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紐約人】越南難民的美國夢

人氣 1250

【大紀元2020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美國是一個大熔爐,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蹤跡。人們從地球的各個角落輾轉到此,繁衍生息,他們把在美國的幸福生活稱之為「美國夢」。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夢的開始伴隨著苦難、動盪、貧窮與悲傷,很多人最初都有一個名字都叫做——「難民」。目前在紐約市工作、生活的一名越南女子丹尼斯‧布羅迪(Denise Broady)就是美國千百萬這樣的移民中的一位。

丹尼斯的越南名字叫阿香(Huong),家鄉在越南中部的海濱城市芽莊。6歲的時候,她的母親為了逃離越共統治,拋下另外兩個孩子,只帶著她和一個哥哥,坐上一條小船,經馬來西亞來到美國的維吉尼亞州。

丹尼斯(左)出生在越南一個海濱村莊。右為媽媽。(受訪者提供)

「我來美國的第一個記憶是,我把手夾在門裡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一個勁地哭。」丹尼斯說,說這話的時候她坐在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的一間明亮的寫字樓裡,時間是2020年7月28日。

丹尼斯的外表是是典型的越南女性,黑頭髮、單眼皮、高顴骨,可是她的舉手投足卻已經完全是一個自信的美國人的樣子了。她的話中透露出對母親的感謝,四十年前那個夜晚的祕密出逃帶給她一個嶄新的人生。

丹尼斯學會的第一句英語是Hi,在越南話中是數字2的意思,她發現每當人們說這個字的時候都很高興,這給她深刻的記憶。最初她是通過看電視學英語的,因為人們總是說不準她的名字,所以她就取了一個電視劇《考斯比一家》中的丹尼斯(Denise Huxtable)一名,從此阿香變成了丹尼斯。

丹尼斯的媽媽雖然只上了八年學,但是意志堅定、樂觀、勤勞肯幹。就像當年偷偷帶著孩子逃出越南一樣果斷,來到美國後還沒安頓好,就立即把丹尼斯送進了幼兒園。受母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丹尼斯學習從小用功,經常勤工儉學,第一次出國的旅行費用都是自己打工賺出來的。

作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丹尼斯也有與家長的矛盾。媽媽不能輔導功課,從來不參加她的演講比賽。她經常責問媽媽:「你為什麼不參加我的比賽?你不為我驕傲嗎?」可不管她學什麼,做什麼,媽媽唯一關心的就是「這個今後能不能賺錢?」

「我媽媽只有8年級的教育水平,我想如果我獲得超過8年紀的教育,去上大學,我就能改變我的人生了。」丹尼斯經常這麼想,事實她也做到了。

丹尼斯順利上小學、中學、大學,是他們家族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她一直生活在越南人的環境中,靠政府救濟過活。到了大學,她才第一次知道很多同學的家庭是中產階層,他們不愁吃穿,自給自足,這讓她第一次意識到人們的生活有多麼的不同。

「我們1980年代來的時候,最低工資只有幾美元,我們去摘草莓,每小時掙2美元。」她說,「在我們成長的時候,一美元都是值錢的。成年之後有很多時候,特別在走入商業領域之後,一想到自己是從那麼貧窮的家庭出來的,是靠福利系統長大的,我就對此充滿感恩之心。」

丹尼斯在美國有一個大家庭。(受訪者提供)

丹尼斯曾經想學法律,為婦女爭取權益。但受到媽媽務實觀點的影響,她學了計算機和高科技,因為這個領域機會多,她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獲得了生產與操作,以及市場營銷兩個學位。

「我很感謝自己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長大,所以一入大學讓我感到,天空是無限的,唯一能限制你的只有你自己。」

畢業後丹尼斯的第一份工作是編程員,她又利用自己的市場營銷學在高科技領域內創業。2001年,她搬到舊金山,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並進入世界第二大雲公司思愛普(SAP)工作,後來成為這個年營業額100億美元的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在SAP工作十五年後,她來到紐約,在高科技公司Workforce中擔任COO(首席運營官)和CMO(首席營銷官)。

在丹尼斯眼裡,美國最好的地方就是這裡的「自由」。

「在這裡能享有自由,我對此充滿感激。如果你在美國想學習什麼,你只要下定決心就可以。這裡沒有階層的間隔,至少在我長大過程中沒有感覺到。」

在個人生活上,丹尼斯擁有一個多文化的家庭,她的丈夫是一個猶太人,有兩個女兒。她現在正把她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東西傳給女兒們。

丹尼斯和她的丈夫及兩個女兒。(受訪者提供)

「我每天都給她們的一條建議是:你不一定最完美,但是要盡你最大可能去做好,要保持好奇心,要好學。」丹尼斯說,是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生活的道路。

丹尼斯認為,在經歷了貧困的童年和艱難的求學生涯後,工作後的這二十多年都可以算做她的幸福人生。她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旅行,現在已經去過35個國家。

在疫情期間,她和在美的五十多個越南親屬,以及遠在以色列的丈夫家親戚經常視頻通電話。丹尼斯說,她骨子裡還是一個越南人,最喜歡的就是越南人那種大家庭氣氛。

現在,她也努力將這種氣氛帶到公司,以及任何她出現的地方。因為親人、朋友與同事的支持對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她也要把溫暖和積極的影響帶給別人。她說,這才是「美國夢」的真正意義。

「我當初來到這裡成為福利系統的一部分,我在貧困中長大,後來接受教育,現在能夠成為一個科技公司的高管,能夠幫助很多人,所以我感覺『美國夢』就是,不管你怎麼來的,也許沒有一扇敞開的門,但是你創造了敞開的門,不僅幫助你自己和你的家庭,而且還給社會帶來影響。」

丹尼斯說,「這就是『美國夢』的意義,那就是——能夠給予別人。」

(Kevin Hogan、金石為此文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楊亦慧#

相關新聞
【疫情中的紐約人】哈林區黑人牧師有話說
【疫情中的紐約人】有爭議的抗病毒配方
【疫情中的紐約人】藍制服人的心聲
【疫情中的紐約人】挑戰民主黨的拉丁女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