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石碑幾許傳奇 麥大唐代文物中國碑修復記

【大紀元2024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譚雅加拿大蒙特利爾報導)麥吉爾大學收藏保存103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複製品,經修復後近日重新面世。此事由華人社區鼎力相助,義務完成。工藝美術師譚超鴻先生作為石碑修復主持人參與了全過程。

2022年的一天,正在開車的譚超鴻,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有塊中國碑需要修復,找到華人社區,問是否有興趣。向來熱心社區公益的譚超鴻欣然應允,當天即與眾人前往麥大洽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一座唐朝石碑,記述景教(註:唐代正式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亦即現今的東方亞述教會。——維基百科)最早在中國流傳的情況。此碑被認為是見證中國唐代與外來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物,也是西方學者推崇的重要宗教文獻。該石碑原件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麥吉爾大學保存的是複製品,說起它的歷史,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千年古碑的傳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於唐超建中2年(公元781年)在長安大秦寺落成。石碑高2.79米,寬0.925米,刻有1,780個漢字。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教派,「大秦」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

碑文記載,大唐貞觀9年(公元635年),有一個從古波斯來的傳教士叫阿羅本,歷經長途跋涉,來到中土拜謁。他受到禮遇,獲唐太宗接見,准其傳教,並為其建寺,從此景教在中國開始傳播。碑文的敘事,從唐太宗貞觀年間起,直到唐德宗建中年間,跨越近150年。

隨著歷史變遷,石碑也曾遭遇劫難。唐代會昌年間(845年),武宗滅佛殃及景教,此碑被埋入地下。

斗轉星移,800年後的明朝末年(1623年),此碑被偶然挖出,重見天日。當時的西方傳教士得知後,爭相拓片,譯成本國文字寄回歐洲。出土後的石碑隨後被移入附近寺廟保管。

清咸豐年間重造了碑寺,但不久後在戰亂中焚毀,石碑曝露荒野多年。歐洲某公使館曾請求清朝總理衙門設法保護。

1902年,丹麥人赫爾姆(Frits Holm)出三千金買下石碑,欲運往倫敦,被陝西巡撫派人出面制止。經過協商,赫爾姆獲准運走一個一摸一樣的複製品,而石碑原件最終入藏西安碑林。

赫爾姆回到倫敦後,依照模版又複製了一批,分派給各國大學。1921年,麥大百年校慶之際,赫爾姆將一塊複製碑作為禮物,從歐洲運送給麥大。這就是今天麥大這塊中國碑的來歷。

海外修復中國碑遇挑戰

麥吉爾大學收藏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複製碑修復前與修復後。修復前與修復後的碑(譚超鴻提供)

收藏在麥大的這塊石碑,由於長年疏於保護,已多處破損,無法直立。麥大的教授們希望將其修復,安放在麥大宗教研究院大樓的大堂裡。但因為這塊是石膏複製碑,年久脆弱,校方聯繫過博物館等機構,都不敢承接修復工作。

譚超鴻的出現,對於麥大來說不啻天降喜訊。

專業出身的譚超鴻對結構很有研究,在2022年雙方第一次見面時,他當場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方案:做一個保護的木框架,將碑從教室搬運到大堂;再安裝一個與碑身渾然一體的水泥底座,進行加固。此方案得到教授的認可。

經過一年多的等待和準備,現場修復於今年3月完成。

在修復過程中,還意外發現此碑曾被塗過色。原來,在1921年從歐洲海運來蒙特利爾的途中,碑被海水濺濕,麥大當時做了修復,塗上了一層土黃意大利雲石顏色,而原碑應為淺石灰岩色。譚超鴻和教授們決定改變計劃——仿西安古碑原件將之改變成黑石灰岩材質。

修復過程中,遇到難度最大的是碑上的小字,因為刻得太淺,再次上色可能會把淺字填平消失,這也是教授們最擔心的問題。譚超鴻反覆考量、實驗,找到了合適的方法進行塗層, 「冥冥中托老祖宗的福,最終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他說道。

麥吉爾大學教授的讚譽

3月23日,經過穩固安裝、精工修補的完工作品,在麥吉爾大學的揭幕儀式上亮相。

負責整個項目的麥大Daniel教授開玩笑說「這下可以把西安的原碑換過來了」,足見修復後的效果可以亂真。之後,麥大教授們給華人社區發來感謝信,其中特別提到「感謝工藝美術師譚超鴻先生,以謹慎、細心的研究及超群的技術,使複製碑得以恢復原貌。」

對於主持修復的譚超鴻來說,這是他平生最有意義的事:一則石碑本身有著千年傳奇故事,見證了中華大唐盛世海納百川的胸懷氣魄,以及西方學者為保留這段歷史所做的努力;其次,此次修復石碑凝聚了華人社區的努力,大家都是團結齊心,熱心參與,無償付出,再續石碑傳奇。

此碑現安放在麥吉爾大學Birks Building的大堂內,對公眾開放。

責任編輯:易柯

相關新聞
蒙特利爾法輪功學員紀念4·25和平上訪25周年
大蒙地區68%的人在公共場所講法語
春季暴風雪突襲魁北克省南部
4月8日大日全食 一生一見的天象奇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