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申诉专员揭1823每年有257万来电未能接听

人气 7
标签: , ,

【大纪元2024年03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日香港报导)申诉专员公署(7日)发表主动调查报告,发现热线1823过去6年每年平均处理约195万宗查询,但接听能力不足,长期未能达到“至少80%来电于12秒内获接听”的服务指标。另外,若剔除被转驳至留言信箱的来电,1823每年平均只能接听42%来电,约有257万来电未能接听。报告亦指,1823未能有效处理跨部门及权责不清的投诉。

公署调查发现,1823接听电话能力未能应付需求,12秒内接听来电的比率只介乎61%至74%之间,长期未能达到“至少80%来电于12秒内获接听”的服务指标。报告又指,按效率办统计方法计算,1823每年平均能处理约68%的来电,当中包括被转驳至留言信箱的来电,若剔除此类来电,1823实际上每年平均只能接听约42%的来电,即每年平均有约257万的来电未获职员即时接听。

公署指,虽然1823于2023年的表现有所改善,并在同年年底完成电话系统更新工程,但认为1823须持续监察并适时检视,以进一步提升接听电话比率。

公署又发现,1823未能有效处理跨部门及部门间权责不清的投诉。按现时机制,政府部门如拒收转介个案,须提供原因及建议转介部门。当个案涉及多个部门和权责不清,导致有两个部门都拒收个案时,1823会启动上呈机制。

调查指出,1823在过去6年平均每年接获约55万宗投诉,因部门拒收而透过上呈机制处理的每年平均约有7,400宗,其中约4,100宗个案需时30天以上才完成跟进,超出各政府部门一般回复时限,有约560宗超过半年仍未完成跟进。公署指,有关个案多涉及部门未有适时回复1823、未有就拒收解释,及部门间反复就分工及权责有争议,公署认为情况并不理想。

公署发现,1823在厘清部门权责时,往往是“有责无权”,既无法掌握所有部门的具体工作及职权范围,亦无权指令部门接收个案及跟进。当有权责争议,1823只能逐一查问各部门,并按指示或建议转介至其他部门,直至有部门愿意接收个案。

公署就1823现有问题,提出13项建议。当中包括强化处理跨部门且权责不清的投诉个案之能力,就涉及地区问题及重复出现权责争议的个案,制定一套机制及订定相关工作指引,将上呈工作制度及恒常化,以便有系统、适当把个案上呈民政事务专员或“地区治理专组”;为确保个案获适时转介,如部门拒收个案须在指定时限内回复1823并解释原因,若部门未有跟从,1823可直接启动上呈机制。@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调查:53%受访者不满财政预算案 仅1%有参与咨询(有片)
港社协促政府助基层劳工转型 免被科技浪潮淘汰
彭博:香港多间大型律师行减少租用中环办公空间
港海事处处长被揭换人 政府无主动公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