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海局勢緊張 美軍需加強印太硬實力

【大紀元2021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耀採訪報導)美國共和黨議員週四(11月4日)提出一項法案,尋求每年提供20億美元和其它援助,以加強台灣的防禦,抵禦中共軍事威脅。威斯康星州聯邦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也呼籲增加印太地區的硬實力,以應對越來越具侵略性的中共政權。

「中共用心理戰打擊台灣士氣」

加拉格爾警告,如果美國與中共因為台灣而開戰,美軍尚未做好獲勝的準備。

在美國海軍服役30年,並在中東和西太平洋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事專欄作家Stu Crvk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空軍繼續定期侵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對那些在台灣以及南海和台灣海峽部署海軍艦艇的國家,中共戰狼外交官發表評論時的語氣也越來越好戰。

但他不認為中共真的會在近期攻打台灣。「我不相信他們會冒著受到美國和該地區其它國家的譴責和潛在行動的風險。我相信他們(中共)是通過心理戰取得勝利,並試圖讓台灣士氣低落,以便和平『收復』台灣。」

美國安全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退休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紐斯山姆(Grant Newsham)告訴大紀元,加拉格爾對美國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在某些情況下,美國人在(幫助)台灣的鬥爭中會非常艱難。但是,如果擴大戰場,則中共不一定會贏。美國的軍隊仍然強大,除此之外,中國所有的海外利益都將變得脆弱,其國際貿易將全部被切斷。中共也將(使中國)變為一個流氓國家,正如你所看到的,(中共)『要看情況』。」

他也認為五角大樓沒有緊迫感,例如,國防部仍然無法決定是否要擴大美國海軍。甚至還有關於恢復與中共軍方接觸的「軍事對軍事」愚蠢言論。「真的沒有緊迫感。」

美軍應加強印太硬實力

加拉格爾認為,部署硬實力是投射軟實力的必要條件,但五角大樓對台灣局勢並無緊迫感,相反,它在處理中國問題的方法上,出現了「巨大的倒退」(massive step backward)。他質疑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倡導「綜合威懾」概念的實效。該概念更注重發展部隊之間的聯合互操作性,並使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而非創建和維護新的武器系統。

Crvk總體上同意加拉格爾加強硬實力的說法。「硬實力相當於經典的軍事能力,即艦船、人員、飛機、導彈等,沒有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威懾(就台灣而言),並且在該地區擁有更多能夠應對解放軍(中共軍隊)、中共海軍和火箭部隊恐嚇和行動能力至關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存在(presence)』任務:在該地區存在足夠的軍事力量以阻止和應對軍事行動。存在任務也是心理戰/防禦的一個方面。」

他認為「綜合威懾」只是一種委婉說法;核心含義(使潛在對手相信不值得付出軍事行動代價的能力和意志力)沒有改變。他只是提供了一個細緻入微的定義,以涵蓋21世紀戰爭中這些能力的所有方面。

紐斯山姆認為,加拉格爾關於需要足夠的「硬實力」是正確的。「這就是粉碎敵人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軟實力就不重要了。因為更強大(和無情)的一方將永遠占據優勢,並將嚇壞那些試圖抵抗中共的國家。」

至於「綜合威懾」,他認為這只是一個已存在幾千年的概念的新「流行語」,如果只是在表達方式上用心,我們很可能會輸掉下一場戰爭,重要的是實力。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澳國防報告批中共威脅安全 強化澳美日三角
加反對黨批評家:中共威脅安全 政府需行動
桑普:中共加入CPTPP機會近乎零
中共38架軍機擾台創紀錄 專家:政治意涵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