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國衛院開發抗癌新藥 明年展開第一期試驗

賴玟茹

國家衛生研究院22日舉行多靶點小分子新藥研究成果記者會。(中央社)
人氣: 20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1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根據統計,近年來四大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一個比一個低,號稱「癌王」的胰臟癌甚至只有百分之五的存活率。國家衛生研究院22日公布,團隊成功開發小分子藥物「多靶點激酶臨床藥物DBPR114」,能有效治療包括胃癌等八種癌症,目前已技轉生醫公司承接後續新藥開發工作,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將於明年展開,最快六年後能完成三期試驗。

國家衛生研究院22日公布,團隊成功開發小分子藥物「多靶點激酶臨床藥物DBPR114」,能有效治療包括胃癌等八種癌症。圖為示意圖。
國家衛生研究院22日公布,團隊成功開發小分子藥物「多靶點激酶臨床藥物DBPR114」,能有效治療包括胃癌等八種癌症。圖為示意圖。(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興邦團隊運用激酶蛋白結構與活性最佳化的策略,開發出「多靶點激酶臨床藥物DBPR114」,能夠有效治療八種腫瘤生長,特別在肝膽腸胃相關癌症特別有效。

謝興邦表示,DBPR114對於腫瘤生長的動物模型有顯著的藥效活性,包括人類胰臟癌、口腔癌、胃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膀胱癌、攝護腺癌,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尤其在肝膽腸胃相關癌症特別有效。這項藥物也於2017年取得美國和台灣試驗中新藥臨床試驗(IND)核准。

國衛院生藥所所長張俊彥則說,癌症有別於一般疾病更難治療,主原是腫瘤生長和存活不僅依賴一種受體或一種信號通路變異或缺失,不過之前的癌症藥物通常只針對單一靶點,試圖殺死腫瘤細胞。

張俊彥近一步說明,研究團隊以蛋白質激酶為標的,利用高速平行合成技術及藥物結構設計,開發出DBPR114,這款新藥可同時抑制多條癌細胞增生必要的訊息傳遞路徑,是癌症治療的新希望。

謝興邦補充,DBPR114除了比單一靶點藥物更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低劑量即可達到抑制效果,預計明年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約需二年時間完成,推估最快在六年後可完成所有臨床試驗。另DBPR114於技術移轉後,將由生醫公司承接後續新藥開發工作。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