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電商低價搶海外市場 或成「靶子」

人氣 4302

【大紀元2024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在中共稅收優惠政策及補貼的支持下,自2022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在全球快速增長,引發歐美國家對這些電商規避關稅、傾銷、環保、知識產權和勞工剝削等質疑。面對中國電商低價搶占海外市場,多國已經開始警惕,且在尋找方案反制。專家也表示,中國跨境電商已經被盯上了,以後的日子可能不會好過。

中國電商低價搶占海外市場

中共新華社2023年11月底報導,過去5年,跨境電子商務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由不到1%上升到5%左右。2023年1至9月,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規模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

2020—2022年疫情期間改變了全球消費者習慣,線上購物需求增加,B2C跨境電商呈爆發增長,AliExpress(速賣通)、Shein(希音)、Temu等平台開始擴張。2022年後則是中國跨境電商集體出海時期,國產品牌大量出海,中小企業藉助電商平台湧向海外。

其中拼多多旗下的Temu復刻拼多多在國內的模式,將中國供應鏈優勢帶來的極度性價比輸出至海外,比如2.99美元的空氣炸鍋,1.87美元10雙的襪子。有數據顯示,Temu上的鞋服、日用百貨等價格比競爭對手低30%—50%。

自Temu應用2022年9月登陸美國市場,成為2023年美國下載次數最多的iPhone應用。2023年4月登陸歐洲以來,根據ECC KÖLN的最新研究,32%的德國消費者在Temu上購買商品,而去年的比例僅為11%。

從事外貿行業的加拿大魁省許女士對大紀元表示,Temu跟Shein還不一樣,Shein主要是仿製歐美品牌的服裝,再讓中國廣東的服裝廠給它做出來,名聲不好,經常惹官司,所以它去美國上市不太可能成功。Temu等於誰都可以在這個平台把貨擺出來賣,和亞馬孫類似。

這些中國跨境電商以驚人低價與品種豐富來吸引用戶,但其它方面乏善可陳。德國《商報》指出,Temu顧客抱怨說儘管有免費退貨條款,但仍不得不和賣方爭論不休,或者退款遭拒,Temu還非常積極地刪除負面的一星評論。亞馬遜和德國電商平台Otto等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

Temu應用。(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這些跨境電商快速擴張首先就是價格便宜,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運輸費用的成本都非常的低,再加上政府給跨境電商補貼,把所有能夠拿到的優勢都占盡了;其次進口國家對它沒有防備;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現在中國經濟整體在滑坡,大量的企業都不景氣,現在很多都轉型和跨境電商結合起來。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拼多多的Temu和Shein現在海外發展非常迅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個是大肆地做廣告,從推特到臉書到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都是它們的廣告。

「再一個是價格非常低,甚至到非常荒唐的程度。比如美國市場上賣一個衣服、用具等小商品,可能要二三十美金,它可能只賣一塊錢。而且還免運費,因為現在歐美通貨膨脹嚴重,大家都想省錢,很難拒絕。實際上這只是那個擴大市場的一個手段,首次購買才給幾乎90%折扣,等變成客戶就不會再有了,但還是非常便宜。」

謝田表示,中國的小商品基本上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可靠,價廉但物不美,都是那種小塑料、小金屬小打小鬧的東西,用了幾次就可能壞掉,有買了一大堆破爛的那種感覺。它還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交貨期太長,像美國人在亞馬遜上買東西,今天買明天就到,最多兩三天就交貨,但Temu等兩三個星期還不一定到。

「實際上美國百貨店都有這些小東西,去一趟百貨店可能買一大袋,也沒多少錢,但是它把這些換成幾十個小包裹越洋運過來,實際上是對資源的浪費。」

政府補貼  輸出過剩產能

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旨在促出口貿易的政策支持,當局一直提供稅收優惠和補貼並放寬行政要求,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自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已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認為是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自2015年以來,中共當局已經設立了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所謂試驗區裡對電商零售出口貨物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對所得稅提供優惠。2018年美中貿易戰期間,中共當局為了反擊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稅,減免了國內出口商的出口稅。

