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第25屆桃城美展 黃敏惠頒獎並肯定獲獎創作者

桃城美展頒獎合照。市長黃敏惠右6。(李擷瓔/大紀元)
人氣: 13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於2021年10月9日在演講廳舉辦「第25屆桃城美展」頒獎,共有63件精采入選作品,由嘉義市長黃敏惠頒獎給得獎者獎金、獎狀、畫冊等贈禮,第一名可獲獎金15萬元、優選可獲2萬元,總獎金共80萬元;這次書法類丁奇獎第一名為張倍源,水墨類玉山獎第一名為郭雅倢,西畫類梅嶺獎第一名為鄭羽函,西畫類澄波獎第一名為黃奎竣。

黃敏惠表示,今天是第25屆桃城美展頒獎,有來自全國各地238件作品參賽,並由專業評審選出獲獎作品,其中四件入選首獎作品會成為嘉義市美術館館藏。首先要恭喜及肯定所有得獎者的努力,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出色的作品,透過內心自我覺察、社會議題及大自然生命循環等發想呈現在作品中,展現出屬於自我風格。期望透過桃城美展讓更多的藝術能繼續傳承,同時讓更多作品持續在畫都的嘉義市發揚光大,此外,明年有雕塑及攝影比賽,也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四位得到首獎的受獎者。右1為張倍源。(李擷瓔/大紀元)
四位得到首獎的受獎者與市長黃敏惠(中)合照。左2為張倍源。(李擷瓔/大紀元)

書法類丁奇獎張倍源,59年次,彰化人,畢業於明道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本次得獎作品《青蓮居士詩二首》,書法作品特色結合漢隸與摩崖造像文字,並以長鋒羊毫書之,試表現厚實樸拙的風格。書法類錄取優選2名:黃程瑋《陸游醉後草書歌詩戲作》、施博獻《杜甫(宿府)》。

書法類丁奇獎張倍源,上台談得獎感言。(李擷瓔/大紀元)

張倍源得獎作品《青蓮居士詩二首》得獎感言:首先要感謝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提供舞台,讓藝術工作者有發表作品的機會。其次要感謝指導過我的書法、篆刻和水墨老師,因為您的細心指導,才能讓我優游在筆墨創作的世界中。另外要向明道大學國學所陳維德教授和李郁周教授致謝,在我就學期間,他們帶領我進入古人的書法理論,厚實我書法創作的根基,也寬廣了我的書法眼界。

張倍源得獎作品《青蓮居士詩二首》,書法作品特色結合漢隸與摩崖造像文字,並以長鋒羊毫書之,試表現厚實樸拙的風格。(嘉義市政府提供)

記得30年前剛接觸書法時,同事很熱心地提供了他的學習資料,這是陳丁奇老師親手寫的教材,印象中字寫得非常蒼勁,但初學的我,不知丁奇先生在書法上的造詣,也就當成參考資料,擱在書架上。

隨著書學的投入,觀賞過丁奇先生的書法展,閱讀過丁奇先生的書論,才體會到丁奇先生是讓後輩景仰和學習的書壇典範,可惜的是,我也錯失了能拜入丁奇先生門下的機會,深感遺憾。慶幸的是,這次參賽的作品,能獲「丁奇獎」這份殊榮,感覺上似乎也成了丁奇先生的學生,這要非常感謝評審老師對我作品的肯定,圓了我這個夢想。

書法類丁奇獎張倍源,接受採訪的神情。(李擷瓔/大紀元)

近年在書法隸楷的學習上,對於隸書過渡到楷書,似楷似隸的不成熟書體,較為留意。如廣武將軍碑或姚伯多先生造像記,所呈現出來的無規則的造型畫面,散發出的稚拙藝術氣息,是我臨創的對象,因此,這「無規則」字形,也提供了我在書法創作中變化的材料。

文化局演講廳大合照。(李擷瓔/大紀元)

但是,書法是最耐人尋味,有別於其他藝術,是透過毛筆書寫出來的線條,它要能柔中帶剛,剛中見柔,剛柔互濟的陰陽之道。學習過程中,常提醒自己,知變化,更要留意線條的生命力。

張倍源說,最近書法的線條及結構掌握的越來越來清楚,每當寫出來的線條覺得越來越滿意,也詮釋有到位,所以在整體的布局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在大方向的創作時就更有把握,可能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這一次有機會得到最大的獎項。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做我堅強的後盾,讓我無憂的投入在書法世界中,謝謝你們。

「桃城美展」是國內重要的比賽平台,本屆競賽徵件類別包含書畫類(水墨、書法、篆刻、膠彩)及西畫類(壓克力、油畫、水彩、版畫、綜合媒材)等2類,今年共計徵得書畫類94件(書法37、水墨57)、西畫類144件,總計238件作品參賽,經各類別委員會縝密而慎重的初審與複審評審作業,計有63件作品脫穎而出。

嘉美館館長賴依欣。(李擷瓔/大紀元)

文化局表示,今年得獎者有創作豐沛的資深藝術家及嶄露頭角的新銳創作者,有些甚至還在就學中,最年輕的入圍者僅92年次,年紀最長的為38年次,可見桃城美展已經在國內深具知名度,參展作品極具水準,因入選名額有限,難免遺珠之撼。入選作品在技法及觀念反映,當代藝術的諸多面向,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對自我風格的展現,傳達出對土地的情感、生命的熱愛,刻劃出豐饒的意涵,譜出生命的樂章。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