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調中國恆大信用評級至B2

人氣 3138

【大紀元2021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日前調降了中國恆大集團的信用評級,將其由B1下調至B2,這已經是國際評級機構在不到兩週的時間第二次下調恆大的信用評級。

據香港《信報》7月1日消息,穆廸在解釋下調恆大評級至B2的原因時表示,恆大降低了債務以增強財務穩定性,但該公司未來12至18個月仍然有大量到期債務和可回購債券。

穆廸表示,恆大2020年底應付帳款從2019年底的5,45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6,220億元。

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惠譽6月22日下調了恆大集團的評級,恆大及其子公司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IDR)從B+下調至B,同時將其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從B調低至B-,展望為負面。

惠譽認為恆大集團在縮小業務規模和減少總債務方面持續面臨壓力,可能對該公司的中期業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近來,受資金鏈緊張傳聞影響,再加上恆大在大陸全境大幅打折銷售樓盤,引發投資者對恆大資金鏈的擔憂,恆大股債雙跌。

雖然恆大6月30日稱,截至6月30日,其淨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將中共給房企設置的「三條紅線」之一的債務降至符合中共的要求。之前在6月3日,在恆大一年一度的戰略合作夥伴交流會上,恆大老總許家印放狠話說,本月底前恆大的有息負債有望從去年最高的8,743億降到6,000億以下,試圖就其財務狀況安撫投資者。

但是,新浪財經6月11日的報導顯示,有業界人士通過公開渠道查詢統計,指出恆大集團應付票據從2014年末的227億元大幅增長至2019年6月末的1,588億元。另有消息說從絕對值上看,恆大商票餘額達2,052.67億元。

因為票據融資可以不計入有息債務,所以無論商票是否兌付,都不影響恆大「降低債務」,票據甚至可以成為降低負債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未兌付的商票餘額同樣也是不小的壓力。

另有知情人士曾向彭博社透露,多家債權銀行正採取行動,進一步收緊對中國恆大的融資支持。至少有3家債權行已決定今年對恆大的貸款原則上到期不再續貸,這3家債權行截至去年6月底對恆大的借款餘額合計為460億元人民幣。

評論人士文小剛對此表示,恆大走到這一步和其自身有關。去年8月24日,恆大集團向廣東省政府寫信求助以解決借殼上市問題,而且寫明面對1,437億的債務,如果不解決會引發一系列系統風險。最後,當局出面替恆大擺平了此事,絕大多數債務被轉換成股份。但此事對恆大再融資造成巨大傷害,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不再藉錢給恆大,擔心恆大再來這麼一手,借出去的錢回不來,再變成股份。這是恆大自己把路走死了。

所謂「三條紅線」是指去年8月份中共監管機構對房企的融資做出的限制,即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

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中共監管機構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分檔設定有息負債規模的增速閾值,每降低一檔,上限增加5%,即:若三道紅線全部觸及,則房企的有息負債就不能再增加;若觸及兩條,則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得超過5%;觸及一條,則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則增速過不得超過15%,即房企有息負債的增長將進一步受限。

中國恆大2019年末的情況則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8.03%,淨負債率100.16%,現金短債比不小於0.59,三條紅線全踩。

責任編輯:孫芸 #

相關新聞
恆大再次在全國75折售房 分析:債務壓力大
同業槓桿率已改善 恆大「三條紅線」仍全踩
恆大汽車現車展 底盤無剎車無懸吊 禁拍攝
惠譽下調中國恆大評級至B 展望為負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