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恆大並非「大到不能倒」

人氣 2379

【大紀元2021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中國恆大集團近來深陷債務危機,由於恆大業務牽扯甚廣,業界一直認為,恆大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但也有分析認為恆大並沒有「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恆大因為債務問題一直受到市場關注,隨著近來恆大爆出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恆大股票、債券紛紛大跌。恆大將破產的傳聞在坊間流傳,雖然恆大出面否認,但市場還是憂心忡忡。

有市場人士認為,恆大位居大陸房地產企業的第二位,涉及面太大,其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主要理由是恆大破產會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

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恆大還沒有到「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據路透社9月17日報導,在一些機構人士看來,恆大出現危機並不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方面,與曾經的包商銀行和中國華融這類金融機構相比,恆大作為一家非金融類企業,其本身不具有金融風險傳染性。

另一方面,如果恆大出現危機、走向破產重整,也不會導致相關金融機構倒閉,最多是相關貸款成為不良,相當於投資損失;而且,銀行貸款多有資產抵押,容易處置、風險較為有限。

一位外資機構研究主管對路透社表示:「所謂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首先需要能夠明確是否會有哪家機構面臨破產風險,就像當年金融危機時的雷曼一樣,目前似乎還沒有看到這個跡象。」而大批金融機構會產生損失和重要金融機構破產是不同的概念,後者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前者只能說錯誤的商業決策導致「賠錢」,但這些機構還是能「活下去」的。

另外,從去年6月末至今,一些金融機構已在壓降恆大風險敞口,即便對恆大仍有授信但多有資產抵押,風險相對可控。

目前,一些市場人士已經把恆大與海航相類比,認為恆大會步「海航後塵」。而海航的債務結構和資產種類都比恆大複雜的多,現在已經在破產重整的框架下有序推動,「恆大有相當的概率會走到這一步。」

對於恆大的處置方案,業界一般認為有四種方法。一是中共當局出手接管;二是當局找一家國企接盤,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當局操控恆大管理層,甩賣或是分解恆大以償還債務,四是破產重組。

市場認為,前兩種方法可能性不大。最可能的是第三種方法,但第三種方法在執行上有難度,因為買家都等待恆大資產大幅打折撿便宜,現在還不到出手的時候。

熟悉風險處置思路的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目前情況不支持快速處置恆大的資產,因為一些有接盤意願的投資者可能會持續觀望、不斷壓價,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下跌,從而加重恆大資不抵債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財經評論人士王劍16日在其自媒體節目表示,無論恆大將來會是什麼結果,恆大會易主,許家印會出局,承擔責任。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恆大地產債券停牌1天 分析:許家印幾種結局
官方救不救恆大?大陸投行人士析風暴來臨
恆大危機持續 大陸房地產股集體暴跌
恆大債務危機纏身 大陸地產股遇黑色星期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