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瞭望】通脹和Omicron的隱憂持續發酵

人氣 374

【大紀元2021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標普500指數在上週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4,712點之後,本週已連續兩日下挫,週二(14日)下跌0.7%至4,634點,盤中一度最低跌1.4%。道指同日則下跌0.3%或105點,納指跌1.1%。

美股這兩日的下跌仍舊屬於漲多之後的拉回,投資人正聚焦於美聯儲12月14—15日的政策會議。由於1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暴增6.8%,創下39年以來最大增幅,該消息上週五發布,但標普500指數卻不跌反漲更創新歷史新高,而本週投資人重新思考通脹議題對後市的影響,令進一步追高的買盤後繼無力。

除了消費者物價暴增之外,代表生產者成本的1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增長9.6%,再創2010年11月有記錄以來新高。這兩項物價數據表明美國通脹的情勢相當嚴峻,而PPI增幅高於CPI也表明廠商的利潤正被快速壓縮,對企業獲利和未來股價埋下了一個不安的變數。

美股近兩日的下跌也反映了美聯儲施行政策的態度應該會越來越緊縮,此前市場預期美聯儲量化寬鬆的購債動作會在明年6月結束,但由於通脹溫度攀升過快,越來越多的專家估計美聯儲可能提早在明年3月就結束購債計劃。

此外,為了對抗通脹,美聯儲很可能原定明年下半年才開始升息的步伐或許會加快和加大,悲觀者甚至估計2022年或升息兩次,2023年再升息三次,這對股市的持股信心和資金流向都是負面的打擊。

然而,仍有專家認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2月的政策會議後應該會釋出安撫投資人的措辭,因為此時正是Omicron變種病毒蔓延的關鍵時刻,據統計美國確診案例目前已有3%感染該病毒,全球也有超過1.1萬人確診該病毒,全球各地已如臨大敵,紛紛升級防疫的手段。

部分專家認為,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的部分原因是疫情因素,美聯儲改採緊縮或能緩解一部分通脹壓力,但根本的解決之道是疫情的撤離,而美聯儲太慢且過度的緊縮反而會引發景氣的寒蟬效應,讓已經走在復甦路上的美國經濟再次受到衝擊。據此,鮑威爾12月政策會議後的講話可能趨向溫和。

與美國通脹溫度息息相關的美債近期卻不溫不火,與11月美國通脹情勢創高大異其趣。美國10年債殖利率週二收報1.443%,仍舊遠低於3月底的高峰1.744%,表明債市或認為美國通脹正在接近觸頂,或許最遲明年第一季就會觸頂。

美股三大指數近期以標普500指數表現最佳,距離盤中歷史高價差距約在3%,但納指卻差距6%左右,科技股成了近期下跌的震央,或反映受到比特幣崩跌效應的影響,也顯示投資科技股的資金在年底前有較大的結帳壓力。

時序已進入12月下旬,往年的「聖誕節行情」或許即將起跑,明年初又將開始出現第四季的財報效應,一般估計科技股在財報效應中仍將拔得頭籌,但隨著美聯儲政策趨緊的訊號越來越明顯,此後股市的波動或將有增無減。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鮑威爾暗示加快緊縮 美股美債和油價聯袂下挫
美首現Omicron病例 美股集體下挫道指跌462點
【美股瞭望】今年還會有聖誕行情嗎?
【美股瞭望】納指領漲3% 創3月以來最大漲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