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預防蟲蟲危機 疥瘡大小事要注意

感染疥瘡皮膚外觀。(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提供)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感染疥瘡後,由於疥蟲及其排泄物會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皮膚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及搔癢等症狀,尤其晚上睡覺(夜間)時搔癢會加劇,讓人難以入眠。初次感染者不會馬上出現症狀,約二至五週後才慢慢出現皮膚發疹與發癢的症狀;但若為二次感染者,則症狀約一至四天就會出現。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感染管制室護理師田旻欣說明,疥蟲喜歡待在指縫、腳踝、手掌、手腕、腋下、臀下部、肚臍周圍、生殖泌尿部位等皺摺處,頭或顏面部較少受到侵犯(2歲以下或免疫不全者可能會侵犯頭或顏面)。疥瘡感染分為一般疥瘡及較嚴重的結痂型疥瘡,又稱為挪威型疥瘡。結痂型疥瘡其皮膚表現會出現厚痂皮的疹子,內含大量的疥蟲及蟲卵。

由於病人身上疥蟲寄生數量較多,且疥蟲會掉落在衣服、床舖及環境表面上,故傳染力較強。因此感染結痂型疥瘡的病人必須儘速進行治療,以避免造成群聚感染。

田旻欣提供疥瘡治療及預防相關措施如下:

1.若家中有感染者,建議家人或同住者等親密接觸者必須同時接受治療,避免相互傳染。疥瘡藥物治療期程,建議經皮膚專科醫師臨床診斷確定已不具感染性後,得以解除隔離或防護措施。

2.用物儘量採拋棄式,不重覆使用,且不與他人共用。

3.感染者使用過的被服及布單織品應儘量避免抖動,且需與未感染者分開處理清理。感染者使用過的床被單、衣服須用熱水(60℃)洗滌並用高溫乾燥,直至感染者完成治療。無法清洗或乾洗的布單、被服,應密封於塑膠袋內靜置至少一週後再處理。

4.照護疑似或確認疥瘡感染的病人,除依循標準防護措施外,須增採接觸隔離措施。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指出,冬天空氣乾冷,皮膚敏感容易產生搔癢症狀,有些人感染疥瘡,搔癢難耐,卻誤以為是皮膚乾燥所引起,所以特別提醒民眾,若發現皮膚有任何可疑的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建議儘速找皮膚科醫師診治。若被診斷感染疥瘡不須慌張,只要配合專業治療,正確用藥與注重清潔衛生,完全治癒並非難事。但也千萬不要隱瞞,因為防範措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執行才能有效。◇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