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華埠民團慶馬泰勝選 在地深耕是當選試金石

人氣 58

【大紀元2021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美國紐約報導)週五(2日)午間,「保護華埠/下東城聯盟」(Coalition to Protect Chinatown & the Lower East Side)、華人職工會(CSWA)等多個民團,再次在紐約市華埠的大東銀行(East Bank)前集會。

只是民團這回並非要抗議勞資糾紛,而是慶祝他們的支持者——馬泰(Christopher Marte)在第1選區民主黨市議員初選中高票勝出。

下東城居民鄭群濤(中)年僅15歲,尚未能投票,但是相當支持馬泰。(林宜君/大紀元)
金豐餐廳員工郭雲(中)到集會現場支持馬泰勝選。(林宜君/大紀元)

馬泰得票率破40% 票數逾七千

紐約市選委會(NYC BOE)目前已經處理了該選區99%的選票,週五最新的開票結果顯示,馬泰獲得7556張選票,得票率為40.14%;僅馬泰一人的得票數,就接近亞裔參選人劉林劍虹(Jenny Low)、李金枝(Gigi Li)與李翠珊(Susan Lee)三人的總和。

由於共和黨在黨內初選中出現紛爭,接下來推出的參選人難與馬泰競爭,外界普遍看好馬泰將妥妥當選新科市議員。

馬泰受訪時表示,他在第1選區的各族裔與各郵遞區碼的得票數,都呈現領先狀態,尤其是艾倫街(Allen St.)到第六大道(6th Ave.)一段。

未來如成功當選華埠第1選區的市議員,馬泰表示,他首先要在市議會中力爭通過「華埠工作組土改方案」(Chinatown Working Group Rezoning Plan)。

對於獲得華埠選民的青睞,馬泰認為,選民並非只是想要年輕有活力的參選人,「我們參與社區,為民服務,並在諸多場合代替社區出聲,而我在當選市議員之後,也會繼續這麼做。」

2021年7月2日,華埠多個民團支持馬泰勝選的集會現場。(林宜君/大紀元)

選民認同馬泰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對於當天出席慶祝活動的民團與居民而言,馬泰之所以能獲得民眾支持與選票,的確與馬泰對當地事務的積極參與有著相當關連。

華埠老字號飯店「金豐」關閉堂食的餘波至今未平,年逾50歲的郭雲是餐廳的10年老員工,對金豐與同事的感情深厚,她表示餐廳關閉堂食時,馬泰是唯一站出來為員工發聲的參選人。

儘管競選期間,許多參選人會以「反亞裔仇恨」為名號召集會,但是這對華埠居民來說,或許遠遠不夠,因為民眾同樣關心實在且普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生活議題。

馬泰母親Patria Martinez(右)也現身集會現場。(林宜君/大紀元)

自從華埠關閉大量製衣廠,許多製衣工人紛紛轉為護理工,因此照護工時、薪資,乃至僱傭雙方之間的相處情況,也成了牽動華埠選民選擇投票或支持參選人的關鍵因素。

「華人職工會」(CSWA)幹事曹錦明(Vincent Cao)指出,華埠許多護理工都支持為她們發聲的馬泰,因為這些累出一身病的護理工已經受雇主的氣太久。

曹錦明認為,馬泰此次勝選不是只有靠勞工團體或階級的支持,例如馬泰長年與「堅尼路以南鄰里聯盟」(NUBC)帶頭反對建華埠社區監獄,也讓他獲得堅尼路(Canal St.)一帶小商家的信賴,進而拓展票源。

是日集會上,現年15歲的鄭群濤在4歲時,從中國移民赴美,隨後就一直住在下東城,並且是包厘街85號大樓(85 Bowery)附近的住民;他向大眾講述馬泰在2018年時,曾經主動幫忙送物資救濟包厘街85號大樓多位在寒冬中遭驅趕的老年租戶。

雖然還沒有投票權,但是鄭群濤現身活動支持馬泰的理由很簡單:「行動勝於言語」,「每次選舉季一到,我們會看到很多參選人的名字冒出來,但是我們以前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出現。」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紐約市長共和黨參選人馬泰奧  獲弗林將軍背書
挺川華人支持選擇馬泰奧做市長
華埠選情激烈 馬泰暫領先
第一選區馬泰領先 紐約華埠民團祝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