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是守勢部隊 了解共軍才能致勝

台灣是守勢部隊,對於共軍、敵軍的了解,才是建軍備戰的重點。(中央社)
人氣: 29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21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報導)中共未曾放棄武力犯台野心,共機持續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近期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引發「棄台論」聯想。究竟台灣國防安全應如何建軍備戰?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張榮豐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台灣是守勢部隊,對於共軍、敵軍的了解,才是建軍備戰的重點。

台灣不斷精進國防建軍備戰能力,行政院籌編完成202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新台幣2兆2,521億元,其中國防支出規模佔第二大、共3,726億元,較2020年成長3%;此外,國防部提出2千億元飛彈全量產特別預算案,加速提前量產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強化台灣戰力。面對中共威脅,近五年來台灣國防預算以2%~3%幅度逐漸成長,顯示政府重視國防戰力提升。

不了解對手 就無法建軍備戰

張榮豐為李登輝時代重要兩岸政治幕僚,並多次擔任密使前往中國大陸密會北京當局,曾任90年代國統會委員、國安會諮委、「兩國論」(又稱特殊國與國關係)起草人之一。他在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台灣是守勢部隊,對於共軍的了解,才是建軍備戰的重點。

中共武攻台灣的各種想定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中共攻台可能採取閃電戰攻勢,建議台灣國防打造「重層嚇阻」,建構「刺蝟台灣」,這些概念如何反映在國防預算,包括人員維持費、作業維持費與軍事投資配撥,台灣究竟需要哪種防禦模式?

對此,張榮豐表示,台灣是守勢部隊,不會採取主動攻擊,防守方的困難在於,不知道對手會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發動攻擊?究竟共軍會如何打你?是兩支部隊在西岸、南端夾擊?還是一支軍隊在中部切斷南北補給,一支軍隊在東部突襲?是超限戰還是混合戰?台灣軍事戰略該採取不對稱、刺蝟,還是重層嚇阻?這一切疑問的鑰匙就在了解敵軍。

唯有了解共軍的攻台模式,才能知道要打什麼型態的戰爭、需建立什麼部隊、需要哪些武器與訓練。因此必須反問「我們對共軍了解多少?」

國軍情報能力要夠強,張榮豐認為,現今國防系統較偏重政治、國際關係學者,對共軍的情蒐與研究不夠重視。他建議,台灣高階將領晉升,除了重視學歷,更要好好研究共軍如何打戰及行為模式,如此一來,台灣軍建軍備戰才能更有依據;此外,台灣軍隊、國安會、國防教育、國防研究、兩岸相關單位,都必須強化情蒐能力。

建軍備戰 須建立系統的資料庫

近年來,張榮豐就不斷呼籲「作戰序列」(order of battle)的重要性。他指出,「戰場情報準備(IPB)」將作戰區的天氣、地形、潮汐、日出、光度作詳細分析,平時建置序列情報庫,依任務可調出敵軍各項戰術圖解,將這些不同屬性(如空間、時間、敵軍戰術行為模式等)資料,利用圖層套疊運算、聯集、交集,得出敵軍各種可能行動(scenario),供擬訂作戰計畫並協助指揮官判斷。

國防安全不能只是概念式兵推,或單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來揣測分析,更非文人、名嘴式的創造各種酷炫名詞。建軍備戰必須建立有系統有依據的統計資料庫,並可供查核。張榮豐,呼籲台灣政府必須在「作戰序列、情報」多下功夫。

張榮豐呼籲三軍統帥、總統蔡英文重視「研究共軍」,據此才能有精準的建軍備戰規劃,才能推動正確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改革。◇

「作戰序列」9大要素(如下表)

作戰序列Order of battle,縮寫ORBATOOB,又譯為戰鬥序列 軍事情報單位用以表列及分析敵軍兵力布署的方法。作戰序列應與戰場上預期會遭遇到的敵方軍情相關,作戰序列會分析敵方的單位、人員以及裝備。作戰序列研究可用於了解部隊的兵力組成、戰術和軍事學說。軍事情報部門(情報大隊)專門負責作戰序列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作戰序列」九大要素:
敵軍的組成、部署、兵力 組成方式:司令部及下屬單位的編制及指揮結構。
部署:司令部與下屬單位的地理位置。
兵力:以單位和其武器系統的火力強度來表示。
敵軍的能力和限制 訓練程度。
後勤:敵軍如何取得補給。
戰鬥力:使用複雜的演算法和戰鬥模型應用程式來預測。
電子化技術數據:為戰鬥模型應用程式提供數據。
敵軍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 敵軍的戰術。
特定任務或行動的相關數據。

人格:已知的敵方人員及其行為,通常基於訊號情報分析。

單位歷史:根據單位過去的表現,來預測其未來的表現。

制服及徽章等:用於確認上述數據。

記者李怡欣/製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