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收入大幅下滑 中共土地財政難以為繼

人氣 2176

【大紀元2023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綜合報導)在中共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因屬於地方基金收入、不用上繳中央,因此近30年來一直是中共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是,去年以來,隨著房市長期不景氣,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幅下滑。有學者表示,中共的土地財政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土地財政」指的是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以及土地相關的稅收來維持的地方財政支出,其中土地出讓收入占到絕對主要部分。

根據中共財政部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4月份,中共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11,761億元(1704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7%。

而在2022年,中共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66,854億元(9689億美元),相比2021年下降了23.3%。

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在今年1月份表示,與土地市場成交規模相關性最高的仍然是新房市場的成交規模。不過,受擔憂期房爛尾、房價上漲預期轉弱、居民收入預期悲觀三重因素影響,中國的新房市場規模明顯縮量,導致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了6.2%;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了21.2%;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0.4%;截至4月末,未售出的掛牌商品房面積則同比增長了15.7%。

浙商證券預計,如果房地產銷售無法改善,今年下半年中共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概率仍會相對低迷。

中國經濟學者任澤平在今年4月份發文表示,伴隨人口轉入負增長,中國的房地產大開發時代已經落幕,土地財政模式已經難以持續。

文章說,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趨勢加重,15至64歲勞動力人口見頂。202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中國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這些都對中國的住房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

任澤平認為,過去中共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財政,房地產的直接稅收及土地出讓收入貢獻財政收入超三分之一,地價占房價6成左右。但是,隨著中國人口見頂,房地產已處在下行拐點,土地財政長期可持續性較低。

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中共土地出讓收入與房地產專項稅合計占地方財政收入比例從26%持續攀升至36.7%,2022年受土地市場低迷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高增影響,其占比出現回落。

哪些省的土地財政依賴度高

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持續流入、土地市場需求旺盛,土地出讓收入在地方綜合財力中的占比(即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而西部和東北地區則更依賴中央轉移支付。

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的兩名研究人員在去年9月份發布的報告,2021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在25%至64%之間。其中,江蘇、浙江、湖南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均高於60%。

其次是湖北、福建、山東、安徽、四川、貴州、重慶7個省(市),土地財政依賴度都超過了55%;而接近墊底的雲南、甘肅、新疆、寧夏4省的依賴度在30%至39%之間;而依賴度最低的西藏、內蒙古兩省分別只有29%和25%。

另外,北京(41%)、上海(41%)等一線城市的土地財政依賴度也相對較低,原因是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交易逐漸轉向存量房。

用什麼替代土地收入

土地財政不行了,如何彌補土地出讓金下滑帶來的財政資金缺口,成為中共各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中共專家建議中國減少對土地財政依賴,轉型股權財政,強化國有股權的市場化參與度;還有的認為,中國的土地財政應該向稅收財政轉向。

對此,旅居英國的資深金融從業人士方奇6月10日向大紀元表示,轉型股權財政目前來看不太可行。因為之前中國有房市和股市兩個資金蓄水池,吸收了大量的流動性。現在如果單靠股市,一個是體量不夠大,另一個是老百姓沒有股權信仰,房子還有個實物,而股票就是一堆數字。所以近幾個月中共大肆鼓動百姓投入股市,但效果很差。

他說,至於徵收房地產稅,現在中國全國聯網可以查個人名下的資產,官員們手中的房產應該也拋售差不多了,立法的程序也走完了。不過,真實行起來還有很多問題,比如之前的土地租賃費用要不要先退還?而且中國的存量房產權很複雜,尤其是一些軍隊住房、政府性住房,處理起來都很困難。

方奇表示,目前中共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分裂加重,中央財政不救助,讓誰家的孩子(債務)誰抱走(解決),地方政府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搞錢,比如賣產業、罰款創收、打黑除惡沒收財產等等,只要能搞到錢維持下去,實在不行就賣編制(即賣官)。而中央對此毫無辦法,只能看著。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中共地方債嚴峻仍大興投資 經濟結構更扭曲
【菁英論壇】中共推土地流轉試點 農村浩劫將至
中國地方債激增 被視為亞洲頭號金融風險
政府沒錢了? 廣西發免責公告:國企欠債自負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