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的故事

【于少保萃忠傳】第二十八回:神卜幸邀元帥寵 忠臣得賜御醫看

作者:明朝 孫高亮
于公身當權盛之時,日則決斷機務,夜則獨處朝房。景泰平日所賜衣甲、鞍馬、袍帶、涼傘,悉封記於所賜宅內。時有閒暇,常往一視。至於俸祿,盡賞有功軍將,家無餘蓄。數年之間,安內攘外,剖決機宜。日昃未遑飲食,至晚平章國務。入朝即面奏其事,出朝手自書疏,夜半乃罷。忠臣為國忘身如此,漸染痰火之疾,喘急不能理事。仍上疏辭職告退。景帝聞公有疾,即差太監興安問疾,又遣兩位御醫董宿、孫瑛來視疾。(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杜清稟曰:「太爺曾聞得神算萬祺、神卜童先否?」石亨曰:「吾亦聞萬祺之名,未知他推算之術,果有效驗否?」清答曰:「萬祺乃江西南昌人也,自幼曾遇異人相祺,曰:「汝欲富貴乎?』祺曰:「富貴誰不欲。』祺知此人是異人,乃再三問叩。其人因留一書與之,言曰:「用此不但致富,他日貴至二品。』祺拜謝於地,抬頭起來,不見其人,知為神授。觀其書,乃《祿命法》也。遂研精其術,以推算為名,多有奇中。若令一推,窮通富貴,過去未來,生死如見,不能枚舉。但略道一二以證之。或有今隱而後明,或有先諱而後顯。」石亨曰:「試言之。」清曰:「萬祺曾判一吏梁姓者,隱而甚驗。批云:二十年來管一州,常將一笏在心頭。迢迢有路行將去,又有收成在後頭。梁姓者自以為吏員出身,它日必有一州官做,心中暗喜。不料為吏將及七、八年,為受枉法贓,被人告發問徒,無錢贖罪,只得自去當徒擺站,扯拽行船,於是方省祺推算之神。」

石亨聞說笑曰:「果隱而妙。還有試言。」杜清復稟曰:「又有一人,冬天生起背疽垂死,因請萬祺推算。祺批云:臘月病疽不為苦,只恐他年正月五,撞出一匹花面虎。一聲鑼,一擊鼓,這個苦,真是苦。患疽之人,果然痊好。因思道:「我家頗豐,必不為盜。安有一聲鑼、一擊鼓之事?我自今以後,不進深山,何能遇虎?』遂不把批語為念。過了六、六年,正月初五日,要回拜人家節。乃騎一匹馬,從河邊經過。不料小兒一伙騎著竹馬,頭帶虎面,敲鑼擊鼓,從側裡行將出來;又帶著虎頭,一路跳來。那馬聞得鑼響,見了虎頭,只一躐,把那人倒掀落水。天氣甚寒,凍死於水。此『真個苦』之驗也。」

又有一吏兩考已滿,意欲上京,援例候官做。乃借貸諸親友銀二百餘兩。正欲上京,偶路遇萬祺求其推算。乃批云:「不要援來不必援,不援方可省其錢。正月十五正團圓,家家歡樂處,燈下打鞦韆。那吏見批說『不援』『省錢』之句,欲行又止。自思錢財已得在手,如何不行?遂不依其批,來到京中。不期中途落水,銀兩已沒,又失了帖單。脫得命回家,又欲設處銀兩,幹辦帖文起批,仍舊上京。時值歲逼。親友又無人肯再借者,延至正月十五,見家家鼓吹歡樂,惟此人悒悒無聊,忽然差了念頭,遂縊死於燈棚之下。此乃是『燈下打鞦韆』之驗也。祺在京師,多與貴官達士推算皆驗,乃致富,加納為鴻臚寺主簿。主帥心疑,何不令人請來,問其休咎。」石亨見說,即問曰:「可著誰人請來?」杜清曰:「卑官與祺向有一面,當得親去請來。」

祺見清不敢推卻,即同清到亨府。石亨扶病以禮相見,分賓而坐。即曰:「久聞先生大名高術,有一二官將,敢煩推評。」祺曰:「小官才劣術疏,恐有負元戎招諭。」石亨先將一二心腹將官,與祺推卜,果有先見之明。亨乃將自己年庚,要祺推算。祺即細細推評較卜。乃援筆批云:

