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中共風險 台企投資重心轉向東南亞

人氣 484

【大紀元2022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黃芸芸採訪報導)面對美國對中共的制裁及中共採取的極端防疫政策,令台企紛紛考慮避險措施。在2015年至2021年間,台企對大陸的投資遽降近五成。此外,台灣今年前6月上市企業對東南亞國家投資金額,首度超越對中國大陸的投資。

專家:產業布局已發生改變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日前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美國對中共的制裁,加上疫情影響,這幾年台商在投資布局上的確會做產能布局調整,事實上全球跨國企業廠商也在調整布局。

譚瑾瑜說,疫情的發生讓大家體認到,當供應鏈製造過分集中,可能會有斷供的危機。在疫情這兩年時間,可以看見產業發展逐漸改變,從「就近市場生產」,變成採取區域化的方式,依市場的需求製造。

她還說,由於中國大陸本來就是一個龐大市場,很多跨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可能就提供給中國市場,也就是在大陸生產的就銷售大陸。如果是生產給美國的產品,可能就會考慮將原本在中國的產線移出。

台灣經濟部投審會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台灣在東南亞國家的直接投資以投資電子資通訊產品、成衣、製鞋、家具等製造業為主。

據台灣經濟部統計,台灣出口東南亞國家有近四成為電子產品,主要由於電子業台灣廠商配合國際大廠(如Apple、HP、Dell、Lenovo、Acer等)赴東南亞設廠布局,生產項包括電子零組件、電子製造服務、面板及顯示器等。電子業在東南亞生產比重已從2019年的3.4%提高至2021年的4%。

目前,美國開始組織盟友供應鏈。譚瑾瑜表示,在這樣的產業大環境變化下,確實有台商開始在做策略布局調整,有的台商考慮回流台灣,有的如果原本在東南亞就有投資,可能就會擴大原本的生產布局。

台灣對中投資金額驟降近五成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13日表示,從中美貿易衝突,到中共嚴厲封控防疫措施,台灣許多企業近年來都在認真考慮轉移供應鏈,以提升其韌性。因此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在2015年至2021年間,投資金額驟降近五成。

沈榮津表示,台灣對中國的投資由2015年的109.7億美元滑落至2021年的58.6億美元,跌幅高達47%。與此同時,台灣對美國、越南投資的占比則分別增加6.2%和6.6%。

台上市公司投資東南亞金額首超中國

台灣中華徵信所8月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整體上市公司對東南亞投資金額達20.65億美元,首度超過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的17.96億美元。對照2015年至今台灣對東南亞及大陸投資金額,可以明顯看出對東南亞國家投資金額的向上成長。

上市公司首次出現東南亞投資收益超越中國的情況,台灣中華徵信所指出,今年第一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東南亞轉投資收益達51.77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621.8億元),較2021年同期大幅成長187.58%,同期間認列中國大陸轉投資收益僅32.77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026.45億元),年衰退10.63%。

台灣中華徵信所表示,投資東南亞國家真正的成長轉捩點是在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不但沒有放鬆對中共的貿易政策,並且在半導體產業上進一步擠壓中共的發展空間,使得台灣企業明顯感受到全球供應鏈的趨勢,向靠攏東南亞國家的方向前進。

東盟成供應鏈轉移的新贏家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是集合東南亞區域國家的一個政府性國際組織。台灣政府在2016年推展新南向政策,嘗試和東盟、南亞、紐澳等國建立合作關係。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9月12日在Facebook發文談到,1994年前中共總理朱鎔基把人民幣及外匯券併軌,人民幣從5.76貶到8.77,這個人民幣急跌讓所有南向資金變成西進。中共在2001年加入WTO,迅速成為世界工廠,中國經濟進入飛躍成長的30年,東南亞各國則陷入困難調整。

「現在風水輪流轉,原來西進的贏家又轉向,今年台灣投資新南向國家金額首度超過中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都快速翻轉。」謝金河說。

他還表示,1997年資金從東盟各國流出,如今,資金從中國跑出來,若再加上印度,這股新南向投資趨勢將取代中國(中共)生產基地的角色,成為供應鏈移動的新贏家。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台陸委會:中共不應給台商貼標籤
進駐上海台北風情街 台商遭坑殺損逾5億台幣
謝金河:東盟國家將成為供應鏈轉移的新贏家
供應鏈分散 沈榮津:台對陸投資6年銳減近5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