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激增耗盡各行業勞力 中國經濟陷混亂

人氣 2191

【大紀元2022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自中共當局倉促放棄大部分清零措施一週以來,中國各大城市染疫病例激增,許多企業面對勞動力短缺問題,民眾也不敢出門消費,中國經濟陷入混亂。

12月6日起,各地陸續傳出中共官方將放鬆清零政策。7日,中共官方發布優化防疫新10條措施,其中包括輕症者可居家隔離,也不再堅持動態清零。熱點地區大規模PCR檢測也已結束。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感染COVID-19病毒(中共病毒)的病例在飆升。北京市公共衛生部門報告稱,上週日(12月11日)發熱門診就診人數達到22,000人次,是一週前的16倍,人們一直在醫院排隊。

但中央政府報告稱,週一中國大陸新增感染病例僅約7,500例,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週二(12月13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共數據具有誤導性,並指出PCR檢測急劇下降。

在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微博和當地媒體Economic View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約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或他們周圍的人已經被感染。北京居民Bob Yu對《日經亞洲》新聞表示:「在過去的一週裡,我有超過一半的朋友感染了COVID。」

倉促解封 感染激增 企業勞動力缺乏

中共政策轉變開始對企業造成影響。在北京運營的一家日本大公司的一位高管對《日經新聞》表示,在可能感染COVID-19的員工和希望避免感染風險的員工之間,「只有大約20%的人會進入辦公室辦公」。

另一家外國公司最初要求員工在12月7日放寬防疫限制後返回辦公室面對面工作。但隨著病毒社區傳播明顯加速,「我們為不需要在辦公室的人切換回遠程工作」。該公司一名人力資源代表告訴《日經新聞》。

博欽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的合夥人吉莫曼(James M. Zimmerman)律師北京時間週三在推特上寫道,「與我的北京辦公室進行全員視頻通話。90%的人感染了COVID病毒(幾天前為50%)。顯得有些悽慘。許多(員工)在家護理孩子/父母。我們的『在家工作』政策現在是『身體好的話就在家工作』。這件事(中共倉促解封)像失控的貨運列車一樣來了。」

根據對居民的採訪和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討論,感染了病毒的配送員被禁止上路,配送服務運力嚴重不足。北京的食品和雜貨配送服務陷入停滯,因為越來越多司機感染病毒導致運力不足。

「我們的員工中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一家在廣州經營電子零件工廠的日本公司代表說,「我們設法避免停工,但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在重慶的汽車工業中心,一些製造商正在向員工分發居家檢測試劑盒,只允許檢測呈陰性的人員進入。越來越多的工人因無法獲得陰性檢測結果而被迫留在家中,導致產能閒置。

2022年12月13日,北京一個空蕩盪的購物中心。 (Yuxuan Zhang/AFP)

中共極速解封 民眾不敢出門

在北京,染疫病例數量正在急劇上升,憂心忡忡的市民閉門不出並囤積藥品。由於客流量減少,商場縮短了營業時間。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即使放寬了COVID措施,大量的病例也會對零售和生產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居民很可能在早期對去擁擠的地方持謹慎態度。」

週二下午,在人氣蕭瑟的北京,聖誕主題音樂迴蕩在一座基本空無一人的購物中心裡。一些底商已經關門停業。

北京市中心一家護膚品店的店主趙廣強(Zhao Guangqiang,音譯)告訴《華爾街日報》,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儘管取消了防疫限制措施,店內銷售卻變得更差,單日銷售額比正常水平低80%之多。

46歲的趙說,原先就沒有多少顧客。他說,算上水電費和租金,這家店12月份將出現虧損,就像其它月份一樣。

成立兩年的上海奶昔連鎖店InstaShake聯合創始人李建興(Li Jianxing,音譯)對《華日》表示,過去一個月,隨著COVID病例大幅增加,該連鎖店的銷售下降了約三分之一,部分原因是在原來的動態清零政策下反覆實施封控時,員工被封在家裡。

然而,即使政府放鬆動態清零規定之後,李說,現在還沒有強勁復甦的跡象,因為人們仍然害怕感染COVID。他原本有七家分店,但在疫情期間關閉了兩家。他說,他最可怕的噩夢是,如果病例數量持續上升,政府可能會重新實施封控。

北京市一家公立醫院的工作人員正忙於治療激增的患者,染疫病例激增還導致癌症和其他計劃接受手術的患者治療出現延誤。

「醫院現在正在苦苦掙扎。」一名醫療實習生告訴《日經新聞》,「我們的醫生開始受到感染。……本月初,我們(發熱門診)的床位用完了。上週,我們從一個地區騰出病房給陽性患者……而且,我們的病房,醫院一度所有退燒藥和咳嗽藥都用完了。」

「現在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買藥。」北京居民蘇波拉(Pola Su)說,「我看到藥房前排起了長隊,網上平台的藥也全部賣光了,真是一個極端。」

2022年12月14日,大批北京人在一家發熱門診前排隊。 (Yuxuan Zhang/various sources/AFP)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兼職副教授林方源(Jeremy Lim)對彭博社表示,(中共)突然的政策變化還可能削弱公眾信心,並引發錯誤信息和陰謀論。

林說:「總的來說,從清零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明確計劃,包括里程碑、粗略的時間表以及資源的部署方式,提前公開分享將非常有幫助。」「政策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人們確實需要時間來適應新情況並改變他們的行為。」

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六個月仍然疲軟

《華日》報導,開展私人調查的調研公司中國黃皮書(China Beige Book)首席執行官米勒(Leland Miller)說:「一個問題是,人們認為退出動態清零措施就等同於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其實不是這樣的。」

除了三年清零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經濟還受到房地產市場放緩以及海外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減弱的困擾。

今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3.2%,達幾十年來最低。如今面臨感染率激增挑戰,IMF重申,增長預測進一步下調可能性「很高」。

法新社報導,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個新成立IMF基金的小組會議上發表評論說,中共嚴格「清零」政策造成經濟放緩的同時,「放鬆防疫限制在未來幾個月也將為其帶來一些挑戰」。她說,由於本土COVID確診案例將不可避免地飆升,接下來將有更多中國人暫時無法參與勞動。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最近也表示,中國在完全擺脫清零政策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六個月可能仍然疲軟。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在近三年的清零政策之後重新開放的道路可能不會很簡單。」高盛集團中國經濟學家閃輝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病例增加,一些地區放寬了政策,冬季流感季節,以及即將到來的中國新年——通常有數億人出行,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們很難預測未來幾個月的病例、COVID限制和流動性可能如何演變。」

責任編輯:李寰宇#

相關新聞
倉促解封致亂象 民眾絕望:做好被感染準備
兩天內北京成疫情熱點 專家:病毒比中共強大
中共倉促解封後 藥品和殯葬股票大漲
中國「紅圈」律所紛紛出海 專家解析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