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紀元專欄】加國產黃油為什麼又硬又難吃?

作者:約翰·羅布森(John Robson)/翻譯:李平

加拿大乳製品不是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賣給政府。圖為加拿大安省一家奶牛農場。(Sean Kilpatrick/加通社)
人氣: 1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3月11日訊】上個世紀80、90年代,聯合利華黃油替代品達到以假亂真程度,一眼看上去,沒人否認替代品不是黃油。如今,加拿大產黃油室溫下都不化,讓人沒法相信這種東西居然是黃油。

這一切,都要怪加拿大政府,但媒體一股腦怪奶農給奶牛餵棕櫚油。給牛餵棕櫚油?一般人都不會同意。首先是棕櫚油不是百分百天然;其次是沒人會直接吃棕櫚油,雖說許多加工食品中含棕櫚油,但一般家庭廚房都不會放貼棕櫚油標籤的東西;再其次,含棕櫚油的黃油,怎麼看都覺得不是黃油。

奶牛吃什麼政府要管

就對黃油是好是壞的討論一樣,棕櫚油和其它所謂熱帶植物油是好是壞,也有大量討論。棕櫚油含大量飽和脂肪,上世紀70年代招致政府大力韃伐,人們一窩蜂地轉向吃碳水化合物,但誰也無法證實,飽和脂肪對人體有害。

雖說如此,讓奶牛整天舔缸裡的棕櫚油,不讓奶牛多吃草,還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如果有選擇,消費者肯定希望奶牛們多吃草。問題是,在加拿大,誰錢給得多,誰定遊戲規則。消費者會說,我們花錢,難道說了不算?

還別說,加拿大奶牛吃什麼,還真不是消費者說了算,而是政府說了算。加拿大政府乳製品供應管理制度規定,奶農得給奶牛餵棕櫚油,以彌補草料中的營養欠缺或達到規定的黃油質量,才能拿到每個月的政府配額。

配額?是的,加拿大乳製品不是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賣給政府。所有人都知道,配給供應管理制度,目的是限制產量好漲價,犧牲消費者、尤其窮人利益,讓利益天平向遊說團體傾斜。遺憾的是,面對這些,多數人像奶牛們一樣,逆來順受慣了, 連質疑聲都不敢有。

政府強制配額只會壞事

對比一下新西蘭乳製品業變革。1980年代,新西蘭政府在財政重創下,徒然清醒,從根本上解除乳製品業政府層層規管,政府補助從原來占奶農收入40%一下子砍到零,不再聽行業利益遊說團體哀嚎說什麼沒了政府補助、整個國家乳製品行業會一落千丈的鬼話,經過努力和創新,很快成為全球主要黃油出口國。

加拿大也應該學習新西蘭。加拿大奶農既不蠢也不懶。人們應拿出在醫療制度上的自豪感那股勁(實際上,加拿大醫療制度沒那麼好,昂貴不說,等候時間還長),反對將國產黃油變成蠟燭。遺憾的是,許多人拿不出這股勁,不敢質疑黃油成色和味道,只會說政府這麼做,是在保護大家。 問題是,政府到底在保護什麼?是黃油變好吃了?還是價格更便宜了?

有人會說,自己就喜歡室溫下不化的硬黃油,棕櫚油黃油最好。如果是這樣,其他人也應該有正宗黃油的選擇機會和自由,就像人們選擇洗髮水,有喜歡這種成分的,有喜歡那種成分的。商品選擇種類多,廠家才有動力改進品質。

反之,像前蘇聯政府一樣搞強制配額制,廠家就會一味追求數量,忽視品質,或只管品質不管數量,到頭來什麼都搞不出來。只有讓消費者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買單,廠家才會按消費者規格、尺寸、形狀和價格進行生產。作為廠家,為消費者生產他們想要的東西,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廠家也會開心。

醫療衛生行業所有鼓吹追求更好目標的,只會壞事。就像政府買單讓醫生規定時間多多看病人,或一個病人看很長時間,醫生都會幹。只有買單的是消費者,凡事才會有改進,醫生看病也一樣。

最後再回到黃油話題。說真心話,加拿大黃油不是因為加了棕櫚油而讓人噁心,而是摻雜太多政府干預,這才是讓黃油變得又硬又難吃的真正原因。

作者簡介:

約翰·羅布森(John Robson)是紀錄片導演,《國家郵報》專欄作家,《多切斯特評論》特約編輯,氣候討論中心執行主任。他最近的一部紀錄片是《環境:一個真實的故事》。

原文Government, Not Palm Oil, Is the Problem With Canadian Butter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 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