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隊轉型建設 意在對抗中共

人氣 2229

【大紀元2024年05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雯綜合報導)美軍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在2022年3月成立之際,就被直接派往菲律賓參加美菲之間的「肩並肩」年度軍事演習。這標誌著海軍陸戰隊的重大編隊轉型建設,明確要在印太地區未來可能的衝突與戰爭中為對抗中共做好準備。本文概括來看一下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是如何發生的。

為戰勝中共軍隊而成立海軍陸戰隊濱海團

據《海軍陸戰隊時報》(Marine Corps Times)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一個軍種的設立目的是能夠向一場地面戰鬥提供兩個旅的步兵和聯合兵種,這場地面戰鬥看起來更像是朝鮮戰爭,而21世紀高科技遠程戰爭中所面臨的「地面戰鬥」與朝鮮戰爭的情況已經是天差地別。

早在2016年,當時的海軍陸戰隊太平洋指揮官大衛‧伯傑(David Berger)中將經過考察後發現,如果不進行根本性變革,海軍陸戰隊將有可能在下一場戰鬥中被邊緣化,甚至更糟。

伯傑將軍也見過展示海軍陸戰隊與中共軍隊作戰的兵棋推演。他認為,為了戰勝共產中國,海軍陸戰隊部隊需要接受新的訓練和裝備,以適應各種規模的作戰;他們還需要能夠進行遠距離軍事冒險行動,並特別專注於陸地和海洋交會的濱海地區。

這是海軍陸戰隊轉型計劃的開始,也促成了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誕生。

近年來,隨著海軍陸戰隊經歷了被稱為「部隊設計」的轉型,軍隊官員們重組了步兵營,拋棄了坦克等遺留裝備,並減少了火炮數量。

同時,海軍陸戰隊增加了無人機、防空設備,並正在開發一種沉船飛彈。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海軍陸戰隊能夠應對未來最迫切的挑戰:支持美國海軍和聯合部隊在太平洋對抗中共軍隊。

海軍陸戰隊的最新軍團,即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將新型無人機和感測技術、防空設備和沉船飛彈組合成一個編隊,專門用於在陸地和海上移動,希望不被敵方注意到,這樣它就可以在必要時發動打擊,保護美國海軍艦艇能夠自由航行,同時阻止中共軍隊進入關鍵陣地和海上咽喉要道。

自2020年宣布新的編隊概念以來,已有兩個濱海團成立:駐紮在夏威夷的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其前身是第3海軍陸戰團步兵部隊,以及2023年底開始駐紮在日本沖繩的第12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其前身是第12海軍陸戰團炮兵部隊。

最後一個海軍陸戰隊濱海團計劃於2027年成立,並以關島為基地。該濱海團將使用輪替部隊,而不是永久駐紮的部隊。

這些濱海團的規模與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相當,約有2,1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水手,但比一個標準的海軍陸戰隊步兵團要小,步兵團中有至少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

這意味著濱海團將以更少的海軍陸戰隊人員和更新的裝備與方式方法參戰,以及留在戰鬥中,其重點是從步兵功能轉變到感知和瞄準功能。

海軍陸戰隊現任指揮官埃里克‧史密斯(Eric Smith)上將表示,濱海團仍然是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的一個版本。他在2023年時對軍事媒體《岩石上的戰爭》(War on the Rocks)說:「濱海團的大小和用途都是為了它的任務而設計的,它是輕型的、致命的和嚴酷的,能夠在其它部隊因威脅而不得不離開時繼續站在武器交戰區裡。」

史密斯將軍還說:「他們正是我們在太平洋地區所需要的。這是完成我們所承擔任務的最佳解決方案。」

這個任務就是幫助美國海軍能夠對中共進行海戰。

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將對共軍防空系統和軍艦進行反介入

海軍陸戰隊過去的步兵和炮兵部隊是為了需要在像朝鮮半島作戰或類似的大規模地面衝突中能夠及時向戰場部署兩個旅的戰鬥兵力。

現在負責領導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戰鬥發展與整合工作的布蘭登‧沃德(Brandon Ward)中校表示,隨著中國軍隊的防空系統和海軍艦隊的不斷壯大,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在需要在這些反介入地區組織任務並創造「機會窗口」,以便美國海軍和聯合軍種能夠帶入他們的武器或部隊。

這需要從重型步兵編隊配備的短程常規火炮轉向遠端打擊系統,例如「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

NMESIS將聯合輕型戰術戰車與遙控器結合在一起,並在車載炮台上安裝了海軍打擊導彈,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單一包裝的移動導彈系統。