一生富貴未為足,近有妖邪來附惑。
再後功爵實軒昂,數月之間封大國。
慢誇綾錦有千箱,個中還須用一幅。
既封其國,毀恰其屋。

石亨見其批,心甚服之。但內中三四句,覺是好言。惟「毀屋之句」,似非吉語。乃再三問曰:「『毀屋』之言,煩先生明以告我。」萬祺曰:「日後自有驗處。」石亨怒曰:「吾所勞公推卜者,正欲指迷途耳。何故托言後驗?」祺見亨怒,即曰:「此亦應元戎後頭好處也。『毀屋』之說,元戎那時加封當造殿也。祺被元戎逼,故泄此言,帥爺當慎之。」石亨見說,心中少解,欲請祺為幕賓。萬祺再三辭卻,亨乃厚贈。後景泰得疾,亨常召問,其故多驗。未及半年,景泰病篤。亨暗令杜清問祺。祺曰:「必不能起。」復暗問天位大事。祺對曰:「皇帝在南宮,何必他求。若依某推之,應在丙午日,當復位也。」後上皇復位,即日召祺,遂封為太常卿,累遷至工部尚書。

且說石亨雖聞萬祺解說,心中尚有狐疑。杜清復稟曰:「萬鴻臚推卜甚精,若太爺尚有疑心。何不再召童先一卜,其疑決矣。」石亨曰:「善。」汝即去請童先來。」這童先自幼兩目青盲,投師學推卜之術,深明卦理,言無不中。在京師每與貴顯往來,人人欽信。正統已巳之變,上皇在北地時,有中貴人曹吉祥與童先往來,私下要童先推上皇休咎。童先卜曰:「僅有一年之厄,不久即歸。」曹吉祥遂奏聞太皇太后。太后果見上皇一年歸國,即命朝廷賜童先一官,以旌其能。遂授先為百戶,自此馳名。當時石亨聞杜清之言,即命杜清去請。

杜清去不多時,與童先並車到府。清忙令童先進見。石亨見了童先,心中甚喜,遂令卜目之疾何如。童先即取出三文金錢,放在象牙筒內卜之。便笑言曰:「石爺貴恙,不出五日即痊好。」石亨尚疑萬祺「毀屋」之批,復命先卜之。童光仍把金錢復一卦,大人笑:「好,好,好。不出半年,當有封爵。主一門榮顯之卦。」復曰:「某亦有幸在其中矣。」石亨聞言大喜,即留童先為幕客。果五日之後病痊,仍出提督軍務,厚贈童先金帛。先在帳下與亨深相契合,言無不從。

且說于公自知權柄太重,恐履危機,屢上章乞歸鄉井。景帝不允復賜第宅褒功。于公心愈不安,上章懇辭。景帝必不允,留之愈甚。于公感朝廷之恩。每回家中,必與其子冕曰:「吾本書生,不知兵機。聖主正值憂勤之際,吾分必以死報之,遂不揣調度軍馬。區區犬馬之勞,顧荷寵異之重。汝宜砥礪名節,毋忝朝廷官爾爵爾之意。」冕承教誨,終身不忘父命。于公身當權盛之時,正群小側目之際,公一心為國,不計其他。日則決斷機務,夜則獨處朝房。景泰平日所賜衣甲、鞍馬、袍帶、涼傘,悉封記於所賜宅內。時有閒暇,常往一視。至於俸祿,盡賞有功軍將,家無餘蓄。數年之間,安內攘外,剖決機宜。日昃未遑飲食,至晚平章國務。入朝即面奏其事,出朝手自書疏,夜半乃罷。公常有大關係於心,不自安者,輒歎曰:「吾這腔熱血,不知竟灑於何地?」聞公此言,不由人不泣下。忠臣為國忘身如此哉!公殫力勞神,漸染痰火之疾,喘急不能理事。仍上疏辭職告退。

景帝聞公有疾,即差太監興安問疾。興安承命到于公宅中,見其自奉菲薄。且三年前夫人董氏病故,公遂不娶,亦不蓄侍妾,所以子嗣只一人。公當病時,惟養子于康伏侍,公子冕侍奉湯藥。興安一見,嗟歎不已,曰:「此實天賜斯人,輔我國家中興之業。」仍傳御音慰諭公疾。公聞朝廷遣中貴人問疾,帶疾披袍,令子冕扶至中堂,俯拜謝恩。謝畢,乃對興公曰:「某有何能,感蒙聖上垂念腐朽,勞公遠臨,萬死難報聖恩!」興安曰:「萬歲爺聞知先生身體不安,特命某來問慰。吾想公之貴恙,總為國家多事之秋,勞神殫力,因此漸染而成,料亦無妨。自古吉人天相,且公素志忠貞廉潔,天亦佑之。」不必過慮,請自寬心。」于公答曰:「感蒙聖恩浩大,區區犬馬微勞,雖萬死不能稍報。恐目下所患之疾深重,頃刻痰喘,語言氣塞,呼吸之間,不能上下,只恐死不塞責耳。今蒙寬慰,敢不自調攝而煩聖慮,與公厚德也。」

正談間,于康進堂報曰:「朝廷又遣兩位御醫董宿、孫瑛來視疾。」于公忙令子冕出迎。二醫進內。未知診視于公之恙何如。

(點閱【于少保萃忠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