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迫停刊 港人不捨 外界聲援

人氣 551

【大紀元2021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趙鳳華綜合報導)6月24日凌晨,香港《蘋果日報》在全球矚目下,印製了最後一份實體報,以破紀錄的100萬份為該報26年歷史寫下最終篇章。許多港人連夜排隊搶買珍藏,場面壯觀、感人。

綜合港媒報導,6月17日清晨,香港國安處以違反《國安法》為名拘捕《蘋果日報》5名高層,同日,出動數百名警力搜查香港蘋果大樓,並凍結運營資金,迫使該報擬定26日停刊。就在即將熄燈之際,港警繼續擴大逮捕行動,23日拘捕了社評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且並不排除有更多採編人員被捕。

在港府白色恐佈下,為保護員工,《蘋果日報》最終決定提前向讀者、員工、商業合作夥伴道別,聲明中寫下「香港人,珍重」。網站將於24日午夜後停止更新。香港壹傳媒旗下其它刊物與網上平台已先後宣布關閉。

社評主筆李平,在23日出版的實體報中仍撰寫了評論,標題是「不要天快亮還尿床一泡」。他在社評中提到,無論是中國的文革時期,或是德國的納粹當政時期,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黑暗時代,「然而,黑暗總有過去的時候,人類終將回歸文明。因此,無論是知識分子、傳媒工作者,還是政治人物、豪商巨賈,身處那樣的時代,都應經受起智慧、良知的拷問,切莫天快亮了還尿一泡在床上,貽笑歷史。」

港人連夜排隊搶買 場面感人

香港《蘋果日報》最後一期實體報印製了100萬份,並以「再會,給香港人的告別書」為題出版12頁的特刊。

在香港《蘋果日報》的最後一夜,有數百港人冒雨來到蘋果日報大樓外聲援。他們在黑夜中開啟手機照明功能,揮手送別,宛若黑夜之中的星光,大樓內部職員紛紛透過窗戶、陽台,以相同方式向樓下的民眾揮手道別,不少人因此流下不捨淚水。許多人認為,在《蘋果日報》停止運作後,香港政治的黑夜才正要降臨。

凌晨過後,有《蘋果日報》員工走到大樓外,向支持者表達感謝,之後,逐一向他們免費派發最後一期報紙。

另外,凌晨時已有逾500人在旺角的報攤等候購買報紙,由於排隊人數眾多,有報攤限制每人只能購買兩份。

此外,向來支持民主運動的歌手黃耀明一早也排隊購買報紙,他說要盡自己的微薄力量撐香港《蘋果日報》,挺民主!

香港8傳媒機構聯署聲明 撐新聞自由

港府在一週之內迫使香港《蘋果日報》停刊,引發傳媒界憤怒。

23日晚,香港記者協會聯同其它七個傳媒工會,包括明報職工協會、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眾新聞工會、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獨立評論人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及壹傳媒工會聯署聲明,嚴正呼籲港府信守保障新聞自由的承諾,讓傳媒工作者能免於恐懼地繼續服務香港。

聯署聲明中說,「政權打壓下,陪伴港人26年的壹傳媒被逼停運,令香港人失去一間敢言、堅持捍衛真相的傳媒機構。我們憤怒!悲痛!」

香港記協還呼籲業界24日穿黑衣以示不滿,歡迎全港市民響應。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說,《蘋果日報》一直是敢於說話,亦敢於揭破政府謊言、醜聞的媒體,過去多次以「第四權」姿態維護公眾利益和市民知情權,對香港的開放、問責有極大貢獻。他批評警方拒絕交代執法所依,傳媒完全無法掌握《國安法》的影響範圍,卻有可能突然被凍結營運資金,對新聞自由的影響極為嚴重。

蔡英文:自由民主的種子會長成另一棵大樹

24日,台灣總統蔡英文發表聲明,對香港《蘋果日報》被迫停運表示遺憾。蔡英文指出,「自由的台灣,會一直撐著香港的自由。」

蔡英文指出,對1997年後的香港人而言,《蘋果日報》不只是一份報紙,更是港人不畏強權、渴望民主、追求自由的灘頭堡;當媒體被迫忘卻「六四」,不再關注維園燭光,《蘋果日報》始終沒有忘記這一天;當媒體被迫自我審查,對反送中示威噤聲,《蘋果日報》始終跟爭取民主自由的港人同一陣線;當媒體被迫屈從北京安定發展的主旋律,《蘋果日報》堅守不屈,為港人的心聲道出不平。

蔡英文說,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壓垮香港自由民主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她想告訴暗自竊喜的威權主義者,自由民主就像一棵樹,也許可以將它攔腰砍斷,但種子早已遍灑在土地的每個角落,總有幾顆種子,會生長成另一棵大樹。

責任編輯:高靜 #

相關新聞
蘋果日報關門 員工吐露心聲 籲同行堅守
蘋果日報6月24日停運 社論主筆被捕
【役情最前線】蘋果停運 港人風雨中抱緊自由
【遠見快評】達薩克猛料曝光 蘋果終局背後玄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