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村華埠分享:台灣布袋戲演藝史

人氣 170

【大紀元2022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布袋戲又稱掌中戲,在福建的泉州、潮州、漳州的布袋戲流傳到台灣後,在台灣發揚光大,衍生創造出台灣布袋戲的獨特風格及文化內涵。週四(7月21日),美國台灣人獅子會前會長及知名收藏家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座,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中華會館、華埠鄉親舞動戲偶興致盎然。

2022年7月21日,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述台灣布袋戲文化,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袁玫/大紀元)
2022年7月21日,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述台灣布袋戲文化,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袁玫/大紀元)

洛僑中心主任陳敏永說明,文化講座系列第十一場主題為「談台灣布袋戲演藝文化史」。布袋戲是用來「敬神」的,有廟會活動時會演出布袋戲來敬神、敬天。

2022年7月21日,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述台灣布袋戲文化,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洛僑中心主任陳敏永致詞。(袁玫/大紀元)

布袋戲在台灣電視播出、最轟動時曾萬人空巷,幾乎所有人都守在家中觀賞。陳敏永說,整個布袋戲演出系列如「史豔文」、「三國演義」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戲碼,對台灣文化影響非常深遠。他是看布袋戲長大的,對它有很深的情感。此次邀請余忠村擔任講師,將台灣布袋戲的演藝和歷史分享華埠鄉親,也期望大家能到台灣親自感受。

余忠村表示,布袋戲在1864年左右最盛行。「一口道出千古事,十指操弄百萬軍」,布袋戲整個演出完全一人包辦。「操偶師」用手操作之餘還配上口白、說書、吟詩。尤其最早布袋戲沒有劇本,口白內容全憑記憶,因此「操偶師」是演出的靈魂人物,需要飽讀詩書、隨口吟詠詩詞。他同時需要說出男女角色、由皇帝到民間人物的對白,舞出戲偶的生命。所以,布袋戲是歷史、故事、音樂、演出技術、彩繪、木刻雕塑藝術的多元綜合體。尤其在製作廟宇内的物品、衣物一定要手繪、手繡,以示對神明的尊重,具有非常深奧的藝術含意。

收藏布袋戲偶是余忠村對父親的紀念和懷念。他說,小時候父親带他到不同的廟宇看布袋戲,和父親相處的情境難以忘懷,是很高興的童年。離開台灣後,很長時間不能服侍在父親身邊,很是難過,父親過世感到很遺憾。為了留下這些與父親的最好回憶,促使他自1997年開始收藏布袋戲偶,共收藏3百多尊,来纪念那段兒时與父親在一起的時光。在收集的同時,他也開始研究布袋戲的歷史、故事、文化等等,這成為他退休後最重要的嗜好。但他也表示,隨著電視、科技、劇本的創新與灯光、音效的變化,金光布袋戲及霹靂布袋戲等大型布袋戲偶全面發展,躍上電視及電影院,在台灣蔚為風潮,傳統布袋戲逐漸式微,實為遺憾。

他當天特別介紹「三國演義」,用以比擬華埠鄉親對中華文化的尊重、重視節義及忠義精神。

中華會館監事長蔡惠玲表示,活動讓大家認識了傳統文化及其來源。布袋戲雙手掌中乾坤轉,讓她覺得非常神奇,需要更加發揚這項即將流失的中華文化,繼續傳承。

2022年7月21日,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述台灣布袋戲文化,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圖右為中華會館監事長蔡惠玲。(袁玫/大紀元)
2022年7月21日,余忠村博士在洛僑中心華埠圖書館透過講述台灣布袋戲文化,讓與會者進一步認識台灣傳統的戲偶文化。圖為中華會館主席鄺松齡。(袁玫/大紀元)

當天,洛僑中心還準備了台式油飯及四神湯來招待來賓。◇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余忠村細說布袋戲之由來
余忠村拍賣珍藏為臺灣會館建館籌資
迎聖誕節 余忠村推出造型各異藝術美感燈頂
「亞洲文化節」 洛西北區台灣同鄉會與主流文化交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