除此之外,像杭州、深圳這樣跨境電商雲集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獎勵措施。杭州去年2月份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企業的資助最高達200萬元,對藉助社交媒體、搜索引擎、跨境直播等開展自主品牌推廣的企業,給予不超過推廣費用25%的資金扶持。還鼓勵企業走出國門「搶訂單」,對參加跨境電商展會的企業最高按展位費的70%給予資金扶持。深圳市2023年對跨境電商創業補貼最高可無償資助45萬元。

許女士認為,這些地方政府是為了搞活地方經濟或產業。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比方說江西有茶葉,河南有地瓜粉,假如這些地方政府想要把茶葉和地瓜粉銷到國外去,那麼跟外銷掛鉤的業務很可能給多少獎勵,或建海外貨倉的話,可能給一定的財政資助或優惠貸款。

「不管是免稅減免稅,減少出口稅,或出口退稅,所有這些都是政府補貼的一種。」謝田表示,中共實際上是積極扶持,給免稅等優惠,支持補貼這些電商進攻海外市場。用這種方式繞開關稅,直接進入歐美市場,來增加它的出口。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對出口有一定的優惠跟補貼,但國際慣例是,補貼跟優惠不能夠損害他國的利益。通過補貼來導致賣價比別人的成本還要低,就相當在扼殺他國的產業,這就是惡性競爭或惡性補貼。從道義上違反了國際公平競爭的原則跟精神,一般會受到對方國家的制裁。

黃大衛說,尤其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時也收到了很多補貼,還利用美國800美元以下國際郵包不需要繳稅的漏洞,把大量的商品化整為零出口到美國,那些連郵寄成本都根本不夠支付的三塊九毛九、四塊九毛九小包裹傾銷到國外,沒有給當地帶來稅收,同時對歐美國家的小商品的市場跟輕工業品來說是毀滅性打擊。

「在2018、2019年美中貿易戰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的時候,他們已經通過這種方式,通過各種補助去進軍美國市場,達到繞開關稅壁壘這個屏障。」他說。

中共大力扶持跨境電商海外擴張的另一個目的,可能是輸出過剩產能。

李恆青表示,尤其是中國房地產垮了以後,房子在不斷地降價,老百姓的財富在快速地縮水。這個時候它得想辦法去另闢蹊徑,一個重要的機會就是搶占國際市場,把國內的過度的產能,大量的傾銷到世界各地。

謝田表示,「這種小商品產能過剩的問題還不是那麼嚴重,影響也不太大。大一點的產能過剩,汽車的產能過剩,電動車產能過剩,問題就很嚴重,因為它先期的投資很大,生產規模也很大。」

謝田表示,你可以說它就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自救辦法,但是實際上是以鄰為壑,光顧自己賺錢,將失業出口到其它國家去,害了別人。

數據安全擔憂

Temu等電商平台依賴於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包括搜索和點擊次數等消費傾銷數據,雖然Temu聲稱保證個人數據的安全,還強調歐洲客戶的數據存儲在歐洲。但安全分析公司 Joe Sandbox將Temu評為「惡意」的應用程序。

5月16日,一個歐洲消費者團體指責Temu使用「操縱手段」,違反了歐盟的在線平台法規,未能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賣家的關鍵信息,讓消費者花費超出他們意願的金額,或使關閉帳戶變得複雜。

圖為拼多多APP。(唐詩韻/大紀元)

而且中共一直認為,這些民營企業的數據應被視為一種國家資產,可根據政府需求而加以利用或予以限制。

謝田表示,美國消費者這些個人資訊,從名字地址到購買金額、購買願望,還有信用卡,這些都有了。在美國有了名字和地址、郵政編碼的話,就可以直接去聯繫這個人,連家庭收入都可以估計出來。

