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肝硬化并肌少症 北荣研究:与肠道细菌与相关

台北荣总团队研究发现,肝硬化病人肠道细菌的组成若缺乏特定细菌,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且会影响并发症、感染症和住院概率。(北荣提供)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10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台北荣总团队研究发现,肝硬化病人肠道细菌的组成若缺乏特定细菌,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且会影响并发症、感染症和住院概率;改变肠道细菌,可望改善减少肌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台北荣总副院长侯明志领导的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团队,自2018年开始进行肝硬化病人的肠道细菌与营养、肌肉状态与肝硬化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拥有正常肌肉的肝硬化病人,及罹患肌少症的病人,两者的肠道细菌组成有显着的差异。

研究也发现,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其粪便中“戴阿利斯特杆菌(Dialister)”、“第二型瘤胃菌(Ruminococcus 2)”及“大真杆菌(Anaerostipes)”的细菌量都显着地比较少。这些肠道细菌的缺乏可能会引发氨基酸合成功能下降,进而与肝硬化病人血液中的氨基酸不足有关。

此外,若粪便中同时缺乏第二型瘤胃菌及大真杆菌的肝硬化病患,在一年内有较高的概率发生各项并发症和感染症,同时也比较容易住院;而粪便中富含此二类细菌的病人,则可有效地减低一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台北荣总内科部胃肠肝胆科医师李癸汌说明,肝硬化病患在临床上常合并“肌少症”问题,且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病人有较高概率发生并发症,有较高概率需要住院,死亡率也比一般肝硬化病人高。

北荣总内科部胃肠肝胆科医师李沛璋说明,人类肠道系统内共生着数以兆计的细菌,但若出现生态失衡,整体数量暴增或各种细菌的比例失调,易造成肠道屏障功能出现问题,肠道里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就较容易进入血液中,顺着血流进入肝脏诱发肝硬化患者并发症。

北荣表示,台湾是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好发国家,肝硬化对国人健康及整体医疗资源影响,比西方国家更显着。这项研究成果相当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盼能藉改变肝硬化病人的肠道细菌,减少肌少症、并发症发生,并增进病人预后。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