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影評:偵探片也能結合超自然元素

文/蔡宜霖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人氣: 7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9月16日訊】由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自導自演的名偵探白羅系列電影,此前已推出過兩部作品,今年的第三部電影《威尼斯魅影謀殺案》(A Haunting in Venice)除了過往的偵探推理元素外,更首度增加通靈、鬧鬼之類的面向,能讓偵探辦案的過程更為離奇。

故事的時空背景為1947年的歐洲,此時比利時名偵探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正在義大利威尼斯悠閒地過著退休生活。本來不打算再接案件的他,如今因為受邀參加一場通靈聚會,從而再度捲入命案,白羅除了被迫重新出山,設法找出幕後元凶外,與鬧鬼有關的事物更在辦案過程中不斷困擾他,也讓案件變成科學推理與怪力亂神元素的交鋒。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羅系列的前兩部作品都包含一定的舞臺特色,就首部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來說,豪華的蒸汽火車便與案件發展息息相關;而在《尼羅河謀殺案》中,古埃及的文明遺跡、尼羅河沿岸的水岸美景,均能營造良好的埃及異國氛圍。至於本片《威尼斯魅影謀殺案》,義大利威尼斯的水都風情自然是一項賣點,儘管各類水道僅屬於點綴性質,但能為作品再度帶來不同的視覺特色。

男主角個人心態 成有可塑性的面向

肯尼斯·布萊納版本的白羅固然已是第三度登場,不過男主角的個人層面在本片依然能營造不同特色。白羅辦案無數,在民間享有盛名,日常生活更不乏身邊人潮不斷的熱烈氛圍;然而他卻對辦案不再抱有熱情,兩者相比足以為角色的生活情境,營造出強烈的反差感。這類心態面向往後也得到進一步刻劃,藉著個人信念受到衝擊展現事出有因,使心態層面趨於飽滿,也替角色增添值得塑造的要素。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傳統的偵探推理作品,均比較強調科學邏輯、著重在偵探辦案的嚴謹,相信任何離奇事務都能靠推理找出合理解釋。不過在《威尼斯魅影謀殺案》中,怪力亂神的色彩則相當濃烈,且早在案件開始前就有所著墨。例如一場宛如西方皮影戲的表演秀,就能靠虛構的故事渲染鬧鬼元素;年輕女子艾莉西亞意外身亡的昔日事故,在細節上更具有不尋常之處,能進一步深化電影的離奇色彩。

通靈活動的元素 能有效渲染詭譎氣氛

此類面向屬於營造氣氛或為故事做鋪陳的性質,往後隨著靈媒現身、通靈活動正式舉行,與靈異事件有關的面向則能更為飽滿。活動進行的當下,靈媒本身宛如被亡魂附身的特殊情況、打字機這類物品所展現的特別之處、環境本身的詭譎氛圍,均足以讓神祕氣息電影增色。飾演靈媒的楊紫瓊本身亦有奧斯卡影后的頂級實力,在演技層面同樣能為靈媒一角加分。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羅就像許多偵探一樣,對怪力亂神較嗤之以鼻,因此有關通靈活動的戲碼,也能包含偵探與靈媒的交鋒。相關戲碼亦能兼顧劇情上的曲折效果,白羅設法從科學層面拆招,靈媒也在通靈層面給予有力回應,能讓劇情走向不會流於偵探拆穿騙局這類簡單套路,而是在刻劃雙方交鋒時,繼續深化神奇事物的懸念。

案件與辦案過程 均能展現足夠觀賞性

案件的發生,自然是偵探類電影的核心要素。《威尼斯魅影謀殺案》的命案不只一起,首起事件與通靈活動有某種密切關連,加上時機點頗為突然,能有效推升當下的戲劇張力;第二起命案更有著密室殺人、宛如不可能犯罪的離奇效果,能有效營造案情急轉直下的氛圍。片中還包含未造成命案的犯罪事件,且受害者的身分頗具分量,能讓事件的性質更為離奇。諸多層面的詮釋,能使案情本身的緊繃氣氛與破案難度,均得到升高。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羅辦案的過程中,劇情看點更不僅止於推理解謎的部分,許多情境都能營造宛如房屋鬧鬼的氛圍。此類情境的塑造也較為飽滿,不論是水龍頭的情況、白羅所看到的景象、房門與屋外傳來的動靜、偶而會傳來的不明聲音等,均能深化詭譎氛圍。就尺度的呈現而言,則比一般的鬧鬼題材作品溫和許多,能保持偵探片的調性,但足以讓本片的奇幻性質比諸多同類作品更強烈,有效深化作品特色。

辦案過程自然包含實際層面的元素,相關內容的看點包含不同面向。由於通靈活動的參與者包含一位推理小說作家,這也讓白羅查案的過程多了一位搭檔,使白羅作品也得以擁有類似華生般的角色。查案過程自然包含逐一詢問相關人士,約談內容均能發揚合理價值,時而展現角色的個人特色或處境,時而讓往事的輪廓更飽滿,諸多對話與對手戲均具有足夠意義,不會淪為濫竽充數。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謎團的揭曉較為循序漸進

許多作品都會在最終高潮來臨時,再讓偵探一次性向大眾揭示所有謎團。不過,《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對於謎團的揭穿則稱得上循序漸進,白羅不同階段的訪談與調查,得以體現不同層面的進展。片中諸多配角暗藏的小祕密,得以在案情徹底明朗化前先攤在陽光下;部分祕密的破解,則能讓此前不起眼的情節展現更高價值,並讓角色關係顯得更有戲劇張力。相關情節的安排,能讓偵探解謎的內容更飽滿,使本片在離奇元素的渲染下,不至於流失偵探片精髓。

命案真相的揭曉,自然是本片的最終高潮。凶手身分的曝光稱得上頗具震撼效果,白羅解謎的過程,亦能展現當下命案與昔日有女子喪命的往事,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密切關連;做案過程與動機的闡釋,則能體現合理的邏輯與說服力,使名偵探的光環在言談間得到有力突顯。且最終謎團的揭曉不僅止於凶手的身分,還包含金錢面向,該面向的真相則溫和許多,使電影不至於完全聚焦在正邪大戰的緊繃感。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男主角恢復信念 使結局更有美滿色彩

較特別的是,白羅儘管也對片中的靈異現象、鬧鬼事件給予科學解釋,但《威尼斯魅影謀殺案》並未完全捨棄具有神祕氣息的元素,而是讓結局的調性更為開放性,展現不落俗套的一面。白羅信念流失的個人背景,如今也在此類情境加持下,得以往良善面向轉變,為作品畫下更圓滿的句點。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除了具有偵探片該有的嚴謹推理外,對靈異、鬧鬼等元素的運用稱得上較為大膽,能讓推理類作品展現不同風貌,更證明科學邏輯與超自然元素並非絕對無法兼容,只要劇本處理得當,同樣能一起發光發熱。◇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劇照。(迪士尼提供)
《威尼斯魅影謀殺案》電影海報。(迪士尼提供)

責任編輯:黃珊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