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大廈被射殺者的律師籲:報告真相

人氣 368

【大紀元2021年03月09日訊】(記者李梅綜合編譯)據福克斯著名主播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的新聞節目Team Tucker Carlson,1月6日在國會大廈被槍殺的阿什麗·巴比特(Ashli​​ Babbitt)的法律團隊於3月4日發布了第一份新聞稿,呼籲國會、警察和知情者將巴比特被槍殺事件的情況公諸於眾,巴比特是南加聖地亞哥人,曾在空軍服役14年。

阿什麗·巴比特律師的第一份新聞稿

新聞稿中寫道:「2021年1月6日,一位至今身分不明的美國國會大廈警察對阿什麗·巴比特開槍,是不合理使用致命武力的行為,並且侵犯了巴比特的憲法權利。從錄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巴比特​​並未對任何人構成危險,她沒有武器,沒有毆打任何人,沒有威脅要傷害任何人;(警察)沒有任何理由射殺她。」

「警務人員使用的武力不得超過為達到合理目所需要的武力,這是通常被認可的執法標準。巴比特身高5英尺2英寸,重110磅,一名受過訓練的警察用一副手銬就可以逮捕她。在槍擊事件發生時,在巴比特經過的門側附近有六名武裝警察,其中一些警官剛剛離開大門(從擋在通向走廊的大門走到靠牆站立) 而允許示威者進入大門,另一些全副武裝的警官站在門後不遠處的抗議者中間,而在大廳的另一端還有其他人隨意地站著,對巴比特和她周圍的抗議者的活動毫不在意,如果必要,所有這些警務人員都可以協助逮捕巴比特。鑒於巴比特曾在空軍服役14年,因此她很可能會服從簡單的口頭命令,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武力。」

「然而,(在門內)開槍射殺巴比特的人(身著便裝)從未試圖逮捕她,也沒有要求他的同事逮捕她。相反,他向她(的頸部)開了一槍。目擊者證實,該警官在開槍前沒有給予巴比特任何口頭警告。事實上,巴比特甚至沒有意識到這名警官的存在,因為他位於她視野另一側的房間門口(在牆的凹處)。」幾個小時後,巴比特被證實死亡。

從1月6日至今已經兩個月了,但公眾還不知是誰射殺了巴比特,據國會大廈說已命該名警官去休假。律師團隊在新聞稿中質疑,「無論是國會警方還是其它任何政府機構,都沒有對槍擊事件的相關事實作出說明;對於在此事件中使用的致命武力,沒有任何官方解釋或理由。這種缺乏透明度的情況妨礙了公眾的監督和審查,而這是在自由社會中追究政府官員責任所必需的,而且讓巴比特的家人難以為她伸張正義。」

巴比特律師團隊特的雷爾·羅伯茨(Terrell N. Roberts)、羅伯茨(Roberts)和伍德(Woods)表示將繼續調查此事,並將在調查結束後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雙重標準

人們從現場的錄像中可以看到射殺巴比特的人戴著口罩的臉,並且門外的警察還曾以不相信的口氣問:「你開槍了?」但為什麼至今都不知那人是誰,也未見對此事採取調查,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似的。有人專門創作了紀念巴比特的歌曲「The Bolls That Will Save Our Land」,可在網上搜到。

《美國保守評論》比較了政府對待巴比特槍殺案和三起2020年黑人被殺案的態度和作法:第一起是去年5月25日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案,弗洛伊德在便利店使用假幣遭人報警,警方趕到時發現他有類似吸毒後的失常舉止,警方欲逮捕時他拒絕進入警車,在警察對其實施控制的過程中,弗洛伊德死去。事後,多名警察被立即逮捕,後來的屍檢報告表明弗洛伊德吸毒過量。

第二起是去年8月23日發生在威斯康辛州基諾沙市,雅各布·布萊克 (Jacob Blake)因實施家暴遭人報警,當警方持逮捕令對其實施逮捕時,布萊克拒絕服從,反而逕直走向汽車,意圖取得車內的武器反抗,被警察從背後開槍擊傷死亡。第三起是去年3月13日發生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布倫納·泰勒(Breonna Taylor)被流彈誤傷致死案。泰勒的同居男友肯尼思·沃克(Kenneth Walker)是一名毒販,警察持搜查令上門搜查,沃克先向警察開槍,警察還擊導致屋內的泰勒中彈死亡。

上面三起案件中的當事人都是非裔,事件發生後都引發了全國性的暴亂,警察、檢察官、法院都是第一時間介入,他們無一例外地以最快速度拘捕了涉案的警察,並送交司法。

但是1月6日的阿什麗·巴比特案呢?她是為保衛共和國服役14年的白人女性,難道她的生命不重要?而且巴比特在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沒有暴力,是在對警察毫沒有威脅的情況下被射殺的。

一些網民在新聞稿發表後留言,質疑國會大廈是否發生了如左派宣傳的大規模武裝暴動?網民摩爾認為,如果被射殺的是黑人,國會大廈將被徹底摧毀……BLM和ANTIFA很可能將其連同周圍的許多其它建築物和財產化為灰燼。

網民傑斯特留言,去年整個夏天和秋天在全國各地發生的騷亂、縱火和謀殺都可以被稱為「主要是和平的抗議」,那麼,將國會大廈事件定義為意圖推翻政府的暴動是不明智的。更有網友認爲那位身穿便裝射殺巴比特的人不是國會大廈警察,並擔心他會在某天「自殺」或出現意外事故,讓人們無法知道他為什麼違規開槍。◇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投票定罪川普 參議員圖米遭賓州共和黨人譴責
國會警方:民兵組織或密謀4日攻破國會大廈
國民警衛隊司令:1月6日的部署被軍方延誤
涉1月6日在國會大廈襲警 前國務院助理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