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成立新學院 企圖解決中國「缺芯」問題

人氣 261

【大紀元2021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溫妮香港報導)在習近平4月19日視察北京清華大學後的第3天,即4月22日,該校宣佈成立集成電路學院,以解決中國芯片「卡脖子」問題。但專家表示,中共要想擺脫困境,恐需數十年時間。

在成立儀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高調宣稱:「『強國』的大廈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牆基上,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邱勇宣稱,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就是要集中「精銳力量」投向關鍵核心技術主戰場,加快培養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破解當前中國芯片「卡脖子」難題,打造自強之「芯」,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戰略支撐。

芯片短缺衝擊中國汽車產業

由於美國對中共的制裁,再加上中共病毒疫情的影響,中國大陸芯片嚴重短缺,繼大眾和蔚來之後,長城汽車也遭遇瓶頸。其在重慶永川和保定徐水的兩大核心生產基地也傳出將於5、6月份停產的消息,受影響車款包括哈弗H6、長城炮、坦克300等熱門產品。但24日,長城汽車公開聲明否認了這一說法。

去年12月,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因芯片短缺,部分工廠被迫暫停生產。今年3月29日到4月2日,蔚來汽車合肥江淮工廠被迫停產5天。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近期舉行的上海車展期間表示,缺芯問題依然嚴峻。哪吒汽車總裁張勇也坦言,哪吒不得不放棄對公訂單,一季度影響達6,000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本月預計,芯片短缺對中國二季度汽車生產的負面影響將大於第一季度。

習近平要用馬克思主義攻克「卡脖子」

芯片短缺已經對大陸製造業造成巨大影響,有的企業不惜重金求購芯片。據第一財經4月21日引述三星電機前負責人June的消息透露,大陸半導體行業已出現恐慌性備貨,部分企業正在全球範圍內以最高20倍的差價收購芯片。

受疫情影響,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芯片供應日益緊張,汽車、手機、小家電等所有需要芯片的行業均受影響。近期又因美國德州暴風雪、日本芯片大廠瑞薩電子火災、台灣缺水等原因,芯片供應情況更為嚴峻。面對被「卡脖子」的嚴峻局面,習近平19日視察清華時再次強調中共對大學的控制。他說,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他呼籲清華學子「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並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

上月15日,習近平通過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文章,要求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力爭實現從「跟跑向並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

中國要擺脫芯片困境恐需數十年

針對中共傾舉國之力大躍進式地「自力更生」開展「造芯運動」,中國社交媒體知乎專欄「紅和聰」撰文表示,芯片製造工藝涉及五十多個學科、數千道工序,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自力更生」造芯片。

究其原因,文章引述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資深研究員約翰‧李的話說,芯片生產過程建築在西方國家幾十年的知識積累之上,短期內中國公司不可能撇開現有產業鏈體系獨立生產芯片。他特別提到,半導體設備產業鏈上游,必須用到美國壟斷技術。另外,中共等獨裁國家受制於國際社會的「多邊出口管制」。這項管制可追溯至1949年。當時,美國聯合英國、日本、法國等16個國家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並於1952年成立了專門針對中共實施禁運的執行機構「中國委員會」。

1994年巴統解散後,其禁運物品列表被全球42個國家1996年簽署的《瓦森納協定》所繼承。該協定再次將中共國列入管制國家名單。去年12月,該協定擴大了管制範圍,將可轉為軍用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及光刻機列入管制範圍。

全球半導體行業主要設備供應商所在國均加入了該協定,因此中國基本上無法獲得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例如,中芯國際官網顯示,其2015年購買的32納米光刻機是阿斯麥2010年生產的,而對半導體行業來說,5年時間足以讓台積電多次更新換代。

持續關注中國芯片供應情況的中國問題專家、旅美時政評論員李燕銘同樣認為,「中共試圖在芯片領域『彎道超車』,解決『卡脖子』問題,是遠水解渴,恐怕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他同時表示,「從全球圍堵中共的大趨勢來看,中共政權能維持多久還很難說。」@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中芯國際股價跌跌不休 8個月跌去近半
專家:美國芯片技術領先中國10-15年
列美黑名單 天津飛騰等中企與軍方有何聯繫
揭密中共高超音速導彈鑽美漏洞 獲關鍵芯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