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開審哈佛招生案 亞裔校外集會反歧視

人氣 61

【大紀元2022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劍橋市報導)10月31日,美國最高法院開始審理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一案。在前一天的週日,一些支持原告「學生爭取公平錄取」(SFFA)團體的人士在哈佛大學校外舉牌反歧視,也聲援當天在華府舉辦的大規模反歧視集會。

2018年,SFFA在聯邦法庭起訴哈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但是敗訴了。後來上訴法庭也判定SFFA敗訴。於是原告在2021年2月將此案遞交給了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將另一個起訴北卡大學設定種族配額的案子與哈佛案合併,從今年10月31日開始聆聽控辯雙方的辯論。

SFFA要求大學依據個人能力而非種族因素錄取學生。原告方認為,亞裔申請人一般擁有較高的學術分、課外活動評分、教師評分等成績,卻常常在主觀性較強的「個人評分」,例如積極性格、勇氣等評估中被打低分。週日在哈佛大學參加集會的李雙把這種錄取政策形容為「種族歧視」。「不僅是在哈佛,在很多大學都是有這種歧視的。這就造成了亞裔學生受到了極不公平的對待。」她說。

李雙希望,每位學生都能被當作一個個體來公平地衡量,而不是因為其種族而受到區別對待。

SFFA的主要證據,即杜克大學經濟學教授阿西迪亞克諾(Peter Arcidiacono)的數據分析顯示,哈佛大學最容易錄取非裔學生,其次是拉美裔,其次是白人,最後才是亞裔申請人。比如,如果一名亞裔申請人的各項標準讓此人有25%的機會被錄取,那麼達到同樣標準的非裔就有95%的機會,拉美裔有77%的機會,白人也有36%的概率。

參與集會的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講師斯卡皮諾(Christopher Scarpino)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刻體會到錄取政策對課堂效果造成的影響。他說,作為一名物理和工程老師,他想要的,是熱愛這個學科,有能力學好這個複雜的學科,同時有著清晰目標和堅強毅力的學生。這就要求新生的能力達到標準,而不是因為政治因素而得到錄取。

「如果這個人無法勝任(學業),那麼就可能發生一些事,首先就是這個學生可能放棄,這是很讓人失望的。為什麼你無法勝任,卻想要被大學錄取呢?就像我要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可我卻不能跑步一樣。」斯卡皮諾說。他還說,如果大學堅持錄取能力不達標的學生,那麼接下來就只好為了照顧這些學生而降低學業要求,最後導致學生們的學術水平普遍下降。

正在參選麻州國會議員的克拉魯索(Caroline Colarusso)也在哈佛廣場向亞裔家長們表達支持。「沒有任何機構應該根據人們的種族來決定錄取,」她說,「你應該有一個基於能力的系統,你勤奮學習就會得到好的成績,你認真準備考試就會有好的分數,然後才能得到錄取。」

截至本報發稿,哈佛大學媒體關係部門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哈佛校方在其網站上表示,這起訴訟的發起人是「反對種族意識錄取的活動家」。SFFA反對大學在錄取過程中考慮種族因素,正在威脅校園的多元化。校方還表示,原告通過扭曲的數據分析來誤導大眾,並得出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結論。◇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哈佛校報揭新生左傾多 打臉多元化招生成效
最高院即將審哈佛招生案 亞裔團體30日集會
哈佛案下週一聽審 AA平權學生受資助到DC集會
紐約華人家長組團赴DC 聲援吿哈佛招生歧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