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團體倡學習券支援基層兒童

共創明「Teen」年期和名額嚴重不足 未能幫助擺脫跨代貧窮

人氣 9

【大紀元2023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曉薰香港報導)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民社服務中心以及關注草根生活聯盟昨日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指基層學童在疫後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社交、情緒和健康問題,促請政府正視。團體又指政府推行的「共創明『Teen』」計劃的年期和名額嚴重不足,未能幫助基層兒童擺脫跨代貧窮。

團體指出,疫情持續3年,期間學校以網上形式授課,教學質素及學生接受能力難免受到影響,並對基層兒童影響更為巨大,在器材不足及家長無力提供學術支援下,基層兒童難以跟上學習進度。在恢復全日面授課後,學校要逐漸追趕課程,家長對功課輔導班及補習需求更為迫切,部份家庭被迫節衣縮食讓子女進入補習班。

逾六成跟不上學習進度

關學聯在復課後3個月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恢復全日面授課程後,超過七成學生缺乏休息和娛樂時間,感到壓力增加、擔心和辛苦。部份學生更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社交、情緒和身體問題,超過六成學童跟不上學習進度,出現專注力變弱的情況;五成學童逐漸失去參加任何活動的興趣;七成學童出現容易憤怒、不耐煩及焦躁情緒;超過六成學童出現經常疲倦的狀況。

團體指出,學校和家長普遍較著重學童的學習,但其它方面的需要包括個人成長、建立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等,亦需得到重視。

家長反映共創明「TEEN」
活動名額不足

團體又指出,政府推行的「共創明『TEEN』」計劃,作為「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但計劃只有一年期限,未有長遠儲蓄及累積資本的目標,而且對於本港近27.5萬名貧窮兒童人口而言,計劃的名額嚴重不足,認為計劃未能幫助兒童擺脫跨代貧窮。

關學聯於6月中與14位參與「共創明『TEEN』」的家長進行聚焦小組,不少家長反映計劃推行的活動名額不足,吸引力較高的活動,如「遊機河」、「參觀海洋公園」等很快滿額,加上要配合兒童與友師雙方面的時間,兒童更難成功參與活動。

此外,不少友師都因事務繁忙,難以抽出時間與兒童溝通,關係薄弱。不過家長仍希望讓孩子參與計劃,因希望孩子認識更多人、參加更多活動擴展視野。

團體建議政府為基層兒童提供「學習券」,並增加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的金額和名額。團體批評政府對SEN學童的支援在他們升讀小學後大幅減少,建議當局擴展「個別學習計劃(IEP)」至每個SEN兒童,以及讓SEN類別的學童及其照顧者可享有2元乘車優惠。

消息指政府現金津貼鼓勵生育

本港出生率持續處於低位。有本地媒體引述消息稱,特首李家超下周三(25日)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會提到鼓勵生育政策,方向包括提供現金津貼,款項可能為2萬元。嬰兒資格由入境處負責核實,只要父母其中一方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嬰兒在港出生,便可獲得有關津貼。◇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九歲童致信特首護野豬 王岸然:與野生動物共存是香港文化
香港消息指童樂居再多一小童受傷送院
港立法強制據報虐兒 調查指七成兒童不知 近四成拒求助
港SEN學童支援現斷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