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騙子冒充親友 禮品卡欺詐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禮品卡使用方便,許多人把禮品卡充值後作為禮物送給親友。但是禮品卡也受到騙子的青睞,這是因為禮品卡跟現金類似,消費後不會留下痕跡,很難追蹤。

英國還有另一類跟禮品卡有關的欺詐。騙子會冒充親友給受害者發送信息,要求他們幫助購買禮品卡,然後提供禮品卡後面的激活號碼,這樣騙子就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從網上購物,迅速把上面的資金花光。

比如,Saga保險公司近日公布了一封騙子冒充好友發給一名該公司用戶的詐騙短信。

騙子說:「你最近怎麼樣?我因為喉炎導致嚴重的喉嚨痛,無法通電話。我能請你幫個忙嗎?」

收信人:「嗨,我很好。當然,說吧!希望你沒事….聽起來很痛?」

騙子:「謝謝你的回覆。我需要為我患有四期間皮瘤癌的侄女買一張Google Play禮品卡,今天是她的生日,但我現在不在城裡,無法親自購買。我嘗試過從網上購買,但不幸的是沒能成功。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在你附近的商店幫忙購買一張。我會報銷你的費用;請告訴我你是否能幫這個忙。期待你的回覆。謝謝。」

幸好,接到短信的人感到「朋友」今天的說話方式跟平時不一樣,所以沒有上當。

騙子利用人們的好心

代表英國銀行的機構UK Finance的戰略性欺詐預防部門負責人馬斯凱爾(Paul Maskall)表示,這類詐騙中,騙子往往會試圖利用人們的好心,「情感因素至關重要。如果我是個罪犯,我會試圖操縱你的情緒,讓你按照我的意願行事」。

儘管大多數人都知道要保護自己的銀行信息,但他們對禮品卡的防範意識卻相對較弱,這使得禮品卡成為其它類型金融詐騙的理想工具,例如交友詐騙。

薩里郡警方在其官方網站上說:「詐騙者通常會要求受害者將錢款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然後通過銀行轉賬、MoneyGram、Western Union、iTunes代金券或其它禮品卡轉給第三方。這些情況很可能涉及洗錢,你可能因此觸犯法律。」

如何識破騙子的圈套

馬斯凱爾說:「(騙子)可能會說:不用麻煩銀行轉賬,直接買禮品卡然後把激活碼發給我更簡單。」

騙子也會通過社交媒體來找到你,「當你在 Facebook 上瀏覽時,可能會看到一個看似正常的廣告,但當你點擊進一步了解時,你會發現需要購買禮品卡才能參與活動。這時你應該停下來,自問這是否是詐騙」。

騙子還會冒充官方機構,比如駕照管理部門DVLA或者稅務部門HMRC,告訴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的信息,或者使用權威性的手段,迫使你當場做出決定。因此,要對冒充官方機構的騙子保持警惕。

反欺詐機構強調,沒有任何機構會要求你購買禮品卡來支付賬單或罰款,所以如果你感覺有哪裡不對,對它產生質疑,這是對的。

所以最關鍵的一條是在你急忙去購買禮品卡之前,一定要三思。馬斯凱爾說:「停下來,抽出時間,花五分鐘,反思整個情況,對其進行質疑。質疑你的情緒反應。如果你不幸成為詐騙的受害者,應立即聯繫銀行,並向Action Fraud報告。」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