美國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濱海作戰小組成員正在利用NMESIS進行新裝備訓練,預計2025財年可以投入使用NMESIS。

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指揮官約翰‧勒哈恩(John Lehane)上校表示,該團的感測能力甚至比導彈更為重要。海軍陸戰隊高級領導人強調偵察和反偵察能力是海軍陸戰隊的關鍵貢獻。

勒哈恩上校說:「我們正在為(戰鬥)指揮官提供一支低特徵團隊,能夠站在武器交戰區內。他們給出的信息是,這不會危及一個價值16億美元的驅逐艦,或當你們的高價值資產存在風險時,我們可以為你們承擔風險。」

海軍陸戰隊濱海團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濱海戰鬥隊、濱海防空營和濱海後勤營,由三名中校軍官分別領導,但全部由團部指揮,團部下設一個指揮總部和服務連、一個通訊連和一個遠程無人水面艦艇連。

團部有各領域的專家,可以組織執行單獨的任務。

濱海戰鬥隊下轄3個步兵連、一個火力指揮中心、一個工兵排和一個中型導彈連。

濱海防空營重點有一個空中控制炮台、一個地基防空感測排和幾個海上防空綜合系統排,以對抗敵方的監視,以及道彈和無人機攻擊。

濱海後勤營有各種工兵、通訊、補給、燃料和軍械團隊,以小組、排和分隊編制。

海軍陸戰隊濱海團成員的軍銜也都提高了一到兩個梯隊,例如,上士是班長的標準軍銜。濱海團總部的人員擁有更多的經驗和知識,他們的軍銜也比其它同等編隊建制的等級更高。

這些在結構、裝備和人員方面的綜合變化為濱海團提供了更強的戰鬥力。

勒哈恩上校說:「這為我們如何使用這個部門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

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成就表現

2022年3月,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成立,並直接被派往菲律賓參加美菲「肩並肩」(Balikatan)年度軍事演習,進行沿海機動和通訊演習。

該濱海團的第一個高水準成就是在2022年7月至8月在夏威夷和南加州舉行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期間擔任的任務。

該團在岸上分散部署了少量戰鬥人員,並配備了NMESIS、感測器以及火力指揮和空中控制裝置。

當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打擊群接近海峽時,這些海軍陸戰隊員就位,並呼叫團部擊沉一艘擋住海軍航母航道的敵艦。

2023年2月,該濱海團進行了第一次與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整合的訓練演習。

這次演習中,濱海團部隊分散在整個南加州,他們像遠征軍先進基地作戰一樣行動——這是未來濱海戰鬥的關鍵概念。

該團在加州彭德爾頓營(Camp Pendleton)設立了一個用於空域監視和控制的感測節點和一個火力節點,另一個火力節點設在加州的海軍陸戰隊後勤基地巴斯託(Barstow)。

該團總部位於聖克萊門特島(San Clemente Island)的信號情報和電子戰部門使用電磁頻譜設備來掩護友軍不被敵軍發現。

包括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第3海軍陸戰師的部分部隊充當後備部隊,保衛位於加州二十九棕櫚村(Twentynine Palms)的海軍陸戰隊空地作戰中心,免受扮演敵軍角色的第7海軍陸戰團的突擊部隊的攻擊。

該濱海團利用遠程精確火力、無人機監視和近程防空挫敗了敵軍的突擊部隊,使敵方未能占領其三個預期目標。

2023年11月,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再次作為預備部隊執行任務,這次是與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第四海軍旅和海防團,以及日本自衛隊的夥伴一起在菲律賓參加「卡曼達7號」(Kamandag 7)的軍事演習。

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該濱海團又在美菲的「肩並肩」演習中進行了訓練,包括奪島、沿海實彈防禦和反登陸實彈保衛海岸等3次大型聯合行動,防止住敵方的登陸。

在過去的三年裡,濱海團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編隊,專注於將海軍陸戰隊小隊楔入關鍵陣地,以協調防空和導彈襲擊。

每一次演習都透過電磁戰、感測、掩蔽、探測等遠程通訊和同步工具進行,使各戰鬥小組能夠擊中敵方船隻和其它目標。

軍事專家指海軍陸戰隊濱海團還有不足

美國軍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顧問、退役海軍上校馬克‧坎西恩(Mark Cancian)對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新概念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這一概念仍有待發展。

坎西恩說:「濱海團可以說是精心設計的,但是在衝突開始前將其部署到位或在衝突開始後對其保持補給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2023年初,坎西恩在CSIS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系列兵棋推演,模擬中國武力入侵台灣。兵棋推演顯示,在戰鬥期間為在中國武器交戰區內的美國部隊提供補給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試驗遠程自主潛水器以提供海上補給。

