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8500萬殘障者 無障礙設施卻都是障礙

人氣 200

【大紀元2021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佳宜報導)中國殘障人總數超過8500萬,相當於每16個人中就有1個殘障人。儘管中國各省市都有無障礙設施,但這些無障礙設施卻充滿著障礙,使殘障人行動非常不方便。

根據中國殘障人聯合會今年2月20日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0 年底,中國殘障人總數約有 8502 萬。其中視力殘障人數1200多萬,肢體殘障人數近2500萬。但由於盲道被占用、堵塞;無障礙設施覆蓋面不全、布局不合理、被人為損毀或擠占等問題造成無障礙設施充滿障礙,在公共場合見到的殘障人數很少。

中共《法治日報》在今年10月份的一個報導中說,該報記者走訪調查北京、天津、山西等地10條(段)盲道發現,每一條盲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包括盲道不連貫、有障礙物、觸感圓點被磨平以及磚塊損毀等。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盲道的所有權人或者管理者沒有及時對盲道進行保護或維修時,有關主管部門應該責令限期維修。「實踐中缺乏執行細則,也難以明確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有規定,但是規定怎麽操作、由誰來操作還是空白。」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趙理智對《法治日報》記者說。

《北京日報》報導,北京市豐臺區的盲人王全有(化名)在盲道上遇到過各種障礙。有一次盲杖碰到賣早點攤位支油鍋的架子。攤主急了,說要是碰翻了油鍋燙傷顧客王全有要負全責。

「我一個盲人在盲道上正常行走,怎麽能知道盲道上支著一口油鍋呢?」王全有無奈地說。

還有一次,他還碰到一輛汽車的車輪。當他用盲杖敲擊車輪辨別物品時,司機對他喊道:「別碰我的車。」

王全有曾向有關部門反映過盲道被占用問題,但結果並不理想。「我曾經打過12345熱線電話,也向有關部門電話反映過,但通常都是反映後路況會好幾天,不久就故態復萌了。」

在北京市一處行人步道上,汽車擋住了盲人步道。(網絡截圖)
在寧夏銀川市鼓樓步行街附近,一段盲道被共享電動車占據。(網絡截圖)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南路西側,停放的汽車擋住了盲人步道。(網絡截圖)

中國盲文出版社編輯騰紅雨曾公開訴苦,現在中國有的盲道「身兼數職」,有的成了商家卸貨專用道,甚至成了店鋪廣告專用欄。當下,共享單車占據盲道的現象更是極待疏解。他調侃:「如今的盲道很『忙』,除了盲人什麽都有。」

澎湃網報導,雲南昆明兩位視障朋友相約出行,短短300多米的距離走了25分鐘,途中遇到30多個「陷阱」,盲道旁邊常有很多樹坑、矮樁、電線桿等。

廣東佛山市禪城區梁園東廣場,一條20米的盲道竟設了8個轉角處,小孩都覺得地面的盲道「九曲十八彎」很新奇,在上面玩起了「闖關遊戲。」

除了盲人外,肢體殘障者也有同樣的困惑。

2019年7月,北京截癱者之家創辦人文軍,他在雲南大理考察無障礙設施時,回酒店路上因為無障礙坡道路口被私家車占用,文軍另尋他路,他掉進了一個沒有任何警示標識的地下車庫入口的深坑裡,等到救護車趕到時,已經失去生命跡象。

《北京日報》報導,無障礙監督員武女士家住北京東總布胡同19號院的一棟高層住宅。樓門前有6層台階共1米多高。2008年之前台階旁邊修建了一條弧形坡道,四、五米長。武女士說,「坡度太陡,還有一層台階,就這層台階輪椅就上不去,而且坡道面上防滑棱過高,我總怕被絆倒,所以拄拐都不走那條坡道。」「小區裡越來越多坐輪椅的老年人,進出時要靠人攙扶才能上下坡道,有的老人怕麻煩別人,很少出門了。」

文軍跌落身亡後,拉起了彩旗的現場。(網絡截圖)
北京武女士所居住小區的無障礙通道,一層臺階阻礙了輪椅通行。(網絡截圖)
被柱子攔住的無障礙通道。(網絡截圖)
被石墩攔住的無障礙通道。(網絡截圖)

旅居日本的華人馬翔紅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無障礙設施是殘障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保障。「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石墩、輕鬆跨過的樓梯、以及坑窪道路對於殘障者來說都是危險甚至致命的阻礙。殘障者因缺乏合格、可靠的無障礙設施與『殘缺』設計而被迫困在家中。其實殘障並不只是個人固定的身分,如果現在沒有了眼鏡,會有多少人因嚴重近視而成為視力受損的『殘障者』」?

「殘障不僅僅是『別人的』事情,也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一個由設計不周、制度缺憾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她說,「在國內的時候,看殘障人的目光都是異樣的,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大街上看得見的物理障礙將殘障者鎖在家裡無法出門,是人心和制度中無形的偏見迫使殘障者在公眾生活中失聲。來到日本之後,真正感受到為障礙者提供的『暖心』設施,出門經常能碰到殘障者,彼此都會簡單的打招呼,大家都是以平常心對待。」馬翔紅說。

在澳洲,靠近列車行進方向的第一節車廂就是無障礙車廂,坡道儲備在車內一片小小的區域中。在日本地鐵的無障礙建設更成體系,有電梯直達鄰近的商場、居民樓。而無障礙廁所規範得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日本帶有盲文的電梯。(網絡截圖)
日本障礙者衛生間。(網絡截圖)

馬翔紅進一步說道,其實所有人都需要無障礙設施。比如提著沉重行李箱上下樓梯,推著著嬰兒車,腳受傷要使用拐杖,或者隨著年齡慢慢老去。每一個人,都會有需要使用無障礙設施的時刻。無障礙設施,其實關乎我們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邵亦

相關新聞
政府公布殘疾人支持計劃 未來十年撥款2.5億
非營利組織運營咖啡館 助殘疾人就業
穆迪調降中國評級展望前 籲大陸員工居家工作
內部人士爆中國高達9萬億美元地方債形勢正在惡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