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的頌歌——慶祝蘇聯解體三十周年

作者:中國大陸網民
聖彼得堡,曾在蘇聯時期被改名為列寧格勒,後在蘇聯解體前夕恢復原名。圖為人們走在聖彼得堡的冬宮廣場(Dvortsovaya Square)上,攝於2021年6月6日。(OLGA MALTSEVA/AFP via 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九九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個巨人轟然倒塌了。
三十年,
再臨的神光總在凡世閃爍。
天使吹響著震鳴的號角,
迴蕩在潔雅的高空與雲朵。
鮮美的神祕之花在號聲中飄揚,
如沁透芬香的雨來澆滅野火。
「終結了!終結了!」——在恢復了本名的城市,
涅瓦河用奔流不住地訴說;
「回歸吧!回歸吧!」——在歡快舞動的身姿中,
白樺喚到純淨的白雪飛落。
風兒向廣袤的平原上自由吹拂,
將古老的鐘聲在新時空傳播。
重向光明的人在胸前劃著十字,
祈盼比伏特加更濃烈的悅樂。

曾刺耳的喧鬧都已歸於寧靜,
信念都已打破束縛人的枷鎖。
地底深處的烈焰永不沸騰,
再無法竄到地表把人類折磨。
無數個傷痛的靈魂從未離開家園,
他們多願這片藍天不會再那麼灼熱。
被狂妄撕裂的大地盡情呼吸安眠,
夢想自己寬厚的身軀不是處處血泊。
為何心頭的神聖會受無情恥笑?
為何活潑的生命要被槍聲剝奪?
在鐵蹄的蹂躪下瑟瑟發抖的舌頭,
把屍山堆砌的廢墟稱為寶座。
獨霸的陰影似乎能夠吞噬整個世界,
那些頑強的淚水卻讓慈愛將冷酷淹沒。
不可遏止的勇氣令雙眼凝視傷痕,
手心希望與溫馨的燭光驅散了沉沉夜色。

尤金娜的指尖為上帝而舞動,
流淌出濃醇的奶浸潤聽者心窩。
深邃眼眸使她孤傲身影充滿善的奇麗,
一封勸誡的信袒露無比堅固的執著。
高爾察克的雄姿已高高矗立,
至死不渝深情的將軍化作清波。
冰封在貝加爾湖底比黃金貴重的祕密,
是親情在掙扎時的相助被寒風定格。
索爾仁尼琴的筆敲擊著戰鼓,
傳來神語如同利劍把謊言刺破。
在遙遠異鄉仍留一片故鄉的雪地冰天,
堅守良知的勇士攜讚譽告別了顛簸。
還有多少高貴的頭顱沒有遺忘自己的身分,
還有多少博學的心靈沒有改變自己的原則。
使人死亡者,今已死亡;
曾經生存的,現已復活!

如果所謂的新事物變得陳腐朽爛,
那麼更新的事物就來終止它狂躁的脈搏。
凱旋的雙頭鷹盤旋在天際,
為昔日榮耀的延續發出歡叫慶賀。
童真的雪姑娘乘坐馬車捧來一個晶瑩的新國家,
天地間又升起屬於斯拉夫民族的顏色。
彩虹織就的裙擺翻湧成彩色的波浪,
無限激情在暢爽的節日裡騰躍出璀璨的煙火。
縱然救世主金燦燦的圓頂也曾從雲端墜地,
但奇偉神力讓任何取代的幻想都看起來幽默;
今不見泳池卻又高聳牽引世人上升的聖殿,
安享豐裕的靈性在此恆久沉浸天堂的恢弘壯闊。
虔敬的人潮絡繹不絕,蛋糕、糖果、麵包繽紛若夢,
友好人兒彼此親吻著臉頰頌揚重生的受膏者。
那先祖珍視的威嚴而親切的傳統啊,
必然莊重地永生在歷史長河。

縱聲高詠通神的歌!聖潔的光芒從大敞的天門紛紛灑下,
輝映潔淨的冰,給蒼茫大地披件輕軟新裝;透窗照耀在擺放聖像的角落。
這嶄新的篇幅所以被勢不可擋地掀開,
因為歲月前行總歸是要沿著純正的脈絡。
追隨聖光指引的步伐韻律雄渾、此起彼伏,遍觀塵寰安寧如初;
悠然瀰漫在空氣中的醇香甜蜜,無不源自至尊的道德。
彼界的尊榮籠罩千樹,樹頂明星煌煌;跌宕大戲演至幕降,淳良雄偉屹立;
無窮神妙晨曦時凝結成一首聖誕的頌歌。

