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憂鬱症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8日訊】
兒童憂鬱症通常可分爲急性憂鬱、慢性憂鬱、隱匿性憂鬱三種。
  
急性憂鬱
 這一類兒童發病前常有明顯的精神誘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而離開父母等。這類兒童病前精神正常,發病時憂鬱症狀明顯,如整天流泪、動作遲緩、聲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惡夢、日漸消瘦,常常獨進獨出,不與其他兒童交往,有時可流露出絕望感。
  
慢性憂鬱
 這一類兒童過去常有與父母多次分離的經歷,或有其他的精神創傷的病史,但幷無重大的突然的誘因。病前適應能力差,憂鬱症狀呈逐漸加重,表現爲膽小、害差异、容易受驚、不合群、學習成績下降,睡眠少而淺。檢查時可發現其行爲退縮、表情淡漠,幷有厭世觀念和自殺企圖等。
  
隱匿性憂鬱
 這一類兒童的憂鬱症狀常常相當隱匿,多表現爲其他方面的問題,如不聽話、多動、執拗、反抗、攻擊、不守紀律、學習困難、衝動搗亂或其他不良行爲。也可出現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厭食、過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問題。多數兒童憂鬱不明顯,但有的兒童可周期性地出現憂鬱症狀。
  
兒童憂鬱症的病因
  
1.大多數患憂鬱症的兒童,從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視或虐待,心情壓抑,使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
  
2.有些孩子由于家長期望過高,對孩子管教過嚴,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無法承受,從而情緒不佳。
  
3.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單調,缺乏與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思想閉塞,情緒壓抑,否認憂傷、喜悅、痛苦或歡樂,都無法充分發泄。
  
4.有些孩子因身體有關,家庭不幸,學習成績差,而心理上承受沈重負擔,認爲這一切無法挽回,因而意志消沈。
  
家長要正確對待有憂鬱狀態的兒童
  
1.要改變對孩子的不正確的態度。要多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對他們多加開導,避免專制的家長作風,讓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積鬱傾吐出來,想辦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釋,使孩子滿意。讓孩子能從內心深處感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是世上最疼愛他的人。這樣,孩子的憂鬱心境就會得到改善。
  
2.管孩子要有方法。注重引導孩子,常用說服教育,告訴他正確的想法和道理,注重溝通,多稱讚誇獎,而不是一謂的要求和責备。  
  
3.要努力爲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儘量安排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他們的心理境界。
  
4.症狀明顯的憂鬱症兒童,應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憂鬱藥物。近年,國外已研製出許多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憂鬱藥,如速維多(Sarector)等。
  
5.兒童憂鬱症有時伴有危及生命的消極言行,尤其是對于已有自殺企圖或有過自殺行爲的兒童,家長必須高度警惕,嚴密監護,以防其自殺。
  
必須强調,抗憂鬱藥物,儘管效果良好,但是服藥後,一般要在兩周後出現明顯的療效,約一個月才能控制症狀。因此,在服藥的最初階段,仍須家長對患兒進行嚴密監護。此外,凡有自殺傾向的兒童,必須請兒童心理醫生作較長期的心理治療。@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你「鬱卒」嗎?董氏基金會最近調查發現,約有四成四的受訪者有情緒困擾,其中有十一點七%更是嚴重憂鬱,需要專業輔導諮商及醫療等專業協助,甚至有三%的憂鬱程度已達需看醫師。
  • 擁有大陸新絲路模特兒比賽第一名頭銜的黃志瑋,今天發表寫真書「無法直視」,透過四百多幀照片、真實筆觸的心情記事,紀錄成為名模和進入演藝圈的點點滴滴。七十年次、牡羊座的黃志瑋,身高一九三公分,俊美外型和憂鬱氣質,宛如少女漫畫中走出來的絕美主角,他因為獲得「第十屆亞洲中國大陸新絲路模特兒比賽」第一名,自此打開知名度。
  • 還記得當年文藝小說裡,那個眼神憂鬱,多愁善感的男主角,吸引了無數少女。隨著現代人的壓力增大,過度憂鬱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文明病。
  • 一封電子郵件指出,若服用抗憂鬱藥,最好別吃乳酪、紅酒、香腸等食物,以免血壓急遽升高,引發危險。藥劑師表示,有一類抗憂鬱藥確實可能影響血壓,但上述說法過於危言聳聽,新一代抗憂鬱藥更無這類問題。
  • 男生和女生,究竟誰比較憂鬱?
  • 歌手于台煙今天推出新專輯,不過媒體關注的焦點都是她之前的一些負面消息,于台煙也一一澄清,包括她沒有被綁架,也沒有交黑道男友。她同時公開自己罹患憂鬱症的病情,對於父母親年紀大了卻鬧離婚,她當場淚如雨下。
  • 一位三十歲的高瘦女性十年來飽受便秘之苦,常得連吞四十顆瀉藥才能排便,便秘不但讓她無法工作、沒有自信,還因此得了憂鬱症。
  • 您知道音樂也能治過動症、憂鬱症嗎?最早提出用音樂來提升身心健康概念的,是西元前五百五十年的希臘哲學家,本身也是醫生的畢達哥拉斯。目前,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對西醫治病的效果產生疑慮,根據醫學調查,在美國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在尋找另類療法,他們想要的是一種更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這樣的趨勢下,近來的醫學界又開始探討起音樂治療。
  •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物體有三個支點,就可保持平衡,站立穩固。所以一般認為穩定的家庭模式是一夫一妻再加孩子。如果失去一個支點,變為單親,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單親一方因此可能會變得憂鬱,焦慮而導致心理疾病。
  • 根據去年九月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七年級生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憂鬱情緒傾向偏高。他們主要的支持管道來自同儕,不過家庭支持與否卻是最能影響其憂鬱程度的多寡,家庭對青少年的支持度越高,憂鬱程度也越低。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國彥指出,青少年的憂鬱傾向可以從情緒、生理、認知三方面變化來觀察,例如:情緒波動快,會有突然之間「鬱卒」的現象,食慾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常感覺頭昏。如果只是出現其中一種現象,可能只是憂鬱情緒,只要家人或朋友給予較多關心、溝通,就可以舒緩青少年鬱卒的情緒。但如果每一種症狀都出現,且持續三個星期以上,影響青少年成長以及與他人的互動,這時就必須求助於精神科醫師或學校輔導老師的協助。
評論