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制衣業者缺乏保護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據紡織、衣物和鞋類工會稱,每小時工資在2到5元間的家庭業者數量激增。這一數量在維多利亞地區可能高達14萬,而且當中許多人,英語是第二語言。本月一份政府報告指出,在1997至2003年間,在制衣業失業的人當中,有46%現在仍未找到工作。

工會州秘書長Michele O’Neil說 “這些家庭業者從製作名牌産品到爲百貨商店生産大批量産品”“一些女裝製造商通過聘用澳洲工人降低了産品成本。”她說工會去年已經著手起訴30家維省公司,這些公司對其産品來自何處以及工人薪酬是否公平方面不夠明朗。

時裝業向來是不穩定的行業。不過,許多製造商準備建立低成本的海外基地。對此,業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從事時裝業30多年的Joe Saba,18個月前賣掉了旗下的Saba連鎖店。爲了支援本地工業,他的産品中60%産自這裏。他說“如果你是一個大型製造商,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業務要求你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業務”“這是一種經濟行爲,而且並不止是這裏,在美國和歐洲也一樣。”

AG的男裝設計師和董事Arthur Galan說他設計的許多式樣産自他在維省的工廠。對於他的四個産自中國的毛織類品牌來說,澳洲的産品要貴很多,但他寧願選擇高質量的管理水平。他說:“我相信顧客更喜歡看到“澳洲製造”而不是“中國製造”。

Collette Dinnigan的品牌建設是基於對細節的關注和堅持對許多製造流程進行監督。公司的財務和行政經理Julie Travers說,雖然一些手珠和刺繡是在海外製作,但所有衣表都是在澳大利亞生産的。

在Alannah Hill,70%的成品是本地製造的,而其他的産自中國。生産經理Rebecca Limpens表示“要兼顧高品質和低成本,這是個非常棘手的事”。

Feathers創始人及設計師Margaret Porritt對政府未能爲設計師們提供一個規範的競技場而感到不滿,她說澳大利亞像是爲廉價的中國貨準備的一個傾銷市場“我們的T恤賣59元、79元或99元,靠的是面料的質量,可是你可以到某些角落去揀一件中國出產的T恤還不到20元…我們怎麽去和他們競爭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結束亞太行返美 抵檀香山造訪珍珠港
澳母謀殺四子女 被判入獄四十年
台灣考古人員發現活化石深海蝨
天降厚霜 馬德里高球賽二輪暫停 延翌日再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