註:
蘇聯解體於1991年12月25日,這天是公曆聖誕節,本詩歌寫於2021年;「神祕之花」喻安娜斯塔西婭公主;「恢復了本名的城市」指聖彼得堡,該市曾在蘇聯時期被改名為列寧格勒,後在蘇聯解體前夕恢復原名聖彼得堡;

女鋼琴家瑪麗亞·尤金娜在蘇聯時期幾度被禁演,但仍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她曾寫信勸誡主席斯大林,後來斯大林在她的琴聲中斃命;高爾察克將軍1920年遭紅軍殺害,遺體被投入冰水,於2004年獲俄羅斯立憲法院平反,俄羅斯在他的逝世地為其樹立雕像,1919年有二十五萬餘跟隨他的逃亡者在貝加爾湖的冰面凍死,冰面解凍時遺體與取自沙俄國庫的五百噸金塊皆沉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著有《莫要靠謊言過日子》,他曾遭蘇聯驅逐,流亡美國時選擇與俄羅斯相似的州為居住地,於1994年回歸俄羅斯、2006年獲俄羅斯國家獎,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

雪姑娘是俄羅斯傳統童話人物,她與嚴寒老人在新年乘坐馬車為小朋友送禮物;救世主大教堂位於莫斯科市,1883年竣工,1931年被拆除,但計劃取代它的蘇維埃宮卻因洪水等多種原因未能建成,後改建為泳池,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重建大教堂,新的救世主大教堂於2000年竣工,俄羅斯人會在這裡慶祝東正教復活節,蛋糕、糖果、麵包、彼此親吻臉頰都是復活節的一部分;擺放聖像的角落是東正教傳統,是屋子裡的固定位置,此處靠窗是為了能被上天的光芒照耀,而聖像是極具東正教特色的通神媒介。@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共剛垮臺時,中國大陸沒甚麼動靜,好像什麼都不肯說,一沒埋怨戈爾巴喬夫、二沒提葉利欽、三也不說「西方敵對勢力」,不知是否因為當時只想著如何搞改革開放還是終於翻然醒悟,抑或那一會兒中共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都難保。不僅如此,印象中當年還是在鄧小平領導下,說的反而是:那是蘇聯人民的選擇,中國人民尊重他們的選擇。
  • 1987年,格魯吉亞導演欽吉茲·阿布拉澤的電影《懺悔》在全國公映。這是蘇聯解體之前極為重要的文化事件。影片完全虛構,情節有點像後來的美劇《暴君》:阿拉維澤是一位1930年代的州長,年輕的時候,他曾經許諾要為人民建立「人間天堂」,但大權在握之後,他開始殘暴地踐踏和虐待當初支持他的人。
  • 那麼安排終結世界上最後一個最大共產政權的推手,就是美國。
  • 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在聖誕節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職,真正敲響了這個共產主義政權的「喪鐘」。德國之聲回顧了那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夜晚。
  • 30年前天安門事件的同一天,波蘭正好舉行戰後第一次自由選舉,成為共產東歐民主化的先驅。當年領導團結工聯(也稱「團結工會」)推翻共黨的華勒沙(Lech Walesa,也譯為「瓦文薩」)表示,蘇聯政局不穩讓民主運動有可趁之機。
  • 蘇聯解體前,有一則關於克格勃的笑話。公共汽車上,一位乘客對著一個身材高大的人說:「先生,您目前為祖國的克格勃服務嗎?」對方回答:「沒有。」乘客接著問:「那您有親人為克格勃服務嗎?」回答:「也沒有。」乘客還是堆滿笑容地問:「那您有要好的朋友為克格勃服務嗎?」對方還是回答「沒有」。乘客突然變臉:「請把臭腳挪開,你踩著我了。」
  • 聖彼得堡的雪,靜靜地下; 每一顆小草,都不說話。 有一個問題,在風中飄蕩: 安娜斯塔西婭,到底在哪? 海邊的宮殿,誕生了她; 松鼠般的笑容,她臉上掛。 有一個身影,雪地裡嬉戲—— 安娜斯塔西婭,神祕之花。
  • 爸媽 明天我們要離巢 得自找食物 得自顧溫飽 但是 不會忘記你們好
  • 他飛竄得真快 倏地一下便從一枝幹飛竄到另一枝幹 甚至倏地一下便從一棵大樹飛竄到另一棵大樹 倏地一下便從一個世界飛竄到另一個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