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由而飛行——飛虎老英雄朱安琪

文/畢倩

人氣 241

【大紀元2022年04月15日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兩萬多名美國華僑、華裔參戰。他們不分男女,為了中華民國和正義,義不容辭的踏上征途,投入到硝煙彌漫的戰場,從歐洲的諾曼底到亞洲太平洋,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將近一個世紀,見證那段歷史的英雄已寥寥無幾,那些當年的老兵正如麥帥(Gen. McArthur)所說的:「老兵不死,只是在凋零」。今天本文介紹的主人公——朱安琪先生,就是這樣的一位見證過那段歷史的世紀老英雄。

迎來百歲壽誕與僑界歡慶

從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從軍,到二零二二年安享晚年,朱安琪老先生已迎來了他100歲的生日。在大鵬聯誼會會長(前飛虎隊員喬無遏先生的兒子)喬為智先生的操辦下,亞特蘭大僑界七十人濟濟一堂,在金冠酒樓席開六桌,為這位世紀老英雄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壽宴。中華民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余劍鋒少將敬贈祝壽題辭寫道,上聯:飛富安康登期頤;下聯:虎年百歲華英雄;中堂:祝安公老師 百歲壽誕容慶。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委託駐亞特蘭大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代為致贈條幅:華堂滿福。中華民國駐亞特蘭大經濟文化辦事處王處長翼龍亦出席慶賀。

四月九日當晚,老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步入宴席的一瞬間,在場的僑界人士全體起立鼓掌,熱烈歡迎老先生的到來。老先生精神矍鑠,與兒子兒媳赴宴,還帶來了他的筆述/鄭立行編整的回憶錄《為自由而飛行》與每位與會者。宴畢,會長喬為智先生特訂飛虎隊鯊魚頭標誌的生日蛋糕,大家齊唱生日快樂歌,祝福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一切讓老先生激動不已,眼前的一切似乎又把他帶到了從前。

激情奮戰的歲月無懼死亡

朱安琪生於美國。在父親朱忠存鼓勵下,民國二十七年,十六歲的他參加了「中華航校」第三期的培訓。當時國內的抗戰已進入第二年,許多海外華僑都抱著學成回國從軍參戰的心態,躍躍欲試。朱安琪年歲雖小,卻志向空軍,誓死保家衛國。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中,朱安琪拿著三藩市僑界為他捐助的機票,與萬般不舍的父母、家人告別,乘坐泛美航空公司的“中國飛剪號”(水上飛機)輾轉途徑夏威夷、威克島、關島、馬尼拉、香港、越南,最後得以到達昆明-中國的空軍搖籃。

空軍官校當時由陳納德為首的外籍顧問培訓、鑒定資格。民國二十八年七月,朱安琪與美國回國的三十幾位准飛行員來到空校,校園內精神堡壘上的幾個字“我們的身體飛機與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功盡”,給了學員們很大的震撼與鼓舞。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朱安琪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空軍軍官。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他被編入位於蘭州的第五大隊二十九中隊,正式對日作戰。

作戰初期,朱安琪多半執行對地攻擊日軍和掩護國軍的任務。隨著美國對中國空軍援助的增長,朱安琪那批優秀飛行員被甄選接收P-40新型飛機,並再被調入第四大隊二十三中隊。他回憶到,他與隊友駕P-40執行中原會戰任務,由西安起飛至洛陽。為了多帶炸彈,朱安琪和隊友都是加只夠來回的油起飛,攻擊完畢後回西安即刻掛彈加油後再度返回,往返多次。有多次飛行時他的飛機在超低空對日軍坦克車攻擊時被敵人炮火擊中,有一次炮火擊中他身邊鋼板而逃過死亡。殘酷的戰鬥對戰鬥機飛行員來講,猶如家常便飯。

一次,朱安琪與隊友一行駕駛野馬式飛機以兩萬五千尺的優勢高度,由湖北恩施直奔南京,沿途日軍有心攔截也無法飛到那個高度。這三十機架“野馬”以雷霆之勢把停在明故宮及大校場的日軍飛機掃蕩一空,勝利回歸基地。朱安琪回憶,有兩次本該他駕駛的飛機都被隊友要求駕駛,第一次隊友駕機後受傷,第二次隊友殉難。在八年的苦戰中,朱安琪作戰七十二次,每次都是抱著跟隊友以身殉國的誓願。然而,冥冥之中他似乎有神佛護佑一般,都能平安歸來。