坎西恩說:「當你在武器交戰區內並且以小單位作戰時,這有一個巨大的風險(為提供補給)。」

這位退役的海軍上校表示,海軍陸戰隊官員關於部隊將「靠陸地活下來」的言論並不成立。

他說:「你可以買到食物,也許可以購到燃料,也許可以獲得卡車,但你無法獲得你真正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導彈。你不可能去菲律賓當地的商店買到『魚叉』(Harpoon)導彈。」

不過,坎西恩喜歡反艦導彈的發展,他說:「我認為這對於西太平洋的海軍戰役至關重要。」

此外,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創建也引起了爭論,包括來自一些退休海軍軍官、將軍和主要高級領導人的反對聲音。

海軍陸戰隊作戰發展司令部前司令、退役中將保羅‧范‧里珀(Paul Van Riper)認為,向濱海團的轉變需要太多的權衡,這也犧牲了聯合兵種的機動性。

范‧里珀將軍質疑海軍陸戰隊濱海團部隊能否在衝突開始之前就部署到位,如果他們能夠達到這樣,那麼他們又能否隱藏好自己而不讓敵方發現。

范‧里珀將軍說:「這個概念假設在戰爭開始前中國軍隊不會知道(美軍)濱海團的部署位置,而他們的位置與他們發出的電子和物理信號相一致。」

第12海軍陸戰隊濱海團指揮官彼得‧埃爾特林漢姆(Peter Eltringham)上校表示,他的部隊位於日本沖繩的陣地,這使他們能夠定期與日本自衛隊一起訓練,而所有訓練都在第一島鏈內。

埃爾特林漢姆說,在沖繩的部署可以讓這支濱海團在衝突前就參戰到位。

第3海軍陸戰隊濱海團的指揮官勒哈恩上校也強調,他們與菲律賓等夥伴和盟友的合作對於在衝突發生前進入該地區是至關重要的。

勒哈恩表示,自從成立以來,該濱海團已經演練能夠「立即」將海軍陸戰隊人員和裝備從第三島鏈轉移到第一島鏈。

范‧里珀將軍質疑的另一個問題是,一旦海軍陸戰隊發射導彈,他們能否足夠快地移動離開以避免可能在幾分鐘內遭到敵方的火力反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試驗一項中型登陸艦計劃,該計劃要求建造一艘200英尺至400英尺長的船舶,擁有8,000平方英尺的貨艙,並將為海軍陸戰隊提供低調的「岸到岸」(shore-to-shore)連接器。

目前,海軍陸戰隊正在使用一艘254英尺長的船尾登陸艦(一種改裝的商業近海補給船)來測試這個概念。

在等待中型登陸艦部署期間,濱海團依靠海軍陸戰隊和聯合部隊的能力,例如C-17、魚鷹、C-30、CH-47運輸機和黑底運輸艦、陸軍後勤支援艦以及海軍遠征快速運輸艦的支援。

與中共軍隊相比,范‧里珀也對濱海團的打擊能力感到擔憂。

中共軍隊已經建立了由艦艇、潛艇、遠程戰鬥機和導彈系統組成的區域防禦網絡,可以打擊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目標,覆蓋日本、菲律賓全境和印尼大部分地區,也就是說,中共軍隊從中國大陸的打擊射程可達1,000海里。

而濱海團的導彈打擊射程只有120海里。

范‧里珀將軍認為,美國現有的平台,如海軍潛艇、驅逐艦和空軍戰鬥機,其彈藥射程更遠,能力更強,超出了濱海團的能力。

勒哈恩上校則表示,濱海團的一些重要特點是其濱海防空營的防空能力,以及濱海作戰小組奪取和保衛海上陣地的能力。

海軍陸戰隊已對濱海團下了很大的賭注,他們最終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三個完整的濱海團,以幫助美國海軍做好與共產中國在海上進行激烈戰爭的準備。

隨著海軍陸戰隊濱海團與其它國家的部隊進行合作和共同訓練,每一次新的演習都會檢視濱海團多年來轉型的核心概念,並持續改善濱海團的戰鬥效力和表現。

責任編輯:任子君#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美日菲攜手抗共 打造網格狀圍堵聯盟
美菲舉行高層3+3會議 應對中共南海挑戰
美菲肩並肩軍演 模擬在近台灣島嶼擊敗登陸敵軍
美日澳菲組新四方聯盟 成美印太戰略核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