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護理新生兒臍部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臍帶是胎兒在母體內由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胎兒出生後,在無菌條件下斷臍包扎,24小時後基本乾枯,逐漸脫落。在存留著的那一部分臍帶脫落之前,必須用一塊消紗布覆蓋包扎。被結扎的臍帶一般在生後3~7天就會自然脫落,臍帶脫落後仍有一個創面,極易感染而發生臍炎,故我們應小心護理新生兒的臍部。

  要經常注意局部的清潔、乾燥,不要將尿布蓋在臍窩上,特別應及時更換尿布,以免污染臍部。洗澡時要避免髒水污染臍部,洗澡後要更換襯衣。

此外,每天在臍根部塗75%酒精,這樣可以促進臍帶乾燥脫落;如果臍部有滲出物,可以先塗2%碘酒消毒臍窩,然後再用75%酒精退碘,以免灼傷皮膚;

也可以塗2%龍膽紫液(俗稱紫藥水),不用包扎。如發現臍周皮膚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及臭味,可能是臍炎,應立即到醫院診治,以免局部炎症擴散,釀成局部蜂窩組織炎,或細菌從臍部侵入身體,引起新生兒敗血症等重病,後果不堪設想。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胎儿在母体内的体温比妈妈高0.50℃,出生后进入外围环境,即使分娩室温度高达24℃,比新生儿体温还是低13℃,这么大的温度差,加之新生儿自身特点为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使其散热更快,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在中性温度下约6—8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的l一2天内体温仍不稳定,所以生后头2天不主张洗澡,尤其冬天要加强保暖,以免热量散失。
  • 給新生兒餵生蛤蜊,免疫力會比較好?比較好帶?台中市一名嬰兒的家長迷信民間偏方,餵食小嬰兒生蛤蜊,造成嬰兒細菌感染,口腔嚴重潰爛,所幸及時送醫沒有併發更嚴重的全身性感染而送命;醫師提醒家長不要輕信沒有根據的偏方,以免造成憾事。
  •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儿童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00克,男孩比女孩重约100克,身长平均为50厘米,男孩比女孩长约0.6厘米。

  • 新生兒剛出生,爲了生存的需要,具有本能的防禦反射和吸吮反射。有人認爲新生兒只是一條“消化道”,每天吃奶、尿、便、睡、哭,其他一概不知,其實新生兒是一個極其豐富多采的世界,她具有驚人的行爲能力。

  • 在新生兒期存在許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腦皮層未發育成熟的暫時表現,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儘管反射消失的時間有個體差异,但長期缺失、不對稱或持續存在都應視爲异常。以下是新生兒期的生理反射。
  • 新生兒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最常用的是依據胎齡分類和依據體重分類。

  • 10、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强,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 胎兒出生後自臍帶結扎到足28天前的一段口時間,稱新生兒期,這一時期是人體獨自生存的第一個階段。新生兒出生後從安靜、舒適的母體來到一個新世界,周圍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爲適應外界環境,新生兒各組織器官在解剖生理上也隨之發生重要變化,許多器官必須馬上進行有利于生存的重大調整以適應新環境。
  • 正常新生兒指胎齡滿37—42周,體重2 500克以上,身長47厘米以上,無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産新生兒。正常新生兒有如下外貌特點:皮膚紅潤,胎毛少;可見乳頭及乳暈,乳房可捫及結節;指(趾)甲超過指(趾)端;四肢屈曲,有一定肌張力;足底有較深的足紋;睾丸下降至陰囊,女嬰大陰唇蓋住小陰唇;哭聲響亮。

  •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促使母乳喂養成功的十項措施要求,對正常分娩,母親情况良好者,提倡母親在產後半小時開始哺乳。避免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過多,初乳浪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