抗戰小插曲——醬油咸水湯

抗戰打到民國三十年(1941)之後,各級政府機關、銀行、學校已都陸續撤到大後方,主要是在四川重慶地區,幾乎是以一個四川省的經濟支持對日抗戰。當時的四川人自嘲的說,“澆水一澆島命過拔絲念。”(繳稅已繳到民國80年)。

撤到後方的銀行都喜歡僱傭江浙撤來的小姐,她們穿著打扮談吐都比四川當地女孩要嬌柔細膩,當時駐外地的空軍休假也喜歡到重慶;他們上館子吃飯,經常不是老闆不收錢,就是臨桌的客人替他們付賬;這些空軍也喜歡和銀行工作的女職員交往,看電影,吃館子,跳舞。

有家「美豐銀行」就有三位江浙小姐,她們都和空軍交往,三位名為蔣有賢、水錦燕、湯心德(喬為智的母親),他們分別交往的是朱安琪(十一期,三大隊),毛昭品(十二期,三大隊),喬無遏(十期,五大隊,中華民國空軍少將,喬為智父親)。由於物資缺乏補給不便,駐前線的戰士經常缺大米、肥皂、毛巾等生活必需品。有一次,毛昭品就和她的女友水錦燕說缺肥皂毛巾,水小姐就說,我們銀行倉庫有的是…過去的銀行倉庫裡經常放著貸款抵押品(上海的四行倉庫就是四家銀行的聯合倉庫)。三位小姐就領著這些空軍人員開了倉庫取貨。當然,這三對佳人都在抗戰勝利後結為夫妻。

因為這次“開倉賑濟”,她們名聲大噪,凡有休假到重慶的前線空軍,都會去美豐銀行找這三位,調些補給品和生活必需品。他們還給她們三人起了個外號:“醬油鹹水湯”!(摘自喬為智部落格的《舊羽殘簡》)

營救戰友

抗戰勝利後,二十三中隊就開始执行剿共任務。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初夏,二十三對的少尉飛行員陳燊齡在保定附近執行任務,被共軍炮火擊中。朱安琪自告奮勇,駕駛L-5輕型飛機營救隊友,冒險地將飛機停落在比足球場還小的地方救出戰友。這個驚險的任務不僅救出了戰友,還替國家救出一位日後的傑出將軍。陳燊齡四十年後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參謀總長。

無怨無悔為自由

相較於有著「最後一位飛虎队員—王牌飛行員」之稱的吳其轺老英雄選擇投奔中共的悲慘經歷(吳父被槍斃,吳二十年的牢獄之災後窮困潦倒靠蹬三輪為生,2010年93歲離世),朱安琪是幸運的。一九四九年秋,朱安琪先生帶著太太蔣有賢和三歲兒子終於回到美國,因朱先生支援抗日自願放棄美國籍不屬於為美國軍隊服役,所以不能享受退伍軍人待遇。然而,他從內心覺得回國從軍是盡了一個炎黃子孫的義務,即使個人有所失也是值得的。

回美後,朱安琪半工半讀,在賢妻協助下得以深造,進而以工程師退休。子女兒孫皆孝順上進。從一九四九年起,每年八月十四日,朱安琪都會邀請一些當年歸國投效空軍的夥伴一聚,日後成立了“僑美中華民國空軍同學會”,後與“中華民國空軍大鵬聯誼會”合併。此後,他一直義務為灣區空軍退役袍澤服務二十二年。一九九九年,克林頓總統在白宮會見了二戰華裔老兵。紀念抗戰七十周年之際,老兵們還受中華民國之邀前往臺灣訪問、接受褒獎。

退休後,朱安琪先生筆述/鄭立行編整的回憶錄《為自由而飛行》,以親身經歷見證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筆者問朱老先生為什麽那麽小就下決心參戰,他說:為和平,為自由。

回望往昔,中華民族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場景,歷歷在目。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臉龐,一個個投筆從戎的精英,他們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日月可鑒。◇

責任編輯:郝莉

相關新聞
美國飛虎年會  馬英九錄影肯定對台貢獻
國殤日游行 亞裔從軍比例大幅上升
榮光會緬懷抗日談飛虎隊
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在美去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