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抗通脹?專家認為中共大放水不會奏效

人氣 2615

【大紀元2023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楚寒石報導)近期,多家中國大陸媒體宣稱「今年央行要大放水,必將導致大通脹;買房能保值增值,是抵抗通脹的好方式」云云。專家認為,中共大放水不會造成大通脹,其根本原因是民眾的收入沒有增加,更不會發生所謂房地產漲價去庫存。

中國媒體宣稱今年老百姓應買房抗通脹

3月6日,中國大陸門戶網站「網易」發表文章稱,通貨膨脹的來臨已不可避免,老百姓的錢正在變得不值錢。錢變少了,而資產卻會一直漲。因為資產是避險的,人們只有將貨幣轉換為資產,才能保住財富。

3月4日,陸媒「搜狐」發表文章稱,房產具有收益、增值、保值等特性,更能經受住市場動蕩,買房才是抵抗通脹的好方式。文章聲稱,2023年樓市迎來了「低首付、低利率、低門檻」時代,買房好時機已經來臨。

2月22日,中共官媒「上海廣播電視台」旗下「第一財經」發表文章聲稱,樓市回暖的信號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從全國範圍的數據看,樓市出現了築底回升的跡象,業內對2023年整體的市場走勢表示看好。

那麼,中共央行放水和通脹究竟有什麼關係?

放水引發通脹的前提是貨幣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什麼是通脹?簡單來說就是指,在貨幣市場流通的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

然而,與2022年相同,今年中國的M2供應量增速與社融增速並不匹配。

中共央行2月10日發布金融統計數據稱,今年1月份,人民幣廣義貨幣M2供應量同比增加12.6%,新增7.38萬億元(約1.06萬億美元),超過2022年全年增量的四分之一,創6年來新高。貨幣大量投放,通常被稱為「放水」。上述數據表明,中共在大量印錢放水。

從中共央行數據看,1月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約8,5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約281.5億美元)。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約7,040億美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約369.5億美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約6,724億美元)。

M2增速遠超社融增速,表明貨幣開閘放水,而融資需求卻跟不上,資金在銀行內部空轉,失去了刺激經濟的作用,即中國已進入流動性陷阱。

數據表明,中共央行雖然大放水,但錢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也沒有掌握到普通人和中小企業手上,絕大部分都被中共政府及與其有關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得到。國企借錢去投資基礎設施、政府借新錢去還舊債,其信貸規模占了信貸總量的95.7%。

那麼,今年中國到底會不會出現大通脹呢?

中國目前正處於需求和供給雙降的局面

通脹並不是越低越好。事實上,合理範圍內的通脹(國際慣例為3%~5%),不僅不會增加生活壓力,反而對老百姓有好處,但前提是要確保居民收入的增加。

因為隨著經濟上升、民眾收入增加,百姓對未來預期樂觀、加大消費,這將刺激企業擴大產能、提供更多的商品,從而帶動更多的就業並提高員工收入。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步上升,債務也會隨著收入增長而稀釋。

但實際上,中國目前正處於因需求下降導致供給不得不同步下降的狀態。CPI和PPI的走勢也給予了印證。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月份全國CPI同比大幅回落1.1個百分點至1.0%,環比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0.5%;PPI同比跌幅擴大0.6個百分點至1.4%,環比由上月下降0.4%轉為持平。

CPI的走勢說明居民消費需求低迷。財聯社報導,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丁宇佳表示,這顯示出居民商品和服務消費復甦節奏較慢,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仍待進一步鞏固。

而PPI指標超季節性下跌,主要原因還是需求不足,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上漲卻無法轉嫁到消費品價格。內需方面,居民消費恢復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費中,房地產市場並沒有起色。

數據顯示,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中國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速就開始大幅下滑。今年1~2月的外貿訂單仍舊下滑嚴重,集裝箱在港口堆積如山。

對此,貝克財經報導,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考慮到當前仍處消費修復初期,整體消費力度仍偏弱,3月下游生活資料價格雖有望止跌,但難見明顯上漲。預計3月PPI同比降幅將擴大至-2.0%左右。

CPI漲不上去,PPI持續下滑,反映的實際是整體需求萎靡下的通縮風險。

財信研究院在3月9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PPI和CPI剪刀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的變化。本輪PPI和CPI剪刀差擴大是由上游原材料漲價驅動的,結構性特徵顯著,不是全面性漲價。在國內需求恢復偏弱的情況下,中下遊行業轉移成本能力依然較弱,導致上游原材料上漲對中下游利潤的擠占作用較強,進而壓制中下游企業投資擴產意願。

中國問題專家、時事評論人士石山3月9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印鈔大放水,普通人和中小企業卻沒有從中得到利益。企業生產成本升高卻不敢漲價,掙扎苦等需求恢復;而老百姓收入沒有增加,不敢消費。

石山說,企業最後等到的反而是需求的進一步下降,只能被迫縮減規模、降低產能。隨之而來的就是各行各業裁員降薪,居民的收入下降,對未來預期更悲觀,更不敢消費。

他認為,「中共今年的大放水不會造成大通脹,其根本原因是民眾的收入沒有增加,更不會發生所謂房地產漲價去庫存。這也表明中共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中國房企掀違約潮 中共地方財政受衝擊
中共寬鬆貨幣政策未能拉動中國經濟
【財商天下】停滯與通脹惡性並存 全球經濟因何踏入陷阱
【秦鵬觀察】中國印鈔機再開動 藏經濟虛寒本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