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瞭望】美債殖利率飆升引科技估值下調

金谷道

人氣 631

【大紀元2021年09月29日訊】美股週二(28日)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跌,代表科技股的納指下挫2.8%,拖累標普500指數跌2.04%,道指也下挫569點或1.63%,導火線是美國10年債殖利率升到1.546%,創下6月中旬以來新高峰,自上週美聯儲暗示11月縮表後,短短一週內殖利率急升約25個基點。

歷史殷鑒不遠,今年3月美債殖利率一度升到1.744%,納指當時也自高峰回跌了10%,如今這一歷史又再重演。

筆者以為,此時美債引發科技股回跌是一個股市的回檔慣性,而非一個系統性風險的誕生。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雖然暗示縮表,但利率點陣圖顯示2023年以前升息2碼,2024年底前再升息2碼,換言之,美聯儲官員們對於利率的展望是緩慢升息,而非像1970年代大通脹來臨的快速大幅升息,因此對股市的衝擊將僅限於估值的壓縮,而非造成整體景氣蕭條的熊市來臨。

根據華爾街專家對美債殖利率的預測,他們認為年底前可能升到1.6%~1.8%,但若以近一週的表現,很可能該殖利率下週就升到1.8%附近了,年底很可能衝上2%~2.5%,或許週二股市的反應是擔心債市翻臉速度過快,怕有不知道的利空還未爆發。

其實,從8月的美國消費者物價同比較前月的5.4%略微降至5.3%來看,通脹的溫度沒有繼續升高,這跟今年第一季不斷攀高的氛圍不同。預計在10月中旬發布的9月物價報告將是關鍵,將決定通脹是否再度惡化?還是像美聯儲官員們所預測的2022年底將降為2%附近所呈現的通脹是暫時性的現象。

若通脹的版本符合美聯儲官員們的預測,美債殖利率此後的升幅會減緩,甚至出現略微的回跌;若通脹的情勢演變為惡性通脹或停滯性通脹,美債殖利率很快可能衝到2%以上,屆時對股市的壓力就會相當巨大。

近期通脹的預期心理也受油價的意外竄高影響。其中,主要是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反映冬季來臨的需求激增、歐洲天然氣短缺和再生能源的供應不足等現象。受此影響,天然氣期貨價格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水位,布蘭特原油也一度衝上80美元/桶的三年高峰。

另外,中國電廠因為煤炭價格高漲和電價上調的僵固性,導致煤炭庫存偏低,令燃煤發電占比高達七成的中國電廠供電不足,各地停電不斷,衝擊廣大的工業生產,從而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限電瓶頸。

從心裡面分析,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不足和中國的限電危機,成了歐、亞股市近期下跌的最主要利空。泛歐600指數週二下挫2.18%,連帶影響美股投資人的持股心態。

週二,美股領跌的科技巨頭,其中字母公司下挫3.7%,臉書跌3.6%,亞馬遜跌2.6%,蘋果跌2.38%,特斯拉也跌1.74%,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3.8%,凸顯此前最抗跌的科技族群開始補跌,也表示保守的資金在退場。

科技股向來是配息率較低的族群,據統計納指的平均股息殖利率為1.1%,已遠低於美國10年債殖利率的1.546%。估計隨著美債殖利率的不斷上揚,納指的估值將被壓縮。目前納指的本益比約28倍,而今年約落在26~29倍之間。筆者估計,除非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否則納指的本益比不會再度回測2020年3月的16倍附近,短中期或許26倍就是底線了。

納指週二收報14546點,較歷史高峰約回跌5.5%,估計這次的修正幅度可能類比3月的10%附近,換言之,近期最多可能還會再跌5%以內,然後又會出現逢低入市的買盤換手。接下來,納指是否能持續創高?須檢視第三季的財報數字和企業高管對未來的展望,其次是通脹是否不再惡化和美債殖利率是否觸頂回跌?

有鑑於這次的科技股回檔主要的促發因子是美債殖利率的竄高,但許多股息殖利率相對高的價值股或績優股未必就會持續受到美債之亂的衝擊。值此整體股市醞釀回檔的時刻,投資人更須檢視手上的持股是否空有題材、缺乏配息?此後若不出現系統性風險,「選股不選市」或許是較佳的投資策略。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美股瞭望】恆大事件引發風險資產大幅波動
恆大債務危機 分析:對美股影響小 仍須謹慎
美聯儲暗示11月縮表 美股卻漲1%未現恐慌
美聯儲暗示提早緊縮 美股和美債走勢分道揚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