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5個月後 華融發布年報 虧損超千億

人氣 1478

【大紀元2021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在延遲5個月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8月30日發布2020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1029.03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華融表示這已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中國華融的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經營收入為1017.32億元,較2019年同口徑收入減少7.5%;收入總額為765.08億元,同比減少32.1%;歸母淨利潤虧損達1029.03億元,而2019年同期為盈利14.24億元。經全面審視評估風險,當期確認資產減值損失1077.55億元。

對於虧損的原因,《北京商報》8月30日報導,中國華融在業績發布會上稱,一是華融華僑轉讓未能按計劃實施,經審視評估後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而年報延期5個月披露也與華融華僑潛在交易尚未確定有關;二是2015~2017年快速增長的收購重組類項目和固定收益類項目於2020年集中到期,疊加疫情嚴重衝擊和市場「爆雷」事件,客戶履約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相關資產質量也較前期承壓;三是相關金融服務附屬公司資管計劃底層資產風險加速暴露,部分子公司風險嚴重侵蝕了集團經營業績。

但中國華融8月18日公布2020年淨利潤預計虧損時,將虧損主要原因歸咎於前董事長賴小民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等。

中國華融是大陸最大的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9年。2012年9月,賴小民任中國華融董事長、黨委書記,此後中國華融開啟了金融版圖的擴張。

2015年10月,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當時已是集銀行、證券、租賃、信託、期貨、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於一身的市場化金融機構,旗下擁有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華融信託、華融金融租賃、華融置業、華融國際信託、華融消費金融等多家營運子公司。

2018年10月,賴小民因貪污、受賄被調查,中國華融背後所隱藏的風險也日益浮出水面。報導說,賴小明任職期間盲目擴張、集聚大量風險,導致資金難以回籠。

為了償還債務,中國華融8月2日發布公告,擬將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合計6.3億股對外公開轉讓,並擬通過「債轉股+股權轉讓」方式重組華融信託股權。

在中國華融變賣資產回收資金的同時,還面臨如何解決超千億的虧損。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說,中國華融依然有高達1.6萬億元的資產規模,需要引入多方具有非常實力的戰投才能緩解狀況。

8月中旬,中國華融宣布公司將引入戰略投資,與幾家國企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

評論人士文小剛表示,華融是依靠借貸擴張起來的,而且借了很多外債,一旦破產,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對大陸的投資信心,會影響投資者對其它國企的投資意向,屆時其它國企就無法從市場融資,也可能陷入資金鏈斷裂的惡性循環之中。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中國華融美元債遭拋售 債務問題引關注
中國華融業績報告難產 被惠譽連降三級
中國華融公告:去年虧損預計超一千億元
穆迪將中國華融評級下調至Baa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