不敢發了,事實上她的租客的確指控她因討租而「騷擾自己」。

對她來說,將於7月1日到期的房地產稅,她也交不出來。雖然租戶將得到至少90天的保護,免於被驅逐,但房東還沒有得到類似的支持措施。

紐約州和紐約市法律不同

相比之下,州長庫默的法案要求租戶證明疫情造成的重大損失,才有資格獲得減免房租。起訴書稱,紐約州的法案允許房東通過簡易程式收回租金,並允許法院對逾期租金做判決;但紐約市的法案不同,甚至直接與紐約市的房地產立法相抵觸。

起訴書指,盡管這項立法可能有真誠的意圖,但是新條文內容非常「籠統」,變成過分保護。例如保護了有能力支付租金的大公司,而讓小業主為此付出了代價。一些有能力支付房租的房客也會利用該法律鑽空子。

租客拖欠房租過久,也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商業房貸違約。市長簽署法案當天,華人房東維權團體「紐約小房東」曾表示,市長應公平對待住戶及屋主,畢竟房東也面臨著房貸以及房產稅的壓力,新法案無法保護房東免受債主、租戶和收債人的騷擾。

據悉,一些市議員曾對這項有爭議的法案投了反對票,說它們幹擾了私人合同。

不過,也有政客為該法案辯護。據Crains紐約網報道,市議會發言人說:「這些法律為紐約人和心愛的小企業提供了基本保護,使紐約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 這場訴訟是卑鄙的,任何希望懲罰在全球瘟疫中遭受苦難的紐約人的房東都應該感到羞恥。」

責任編輯:李雯

相關新聞
【疫情中的紐約人】藍制服人的心聲
財務欺詐 中概股「愛奇藝」在紐約被吿
錢出不來 中國富人紐約買房泡湯
【更新】美總統大選首場辯論今晚9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