李恆青表示,快時尚平台這一塊大數據收集,像政要、國家公務員喜歡穿啥衣服、喜歡什麼東西,只要取向的是公共的、開放的,不會有什麼問題。但用戶的銀行信息,包含家庭的地址等,這有點恐怖。美國的個人信息都是受到保護的,但中共政府經常是不受約束的去拿別人的信息,沒有人來管束它。

黃大衛表示,這些跨境電商一直以來都在悄悄收集用戶數據,國內大量的大數據基本上就是把那些用戶的隱私毫無底線、毫無節制、毫無法律法規意識的方式去盜取、挪用、出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樣的這些電商平台對於外國人來說更加不會手軟,相信電商平台肯定在數據安全方面,把歐美大量用戶的具體個人信息跟銀行信息,都會洩漏、濫用和出賣,嚴重威脅到歐美居民的安全,當然也會影響到國家安全。」

歐美反擊

Temu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還是在於其合規性,面臨著很多諸如規避關稅、傾銷、環境可持續性、知識產權和勞工剝削等疑問,目前已遭到了歐美等國家的反擊。

去年夏天美國國會報告指出,中國快時尚電商低價是因為強迫勞動以及利用美國郵政漏洞;瑞士非政府組織公眾之眼(Public Eye)在5月份的報告中指出,儘管中國快時尚巨頭Shein承諾改善工作條件,但它的一些供應商的工人每週仍工作75小時。

歐盟2021年開始對小額進口商品徵收增值稅,2023年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歐盟關稅改革提案」,計劃取消目前150歐元以下進口貨物免關稅的政策。法國去年出台了打擊低成本快時尚的《2129法案》,要對其產品徵收生態足跡附加費。

韓國監管機構今年4月份對Temu展開了調查,懷疑其存在虛假廣告和不公平行為。

謝田表示,現在不只是警覺,中國跨境電商已經被瞄準了,下一步就要看射出來是子彈,還是炮彈、導彈?這些電商的日子以後肯定不會好過。

他說,Temu等平台利用了萬國郵政聯盟的一些漏洞,現在從中國寄到美國來的小包裹,可能比美國國內郵費還低,這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按真實的價格來收運費的話,中國電商可能就很難再存活下去。

「但郵政聯盟要取消的話,也有技術性的難題,因為小包裹數量太多,如果幾塊、十塊錢的小商品,每一件都要徵稅的話,不知道海關能不能吃得消,實施起來可能會比較麻煩。」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李恆青提供)

李恆青表示,政府實際上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如果這種廉價的商品大量地傾銷,最後把本國的產業空心化了,完全依賴於中國或其它國家,同時在本國就造成了大量的失業,政府就失職了。

李恆青表示,在中國剛開始簽訂WTO的時候,有包括降低關稅、競爭准入等幾百個承諾,中共政府強烈要求保護自己汽車、家電產業等,因為競爭不過,關稅很高還要給出口企業補貼。當時西方通過談判最後也都同意了,但是沒想到中國進入WTO已有二十多年了,早超出了當初保護自己企業的狀況,實際上現在把西方產業都打死了。

他說,中(共)國也要明白這個道理,它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不是初出茅廬的國家了。現在中共反過來說我們的企業是在自由市場競爭當中練就了本事,贏得了市場,那個話在西方人聽著是很刺耳的。

李恆青表示,現在大家已經找到了,原因就是來自中國的惡性競爭,把本國產業都給擠死了。現在國際社會都認同這一個觀點,那怎麼辦呢?那就是要對你進行懲罰,進行封鎖。像拼多多的Temu也好,Shein也好,未來在歐美會受到很多的限制,加了這些各種收費以後,產品不會再那麼便宜了,它就慢慢就變成這個樣子。◇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把李強稱為李克強 澳總理口誤?
廣西北海取消綜合行政執法局 網民熱議
廣東梅州暴雨有村鎮失聯 居民:低處全軍覆沒
澳總理見李強直呼「李克強」引熱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