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國會第12選區選戰「激烈」 選民反應「正常」偏冷

人氣 125

【大紀元2022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8月23日晚10點,經過短暫的計票時間,美聯社宣布,現任資深聯邦眾議員納德勒(Jerry Nadler)以55%比24%的得票比率擊敗同是資深國會眾議員的馬隆妮(Carolyn Maloney)和新星帕特爾(Suraj Patel),正式成為紐約第12國會眾議員選區的民主黨候選人。

左:納德勒(Jerry Nadler);右:馬隆妮(Carolyn Maloney)。
左:納德勒(Jerry Nadler);右:馬隆妮(Carolyn Maloney)。(取自國會眾議員官網/大紀元合成)

由於選區重劃,導致紐約第12選區出現前所未有的民主黨內戰。民主黨兩位資深現任國會眾議員馬隆妮和納德勒,與帕特爾的選戰到投票前時已接近翻臉。但選民對這次初選並沒有那麼熱衷,甚至有選民盼著11月正式選舉的時候「變天」。

在主流媒體中上演的這場激戰發生在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國會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主席馬隆妮和民主黨新秀、奧巴馬的幕僚帕特爾之間。他們中只有一人能代表民主黨出戰11月8日的選舉。

他們三人政治訴求、綱領相近。納德勒更支持同性戀、馬隆妮更貼近社區,帕特爾更年輕。到接近初選投票日時期,納德勒的民調領先,但投票結果無人能預料。

紐約市的民主黨策略師瑞尼什(Jon Reinish)說,在12選區的選舉中,最大輸家是紐約市,「如果你是個紐約市的選民,做這種選擇真糟糕」。

馬隆妮和納德勒都是1992年當選,馬隆妮的原選區包括上東城,納德勒的選區包括上西城,都是曼哈頓的富人區。帕特爾也不是等閒之輩,他在2020年大選的初選中僅輸馬龍妮4%。

競選中,納德勒攻擊馬隆妮曾支持伊拉克戰爭,支持布什年代的「愛國者法案」、反對奧巴馬的伊朗核協議,還說馬隆妮不支持強制新冠疫苗。馬隆妮則攻擊納德勒的年齡(75歲)、持久力,特別是辯論會中,馬隆妮和帕特爾還站著的時候他坐了下來。帕特爾則高喊「該換人了」。

投票不如報導熱鬧

昨天,12選區的投票並不像主流媒體的文章那麼「激烈」。在「紐約時裝技術學院」(FIT)投票站,一上午才有五十多人去投票。27街夾9大道的033公校(PS033)投票人較多,到下午3點半已經有三百多人投票。28街夾9大道的聖徒教堂投票人較多,到下午4點也只有二百多人投了票。

FIT投票站的工作人員說,情況正常。 因為2020年大選時由於投票人多,排隊掃描的人要排很長時間,這次選舉增加30%的投票站,投票人數分流了。另外,還有很多人領了缺席選票,會郵寄到選舉委員會。

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在紐約第12國會眾議員選區,共發出34,855張缺席選票,已經收回16,994張,其中16,763張是有效的。

投票人:馬隆妮支持我們

從投票站剛出來艾伊達(Aida)走到街角拉票的納德勒的義工面前,示威性地告訴義工:「我選的是馬隆妮,因為她是唯一支持我們的參選人」。艾伊達說,她家在新的賓夕法尼亞車站項目影響到的地區,他們很多居民都反對這個項目,在這過程中馬隆妮給了他們很多支持,「我們就是抗議霍楚(州長)的這個項目」,艾伊達說。

艾伊達離開後,納德勒的義工告訴記者,納德勒也支持居民,但看來沒有給居民留下印象。

選民盼11月選舉後變天

一位叫戴維(David)的選民告訴記者,他註冊民主黨,票投給了馬隆妮,雖然他不喜歡所有的參選人,但只是因為「馬隆妮是(參選人中)最不讓人討厭的」。

他說,他對現任聯邦政府「受夠了」。「拜登在南部邊境、通脹、油價等等問題上,沒有一件做的對,國家一團糟」。

「雖然我現在註冊民主黨,11月的時候我將投票給共和黨,我們受夠了!我們一定能把他們選下去。」戴維說。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紐約州重劃國會選區 白思豪宣布競選眾議員
紐約新選區地圖獲批 民主黨面臨內部激戰
紐約國會10、12選區初選白熱化 缺席投票也成焦點
紐約州國會初選 兩位民主黨領導人對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