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AI相助照顧重症 成功預測脫離呼吸器時機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醫院重症照顧,若能得到AI相助,可以讓危急病人得到更妥善照顧。奇美醫院於27日發表一項「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人工智慧系統」,讓脫離呼吸器的病人免於不良反應外,從中發現AI精算出來的脫離成功可能性可達80%,高於傳統小於50%的成功機率。

脫離呼吸器的最佳時機難以評估

奇美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說明,呼吸器是一把雙面刃,它是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以下簡稱ICU)病人續命的重要維生儀器,但是也可能引起呼吸器(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相關的合併症,如感染、肺損傷等,同時它也會造成醫療資源龐大的支出。

雖然臨床上70%病人能嘗試呼吸器脫離及移除,但是脫離呼吸器的最佳時機有時難以判斷,過早或過晚脫離呼吸器都可能引發不良反應:如有時醫生低估病人呼吸能力,造成病人自己拔除管路,引起聲帶受傷;若延遲拔管,病人可能每天增加1%至3%的呼吸器相關肺炎機會。

奇美醫研發「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人工智慧系統」

傳統的呼吸器脫離評估準則無法適用於各種病人,且無量化數據;而且醫療人員工作繁忙,無法事事即時精確。過去雖有許多文獻針對預測呼吸器使用作過探討,然而對於臨床應用上卻少有說明,較無法做為臨床參考運用。

有鑑於此,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以人工智慧(AI)技術,於2016年率先拋出「以儀器資料拋轉整合管理平台建構呼吸雲」,並以物聯網技術建立奇美「呼吸雲」,透過呼吸雲來接受數據,提升模型預測能力,該技術榮獲2017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醫療機構組金獎。

經過不斷的測試與改良,前後費時近2年,克服技術挑戰,將現有ICU系統與呼吸治療系統結合,於2018年完成「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人工智慧系統」,輔助醫療人員準確預測重症病人脫離呼吸器的臨床決策。

該AI系統也適用新冠疫情專責ICU

該人工智慧系統於2020年上線使用至今,具體效益亦逐漸顯現。奇美醫院除每年可節省2,800萬元的ICU費用外,因為AI介入後,ICU非計畫性拔管的人次及比率有明顯下降(介入前後3年分別由60位降到42位);而AI運用在最近新冠疫情的專責ICU,同樣也大幅降低使用呼吸器(平均14.4天降到7.7天)及ICU天數(平均15.8天降到9.8天),成功拔管率也大幅提升(72.7%上升到86.4%)。

奇美醫院推出該AI系統參賽,不僅榮獲生策會主辦的2020國家新創獎,後續更取得經濟部專利。經由成功的經驗,奇美醫院希望不只獨善其身,未來更能兼善天下。◇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