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盛夏消暑賞游魚之姿 故宮南院展出魚藻圖

圖為(傳)宋 劉松年〈攆茶圖〉。(故宮南院提供)

人氣: 39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2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盛夏來臨,觀賞水中游魚或頑鴨戲水是不錯的消暑選擇。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6月1日新檔登場,展出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問道圖〉、宋范安仁〈魚藻圖〉,宋蘇軾〈書遺過子尺牘〉、宋黃庭堅〈荊州帖〉等4件重要古物,共36組件作品展至9月4日止。

策展人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林莉娜表示,南唐巨然善畫煙嵐氣象,展品〈秋山問道圖〉整幅以水墨烘染,用淡墨的「長披麻皴」畫山、堆疊卵石的「礬頭」描繪山石,再以筆頭下壓分岔的「破筆」及焦墨點苔,以墨色變化呈現江南山林的煙靄景致。

圖為五代南唐 巨然〈秋山問道圖〉。
圖為五代南唐 巨然〈秋山問道圖〉。(故宮南院提供)

宋范安仁以畫魚聞名,魚兒游泳的神態及姿態,生動妙趣橫生。畫魚取其諧音,有生活富餘之意,也有莊子「安知魚樂」的自由嚮往;另一幅清惲壽平作〈魚藻圖〉,以淡彩沒骨技法,繪紫藤落花與魚、藻相間,用色和水交相暈染,給人一種透明感。兩者畫法各有趣味,觀眾不妨比較風格的異同。

圖為清 惲壽平〈魚藻圖〉 (局部)。
圖為清 惲壽平〈魚藻圖〉 (局部)。(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宋 范安仁〈魚藻圖〉。
圖為宋 范安仁〈魚藻圖〉。(故宮南院提供)

選件另有「明四大家」其中唐寅〈山水〉與仇英〈柳溪泛舟〉的扇面作品,以及(傳)宋劉松年〈攆茶圖〉、明文徵明〈溪亭客話〉與其學生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等掛軸,畫中人物或在亭中玩古品茶,或在垂柳搖曳中泛舟,散發夏日舒暢的休閒氛圍。

圖為(傳)元 高克恭〈林巒烟雨圖〉。
圖為(傳)元 高克恭〈林巒烟雨圖〉。(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明 文徵明〈溪亭客話〉(局部)。
圖為明 文徵明〈溪亭客話〉(局部)。(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明 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
圖為明 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故宮南院提供)

沈度被明成祖誇讚為「我朝王羲之」,南院正展出的「《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中,不少明代《法華經》展件,即取法沈度妍美的楷體書風。本次選展沈度長篇大字隸書〈歸去來辭〉,可一窺他用筆古樸遒勁之美;與佛教相關還有明代董其昌〈書佛語〉,以行書抄寫佛教傳統尊稱「佛」的十種稱號,線條秀雅流暢。

圖為民國 李叔同 行書。
圖為民國 李叔同 行書。(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清 曾國藩〈行書七言聯〉。
圖為清 曾國藩〈行書七言聯〉。(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明 沈度 隸書歸去來辭。
圖為明 沈度 隸書歸去來辭。(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明 董其昌 〈書佛語〉。
圖為明 董其昌 〈書佛語〉。(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宋 蘇軾〈書遺過子尺牘〉 行書。
圖為宋 蘇軾〈書遺過子尺牘〉 行書。(故宮南院提供)
圖為宋 黃庭堅〈荊州帖〉行書。
圖為宋 黃庭堅〈荊州帖〉行書。(故宮南院提供)

參觀動線最末是弘一大師李叔同及曾國藩的作品。李叔同中年出家,鑽研六朝抄寫佛經的字體,平淡恬靜的書風展現高僧風範;曾國藩字體瘦勁挺拔,〈行書七言聯〉來自陸游〈風雨對坐〉詩,「餘味在胸中」彷彿也為觀眾說出看展後的心情。

故宮南院表示,為了拉近觀眾與傳統書畫的距離,展廳提供搭配每檔展件所設計的「書畫小知識」教育推廣摺頁,歡迎免費索取。◇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