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素人陶藝家林美珍個展 作品樸拙稚趣 令人驚豔

「林美珍個人陶藝展」,即日起至11/6日在詔安客家文化館展出,開幕茶會流彩畫家原甫(左二)致贈現場揮毫的畫作給作者林美珍(右二)並與陶藝老師李振安(左一)萍風藝術學會會友蘇冰(右一)合影(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33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2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素人陶藝創作家「林美珍個人陶藝展」,即日起至11/6日在詔安客家文化館,展出她三年多來創作的60多件手捏作品,10/9日舉行開幕茶會,近百位在地親朋好友,藝文界人士及崙背鄉獅子會獅友們都到場觀賞,現場熱鬧滾滾,對林美珍樸拙又充滿稚趣的作品驚艷不已,流彩畫家原甫也特別現場揮毫作畫祝賀。

「林美珍個人陶藝展」10/9日舉行開幕茶會,近百位在地親朋好友,藝文界人士及崙背鄉獅子會獅友們都到場觀賞。現場熱鬧滾滾,對林美珍樸拙又充滿稚趣的作品驚艷不已。(廖素貞/大紀元)
開幕茶會在地親友及藝文人士齊聚一堂,熱鬧滾滾(廖素貞/大紀元)
開幕茶會,在地親友及藝文人士齊聚一堂,現場熱鬧滾滾(廖素貞/大紀元)
參與開幕茶會的崙背鄉獅子會獅友大合照(廖素貞/大紀元)
開幕茶會,流彩畫家原甫也特別現場揮毫作畫祝賀。(廖素貞/大紀元)

手捏陶的真與美

萍風藝術學會創會會長穆緒薈老師在觀賞了林美珍的作品後表示,林美珍雖非科班出身,卻能創作出琳瑯滿目的作品,是位女素人藝術家,她能做出這麼生動的動物作品,是很不容易的,是我們的寶,也是國家的寶,穆緒薈說,很多素人藝術家留下的作品都是國寶級的!像台南的洪通,希望美珍的傑出作品將來也能被陳列在國家級的美術館裡。

 

作品:荷茶共舞(廖素貞/大紀元)
結合蓮花的茶具作品,仔細看壺底還可生火(廖素貞/大紀元)

流彩畫家原甫以「人生如戲,留三分天真、七分稚氣」讚賞林美珍的作品,她勉勵林美珍要永保手捏陶的味道和天真的風格,這樣的作品才能留存在文化界!他說,美珍在他接任萍風藝術學會理事長時,只要完成一件作品,就會line給他看,讓他非常的驚訝!怎麼會有這麼用心又認真的人!

12生肖中的豬,神態可愛(廖素貞/大紀元)

作品獨樹一格

社區大學陶藝班老師李振安表示,在社區大學我們只教學生陶藝的基本技法,至於要做甚麼,就由學生自由發揮,林美珍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的作品中,有結合傳統農具「風鼓車」的作品,既有懷舊的古風,而且還可以用來泡茶,也有結合蓮花、荷葉及南瓜,創作出一整套賞心悅目的茶具,她的12生肖作品更不簡單,一般科班出身的,會著重在要做到很像,而美珍的作品,重在神態和那個神韻,所以每隻動物看起來都非常生動活潑!樸拙中又充滿稚趣!

賞心悅目造型各異的茶壺,很難想像是個初學者的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活靈活現的國寶魚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柴燒作品: 馬 , 馬身上的馬毛渾然天成(廖素貞/大紀元)
獅頭與廚房用具及茶具(廖素貞/大紀元)

崙背鄉獅子會會長李忠縈表示,我們獅子會人才很多,不論士農工商,師嫂林美珍她是個單純的家庭主婦,今天她能舉辦個展,可說歷經了很多辛苦,加上她也很用心,為了這次的展出,早在二個月前就在規劃了,恭喜她今天的展出非常成功!

林美珍雲林縣崙背鄉人,1956年生,是位能幹又賢慧的家庭主婦,也是先生事業的好幫手,三年多前的一場無心插柳的際遇,卻成就了她今天的這場個人展。林美珍說,原本只是抱著陪兒子、媳婦去隔壁的陶藝協會理事長林昆輝家學陶藝,沒想到才學了半天,就讓她愛上了手捏陶,因為白天家裡生意很忙,沒時間到老師家繼續學,只好靠自己摸索或上網查詢,有問題再去請教老師!

開幕茶會,林美珍與夫婿陳朝明開心合影(廖素貞/大紀元)
林美珍的第一件作品:龍(廖素貞/大紀元)

林美珍說,她都利用晚上時間,一邊追劇一邊做陶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做得很開心!因為先生喜歡「龍」,所以她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龍」,從來沒看過龍長什麼樣子的林美珍,第二天就騎著機車到各宮廟去看龍柱上的龍,然後把它畫下來,回來後就開始做!

林美珍說,其實龍是最難做的,不管是龍頭還是龍身的鱗片,都是很費工的,因為當時傻傻的,也沒什麼想法,因此也不覺得難,一般學陶藝都是從最簡單的茶杯做起,「我是從最難的做起」,所以現在作茶杯,就非常容易,林美珍說,「如果現在要我再去捏龍,我絕不幹了!因為太費時了!」

曾擔任過服裝設計師的林美珍說,她喜歡做與眾不同的東西,每次要創做一件作品前,一定先設計好大小比例,然後畫成圖,最後就按照設計圖去捏,作品很快就可以完成。她說,這次個展感謝大家對她的肯定,讓她非常有成就感,也找回了她為了幫忙先生的事業,而放棄服裝設計師的失落感!

陶樂彼林美珍陶藝個人展,展出地點:詔安客家文化館,展期:10/5日—11/6日,展出時間:09:00-18:00 (周一、周二休館)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